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福布斯》網站4月25日報道,原題:紅色銀行崛起:中國將成為世界銀行家?中國四大銀行如今已躋身世界最大企業行列并成最賺錢的放款者。它們會成為下一個華爾街嗎?
瀏覽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排行榜,會看到許多熟悉的名字:美孚、通用、蘋果……也會赫然發現其他公司: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全球最大21家企業中,中資銀行占據4席。中國銀行系統已是位居美日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銀行體系,但其經營范圍仍基本局限于國內業務。工商銀行并不是匯豐那樣名頭響亮的國際銀行,即便其市值令所有美國銀行相形見絀。中國四大銀行以龐大的融資規模成功上市,在世界資本市場聲名鵲起。但它們仍處于政府嚴控下,被圍在“中國墻”之內。
中國會成為世界銀行家嗎?今年2月中國宣布將打破制約國內大銀行的計劃,有關中資銀行將像中資企業那樣成為國際參與者的希望迅速呈現。業內人士表示,中資銀行已具備跟隨中企進軍海外并提供融資的能力,問題是它們是否將向外國公司提供服務。
這取決于北京的政治。有跡象表明中國的大型商業銀行正準備進軍全球,在紐約和荷蘭等地開辦分支機構。與以往相比,中資銀行將在國際上發揮更大作用。盡管如此,由于仍缺乏國際分支機構和評估信貸風險的足夠人力,目前尚不清楚中資銀行是否有能力成為外國市場參與者。且中國即將進行政府換屆,這可能阻止中資銀行的全球迅速擴張。
還有更不樂觀的看法。“資本化水平還不足以使它們轉向其他業務”,在摩根大通等金融企業中國公司任職多年的卡爾·沃爾特說,“在這些(中資)銀行亟須整改之際,很難想象政府會讓它們走向海外。”在這位暢銷書《紅色資本主義》的合著者看來,中資銀行的利潤都是通過利率控制由政府人為制造出來的,它們“并不知道如何評估風險。”確實,中國各大銀行利潤豐厚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家庭因無處投資而瘋狂投進銀行。當貸給地方政府或國有企業的資金成為壞賬時,政府往往會介入并施以援手。
“中資銀行的改革已進行到其總裁們身穿阿瑪尼和說英文的程度”,麻省理工學院商業教授黃亞生說,“若美國的銀行因為太大而不能倒閉,那中國的問題就是幾倍的嚴重。”▲(作者內森·瓦迪,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