存史求實、資政育人,是黨史研究、編寫工作的基本方針。歷史事件的發生,其時間、地點和人物一定要真實,絕對不能篡改、杜撰和歪曲。這是史學工作應遵行的治學準則和應有的嚴謹作風。
1938年以前,有多個中國共產黨東江特別委員會(簡稱東江特委),此文不去探討研究。現就1939年成立的東江特委,其成立的時間、地點進行考證。東江特委成立的時間、地點,有兩個版本。《中共東江地方史》、《中共惠陽地區組織史資料》、《中共河源縣地方史》、《中共紫金縣地方史》、《中共龍川縣地方史》……以及許多黨史資料、書刊、報紙等等,都說1939年2月在紫金古竹成立,但沒有具體日期,也沒有原始資料可查。是否可信,值得商榷。
根據原東江特委書記尹林平,青委饒璜湘,婦委余慧(尹林平夫人,現90多歲,住廣州)所寫的回憶錄,東江特委是1939年4月20日在河源城成立的。和1939年2月在古竹成立相隔兩個月。
1938年10月,廣州被日軍占領,中共廣東省委撤往韶關、南雄等地,尹林平、饒彰風、余慧、張桂芳等同志,受省委委派到河源組建東江特委。尹林平在《河源一些情況的回憶》中說:“我和饒彰風、余慧、張桂芳四個人,從南雄出發,經過‘三南’(指江西定南、龍南、全南),1939年1月1日到達和平縣城……”、“以后走到龍川”、“接著到了五華”,“我也去了一次皇華中學,然后到達河源”。“不久,我到了香港找廖承志”。“我回來后就成立了東江特委,那是1939年4月20日”。
饒璜湘在《抗戰時期河源的斗爭》回憶錄說:“1939年春在河源建立了東江特委”,“1939年夏,由于斗爭形勢的變化,中共東江特委由河源搬遷到紫金古竹”。2011年8月10日,筆者為了更準地弄清東江特委成立的時間、地點,致信余慧同志,2011年8月20日,余慧同志復信:陳速影同志:來函收悉。根據我的記憶,東江特委在1939年4月20日成立,地點在河源。可參考有關人士的回憶錄。當時東江特委機關在河源縣城,機關下面開了一間書店(筆者注:特委辦的東江書店在太平路,由張持平即張廉光負責,經營進步書報),我們住在二樓,并在那里住了幾個月。因為當時日本飛機經常來轟炸,東江特委認為不安全,所以我們搬去了紫金古竹。
尹林平、饒璜湘、余慧等同志的回憶錄,東江特委在搬遷到古竹之前從未提起古竹,而且尹林平、余慧同志明確回憶是4月20日成立東江特委的,2月在古竹成立之說,又是怎樣杜撰出來的呢?
1938年12月底,尹林平等4人從南雄出發經三南、和平、龍川、五華到河源,然后又去了香港,當時沒有車,主要靠步行,而且到了一地,要找地方黨了解情況,布置工作,時間上起碼也要一二個月的時間,推算也不可能于1939年2月在古竹成立。
1939年2月1日至29日(閏年)為農歷已卯年(民國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庚辰年正月二十二日)正值春節前后,東江特委管轄十多個縣黨組織,那時交通不便,更沒有電話,要通知十多個縣黨組織去古竹開會,是十分困難的。廣東省委組織和領導的廣東抗日青年先鋒隊東江區隊(簡稱“抗先”)60多人于1938年12月來到河源城,“抗先”的合法公開名稱是“第四戰區動員委員會戰時工作隊”。1939年4月,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第五分團(簡稱“東團”)30多人也來到河源城。“抗先”和“東團”都是抗日救亡運動團體,尹林平等特委領導經常到“抗先”、“東團”指導布置工作,是掩護東江特委成立、活動的“擋箭牌”。
當時河源城太平路有一間大埔人曹少明開的叫“萬泰棧”的缸瓦店,饒彰風、饒璜湘也是大埔人,和曹少明是同鄉,二饒以經商為名經常在該店吃住,進行黨的地下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掩護二饒工作。因為曹少明在抗戰時為革命做過一些有益工作,解放后60年代,作為統戰對象曾被選為河源縣副縣長。
根據以上資料,1939年2月東江特委在古竹成立之說,完全可以否定。尹林平、饒璜湘、余慧等同志是東江特委的領導人,其所寫的資料當然具有權威性和真實可靠性。因此,我認為,東江特委是1939年4月20日河源城成立的。
主要參考資料:
1、尹林平《河源一些情況的回憶》;2、饒璜湘《抗戰時期河源的斗爭》;3、余慧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