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峰,周穎
(集賢縣氣象局,黑龍江集賢 155900)
縣站雷達探測雹云的一般方法
董云峰,周穎
(集賢縣氣象局,黑龍江集賢 155900)
雷達是探測雹云的一種有效工具,在觀測雹云方位、強度、面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黑龍江省雷達均設在地市級氣象臺站,縣局作為接收單位對雷達圖的使用上,一些沒經過系統培訓的人員還不夠熟練。本文作者通過2 a的雷達使用經驗總結出了雷達的一般使用步驟,可以使未經過雷達系統培訓的人員能夠簡單上手,從而達到正確使用方式,提高雹云觀測準確率。
雷達在無云區,或在由不可能被探測到的很小粒子所組成的云區內探測到的回波稱為晴空回波。當雷達探測到晴空回波時,在PPI上表現為離散的小亮點,它多半是由鳥、昆蟲所造成的[1]。以佳木斯C波段天氣雷達為例,由于初始圖的雷達仰角過低導致掃描上界不高,周圍的高山、鳥類和昆蟲會產生干擾回波,提高仰角后干擾回波便會消除,在實際應用中減少誤判。
雹云不僅在水平強度上體現,在垂直發展上也有更多的特征,單從一張平面PPI圖上不能完全斷定;強回波頂高與對流層頂的距離遠近是識別雹云較好的指標,強回波頂愈接近對流層頂,冰雹天氣過程愈強[2]。此外,對雷達云圖分析不夠徹底,不能從幾個高度層面上分析,造成中層雹云發展在底層看不到而被忽略。
速度圖能夠反映強單體云團的發展趨勢和走勢,如果分析不夠深入,會造成對雹云發展和消散的判斷不清。
將仰角提高到1.5°以上濾掉低層干擾源,利用VCS做切線觀看強度最大處云的垂直發展形態,得到云頂高度、強回波高度及云狀,最后利用CAPPI局部多層觀測不同高度層云的強度發展,避免漏掉中層發展的雹云。使用CR圖可觀看雹云發展形勢和最大強度,便于對危害程度的估計。
雹云屬于強對流云,低層上升趨勢明顯,對于超級單體雹云發展尤為明顯,一般會出現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情況,通過速度對比分析可以判斷雹云是否處于發展階段;對于帶狀回波,在速度圖上顯示較快的移動速度,出現速度回波亮帶后應該及時關注,避免錯過防雹最佳時機。
通過對雷達圖細致的分析可以更加準確地判斷雹云的出現和發展趨勢,在實際應用中,通過提高仰角消除干擾源、VCS分析垂直形態、CAPPI局部多層分析和速度圖分析,與雹云固有的一般特征進行對比就能大致判斷出結果,對判斷雹云具有很好的效果。
[1]張培昌,杜秉玉,戴鐵丕.雷達氣象學[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30.
[2]王雨增,李鳳聲,伏傳林.人工防雹實用技術[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4:49.
P412.25
B
1002-252X(2012)01-0033-01
2011-12-6
董云峰(1985-),男,黑龍江省集賢縣人,黑龍江大學,本科生,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