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在線4月17日文章,原題:北京的“中式卷煙”惹人怒中國
古代思想家韓非子曾寫過寓言故事《矛與盾》。在煙草控制上,中國政府似乎就深陷矛盾之中。一手壟斷煙草生產,一手負責控煙。正像韓非子寓言中賣矛與盾的人。
2003年中國政府簽署《煙草控制框架公約》,200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該條約。這意味著中國有義務控煙。此后,政府也確實做了一些努力。大眾媒介上的煙草廣告被禁,煙盒上被要求印上健康警示,室內公共場所禁煙。然而,批評者認為控煙進程慢如蝸牛,即便這些效力一般的措施也并未嚴格執行。
上月,由國家煙草專賣局提名的煙草項目入圍國家科技獎候選一事惹怒了批評者。禁煙組織呼吁反對這一科技提名,引起媒體和網民注意。上周,衛生部部長陳竺與中科院30多名專家表示抵制,引發更多公眾關注。
國家煙草專賣局和中國煙草總公司是一套人馬。要扮演產業管理者時,它就叫煙草專賣局;涉及生產和銷售時,它則用煙草總公司的名字。煙草專賣局提名的所謂科技“突破”,有著直接的經濟效益。過去3年,煙草技術幫助實現利稅增收約14億元。
煙草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是中國政府控煙不積極的主要原因。據官方數據,今年頭兩個月,國企利潤下降10.2%,但煙草產業仍在繼續創造更多利稅。在其他領域增速放緩之際,政府可能更希望從煙草行業獲利。同時,政府可能還考慮到嚴格控煙將導致相關從業人員失業,增加就業壓力。但這些都過于短視。目前,中國正考慮由政府補貼建立全民醫保體系。吸煙危害健康。最終,政府不得不為煙民的醫療花更多的錢。
總之,政府如要切實控煙,則必須放棄煙草國家壟斷,這樣才能有效扮演監管角色。但這只是多年來的老生常談。有建議稱,作為有效控煙的最初步驟,應先把控煙職責從煙草專賣局分離,轉移給其他部門,比如衛生部。但說易行難,煙草行業涉及巨大既得利益者,任何對現有結構的改變都將遭遇強大阻力。▲(作者吳忠,東方雨譯)
環球時報20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