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是向求知方向推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在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往往會冒出許多“奇思妙想”,或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打斷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師生們的思路,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處理不好突發事件,教師不僅失掉了教育時機,課堂秩序被嚴重破壞,而且會累及課程進度;而處理得好,突發事件便會轉化為不可多得的教育時機,也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課堂將會出現浪花迭起的精彩畫面。
記得學期中段的一天,學校突然接到上級領導早上要到我校調研,并要聽第二節課的通知。剛好那天我的課程排在第二節,為了使這節常態課的教學效果好些,也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前我對全班同學承諾:“第二節課,大膽舉手發言的同學,課后每人每次獎一張綠卡(一張綠卡可免做一次作業或一次懲罰)。”孩子們聽了都歡呼雀躍。
我講授的是《中彩那天》第二課時。《中彩那天》是一篇關于“以誠待人”的外國小故事。課文主要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貧困的父親幫庫伯捎了一張彩票,后來中獎了,可庫伯并不知道。父親面臨了一個道德難題,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后,父親把中獎的汽車還給庫伯。這節課我將教學的重心定在引導學生探究“道德難題”之難,抓住“留車”與“還車”展開教學,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父親內心抉擇的艱難,并水到渠成地領悟“誠信”這一主題。
課堂上,教學過程按我備課的各個環節有序地進行著,學生與我配合得如行云流水,孩子們爭先恐后舉手發言的表現更讓我滿意。我心里暗喜:幸好課前說的一番話,才收到了如此的效果。可是我的暗喜一下子被一個嬌嫩的聲音打破了……
當我問道:“如果你就是那位父親,你們家生活那么拮據,你為什么要把朝思暮想、夢寐以求的車還了呢?你舍得嗎?”我剛問完,桌子上立刻雨后春筍般冒出一只只粉嫩的小手,一些孩子為了吸引我的注意,更是把手舉得高高,并升向我,嘴里還小聲地喊著:“老師,叫我,叫我!”我正準備提問時,忽然一個嬌嫩的聲音埋怨道:“老師,你一節課都沒叫我,我來,我來!”我循聲望去,只見麗麗同學舉著高高的手,整個身子幾乎要站起來了。
她周圍的幾個孩子立刻炸開:“老師,她說謊!”“麗麗,老師已經提問過你了!”“她是個大話精!”……這幾個孩子童言無忌的斥責聲也引起了其它組孩子七嘴八舌的聲討。孩子們全然忘記了后面聽課的老師們,教室里立刻開始騷動起來。一些孩子的話言可能也傷了麗麗同學的自尊心,她剛才被別人指責得低下的頭立刻抬了起來,像一頭發怒的獅子反唇相譏,全然不顧講臺上的我。
看到這情景,我心想:公開課上,當著那么多老師和同學的面居然敢說謊?說謊了還敢理直氣壯?我頭上的“火”一下子就竄了上來,正準備把麗麗同學狠狠地批評一頓,但轉念一想:不,這件事處理不好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我立即冷靜下來,這時腦子浮現出《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魯迅先生的幽默含蓄的形象,想起他一語相關犀利的批評作者的話——“還是我記性好”。
于是,我拍了三下掌聲,示意大家安靜下來。我笑著說:“同學們,大家有想發言的意愿很好,老師會盡量滿足大家的要求。你們忘了現在應該干什么嗎?老師雖然老,但不是老人家哦,記性比你們還好呢!麗麗同學,等會老師一定讓你回答第二次的問題,好嗎?”我特意把“第二次”說重一些,麗麗同學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
接著我帶著孩子們繼續回到“留車”與“還車”的探討上。緊跟著,課后拓展,我特意設計這樣的問題——“談一談:在生活中,你是怎樣對別人誠實、講信用的,你體會到快樂嗎?”當四人小組交流后,輪到麗麗同學那組發言時,我笑著說:“剛才發言的同學都體會到誠信的快樂,老師也想做一個誠信的人,剛才答應讓麗麗同學回答第二次問題的,現在就讓我實現我的承諾,讓她代表她小組發言,行嗎?”“行!”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
這時,麗麗同學扭扭捏捏地站起來說:“老師,我不會說!”我走過去拍拍她的肩膀鼓勵她說道:“你能說的,老師很需要你的幫助,你不會讓老師失信,你會幫助老師的是嗎?”然后又提示她:“你可以想想這節課你的表現情況呀,只要你大膽說出來,就能體會到誠信的快樂的。”麗麗同學想了想,不好意思地說:“這節課我想得到更多的發言機會,想獲得更多的綠卡,課堂上就對老師撒謊說‘這節課,你一次都沒有叫我’,我以為你會不記得叫過誰回答的,但我錯了,老師的記性很好。學了課文我知道了做人誠實是最重要的,我不該用撒謊來換取發言的機會。”
她一說完,我就仿照課文最后一句夸獎她說:“麗麗同學承認說謊的時候,是我們班最富有的時刻。”課室里頓時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麗麗,你現在體會到誠信的快樂了嗎?”“老師,謝謝您,我現在的心情輕松多了,比得到綠卡還要開心,我剛才還一直想著下課后,你會怎樣懲罰我呢!”麗麗甜甜地笑了。
這節課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會教書,還要會育人,不僅要完成計劃內的工作,還要隨時做好準備解決突然發生的狀況。任何教學活動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師的想法進行的,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經常會有各種情況產生,面對這些突發事件,教師要把握時機,讓這些突發事件變成教學中美麗、動聽的小插曲。
馬卡連柯說過:“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不能成為好教師。”要想在短時間內完美地處理好這些“突發事件”,我認為前提條件是教師要有愛心和耐心。教師必須克制自己的情感,要保持冷靜。“不管風吹雨打,勝似閑庭信步”,這是應用教學機智的原則之一。只有冷靜,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其次要隨機應變,講究藝術和方法靈活處理課堂中的意外情況,誠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一樣,處理課堂突發事件也是一樣,要因材施教,更要因時施教,因事施教,而且要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采用不同的方法。俗話說:“孩子犯的錯連上帝都得原諒。”作為老師,我們又有什么理由糾纏不休呢?
(作者單位:廣州市增城荔城清燕小學)
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