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19日文章,原題:開門營業
在一個熾熱的下午,緬甸仰光郊外正在展示來自中國廣西的工業產品,可惜參觀者寥寥。“今天天氣太熱了,所以沒人出來。不過我們不擔心。我們在緬甸的生意會很好做。當然競爭會愈發激烈,但我們將準備好迎戰。”中國重汽集團一名區域銷售經理表示。他的觀點在緬甸非常普遍。一旦西方開始解除對緬甸的經濟制裁,中國在當地的企業將迎接競爭。
在緬甸處于長年孤立的時期里,中國、泰國和印度是緬甸的主要投資國和貿易伙伴。緬甸中央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0年,通過審批的國外投資累計翻了一番多,其中來自中國(包括香港)的投資超過150億美元。然而,緬甸的競爭將日益激烈,中國在緬甸的商業優勢地位也將遭遇挑戰。
新加坡咨詢機構弗林斯合伙公司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中國在緬甸的水電、礦產、石油、天然氣領域擁有大量項目,在農業及建筑領域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增加。但研究同時預測,鑒于電信、銀行和金融服務、旅游、制造和房地產等行業都開始對外開放,緬甸市場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一些中國商人認為,當前形勢是一柄雙刃劍。緬甸的改革和制裁的結束將改善緬國內保守而又缺乏良好規劃的商業環境,同時吸引主要的國際和地區競爭對手來緬經營。
一名中國石油行業的高管說:“我們只能寄希望于長期積累起來的關系網和知識,希望這些優勢能在變化的局勢中發揮作用。當然,新來的企業將面臨嚴峻的市場考驗,因此提早進入這個市場的確能占據一定優勢。”
從長遠來看,來自美國、韓國和日本企業的競爭將非常激烈。已經有外交人員猜測,美國政府將為美國公司進入緬甸市場提供保障。同樣,日本政府也已為進軍緬甸掃清障礙,并將借此機會支持日本企業發展。
新的投資規則將促使土地、人員編制和稅收等問題日趨合理化,也將令外國公司向本國匯回利潤變得更容易。北京大學教授查道炯說,盡管國際上認為,中國面臨新的、強勁的競爭,但中國企業將從一個更加規范的商業環境中獲益。緬甸更規范、更國際化的投資環境可以幫助“清理中國公司激起當地居民憤怒的商業行為,這將是雙贏的”。
環球時報201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