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鑫
前一時期,有的老師們為了在公開課中設置所謂的教學情境,不顧學生的興趣,根據自己的主觀愿望,片面地追求視覺效果和專家們的高分,逼迫學生做素然寡味的游戲。扁擔、南瓜曾經作為游戲進入課堂,并一度成為熱點,這種引趣設置要區別對待,對鄉村體育教學很適合,因為用到的器材都是他們的生活元素,有相類似的生活經歷,符合他們的身心特點。但是用在城市生活中的孩子,由于他們缺乏這方面的背景知識玩起來就會很別扭,因此體育教學引趣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利用學生的直接興趣,提高學生的間接興趣
直接興趣就是對活動本身產生的興趣,而間接興趣主要是對活動的結果產生的興趣。教學中對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處理不當,是造成學生喜歡體育活動但是不喜歡體育課的主要原因,故在引趣的時候要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1.把課堂的主要內容同游戲緊密結合
如一節初中籃球運球練習課,教師先用NBA明星姚明引出課題,學生表現得很興奮;播放姚明在比賽時體現中鋒技術的精彩瞬間時,學生看的如癡如醉;10分鐘后老師開始授予籃球運球技術,這時候很多同學不愿意去學習。那么處理這樣的問題時,應該放些運球教學片結合NBA明星的動作,設計好問題,引導學生在看技術動作同時又能回到本課教學內容,時間3-4分鐘即可。
2.情境設置結合本節課的中心內容
如一節初中生足球課,教學內容是腳內側踢球,游戲名稱為“送愛心送溫暖”。
游戲根據四川發生的災情,足球代表對災區人們的愛心、溫暖、心意,要求學生認真對待,送到災區人民的手里(小球門)。
具體做法:將學生分好組,自由運球3m后到達推球點位置把球射進小足球門,推球點與球門距離為6m,最后依據足球數量看哪個組送的“愛心”多。初中生喜歡把足球踢的四處亂飛,但是通過這個主題,配合情境再加上個小球門,無形中學生的思維就冷靜下來,腳內側傳球穩定性高、準確性好。
3.根據男女生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游戲
如一節高中田徑課,教學內容是蹲踞式跳遠,游戲名稱為“四渡赤水”。根據高中男女生人數比例、運動能力差異不同,分好小組并制定相應規則。
具體做法:用“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引出主題,要求認真學習,掌握好騰空步技術動作。首先,分清自己的起跳腳和騰空腳;其次,觀察落地的時候是騰空腳不是雙腳落地。現在地上有一點兩線,分別相距1.5m和2.5m,1.5m線用紅色標記是女紅軍練習用,2.5m線用藍色標記是男紅軍用,共有三條河要渡過,分別采用3步、5步、7步助跑完成,最后一條河只有一點一線,相距1.2m目的是讓全班所有紅軍經過兩次渡河的經驗,最終全部成功渡河同時也考慮到體力上的消耗。
二、要尊重學生的興趣
新課程改革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原來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性學習,變為發現性學習、意義學習等方式。
能否正確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已經成為教學效果好壞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尊重學生的興趣: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引趣的時候不能有對學生語言的侮辱、人身的攻擊等;二要尊重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引趣的時候不能違背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個別差異性、不平衡性等。
如有些老師在選用游戲時考慮不全,對高年級學生采用一些與“老鷹抓小雞、丟手絹”相關游戲,女性化色彩太濃且有不倫不類之嫌,而對低年級采用對抗性游戲,導致傷害事故時有發生。通常正確的做法是:高中生可采用技術性、競技性、比賽性游戲;小學生可采用游戲化、擬人化、生活化游戲。
三、要培養學生興趣的穩定性
有的教師教學中喜歡“玩花樣”,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反而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興趣穩定對熱身活動有很重要的作用,如“貼膏藥”游戲,學生非常喜歡,而有的老師偏偏不用,總是換著花樣來做,其實這個內容既鍛煉人的靈活性又發展人的奔跑能力,只要在教學中變換下形式即可。如改變學生的組織形式(2人組合變3人組合)、提高“貼”的有效性規則(在人的前后左右方向貼都是有效方位)、由一組追逐變為二到三組追逐。
總之,課堂教學是靈活多變的,而如今新課程更加重視學生的身心教育,這就更加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不能濫用引趣法。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中學51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