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對一國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融資難的問題卻一直是阻礙我國中小企業發展一大問題,本文借鑒美國中小企業融資經驗,就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和解決辦法進行研究。
一、我國要極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原因
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完全競爭市場才能實現價格的自由浮動,從而達到市場均衡,是資源的配置變得有效率。而要達到完全競爭市場需要有大量的買著和賣者,而中小企業很大程度上就扮演者這個角色。中小企業對刺激一國市場的靈活性以及促進一國資源配置的效率有很大的作用。
中小企業轉型快,靈活性高,對市場有良好的適應能力,這對平滑經濟周期性波動有著重要的作用。
中小企業能吸收一部分勞動力,尤其是務工的農民,對我國解決就業難的問題以及增加農民收入和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據我國勞動部2009年顯示,目前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中65.2%在個體、私營企業中實現了再就業。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原因何在
一是我國的融資方式以間接融資為主,我國銀行業目前的狀況是四大國有銀行占據主導地位,基本上持有我國40%以上的可貸資金,而這些國有大型銀行有主要服務于國有大型企業,他們不愿意去冒高風險把資金貸給中小企業。而且,中小企業的貸款具有“短,小,急”的特點,貸款時間段,總量小,使得銀行的利潤較低,這也使銀行更加不愿意貸款給中小企業。
二是我國目前信用體系發展不完善,財務信息不透明,中小企業貸款的償還能力得不到保障,中小企業的不良貸款比率遠遠高于大型企業,而專為解決中小企業貸款問題形成的擔保公司也信用度不高,而且這些公司收取的利率較高,從而使我國形成了一種老板先跑,擔保公司后跑的滑稽局面,這些都使得銀行更加不愿意貸款給中小企業,以至于形成惡性循環。
三是中國人民的思想偏好于低風險投資,不愿意去承擔高風險,尤其是長輩們,他們更偏好于銀行存款或者國債這一類風險極低的投資項目,這使得中小企業債券的接受程度較低。
四是我國的創業板發展不完善,比如:強烈的套現欲望,退市機制難產等弊端都使得中小企業想要依靠創業板獲得融資存在難度。
三、美國中小企業融資經驗借鑒
中小企業融資難并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獨有,而是各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普遍問題。各國都對此進行了有效地探索,建立起不同的融資模式解決。在解決長期資金需求方面,美國無疑是成功的典范,截止2002年底,全美共有2290萬家小企業,占企業總數的99.7%,絕大多數大公司都是從小企業成長起來的。美國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上主要有四種途徑:美國的小企業管理局(SBA)和小企業投資公司(SBIC);商業銀行;私募股權投資;上市。
(一)SBA&SBIC
美國小企業管理局(SBA)是專門為美國為數眾多的小企業服務的專業化機構。主要是提供一些資金、技術等支持。通過對小企業進行擔保,使得金融機構更有信心和更愿意向小企業提供貸款或風險投資。
(二)商業銀行
美國的商業銀行主要是為小企業提供貸款,但是他們并不直接向小企業提供貸款,而是跟一些機構比如信用評級機構合作,信用評級機構提供小企業的評價報告,評價其未來的償債及盈利能力,商業銀行根據報告向小企業提供貸款。
(三)私募股權融資
私募的合伙制企業,即風險投資公司或風險投資基金。這些企業主要是吸取社會上少部分人的閑散資金對小企業進行風險投資。
(四)上市
中小企業上市有利于中小企業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使其融資渠道多元化。
四、我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第一,我國應該發展直接融資,打破銀行對資金的壟斷,促進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多元化。比如:支持金融機構開展中小企業貸款證券化試點;建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機制,可以通過稅收、財政政策支持不同層次的中小創投公司設立與發展;積極推進中小企業集合發債,以解決這類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雖然單個中小企業發債有困難,但是通過多家中小企業集合發債,目前北京、深圳、大連等省市已經成功發行了中小企業的集合債券,通過發行中小一頁集合債券已經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大有效形式。
第二,可以由政府出面為中小企業的貸款提供擔保,我國可借鑒美國SBA經驗,創立專門管理中小企業的行政機構,由它與各大商業銀行進行談判,以為中小企業提供利率較低的更為充足的長期貸款,并且政府還可和一些金融機構合作,預估該企業的發展前景,以及償債能力,并且檢查其賬務,敦促其財務透明化,以減少不良貸款,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或者可以由政府管理在其管理區域內設立中小企業投資公司,由政府對其資金使用效果及情況進行考察。
第三,培育良好的信用環境。針對目前信用體系淡薄的問題,應盡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加強信用文化建設,培育企業家的信用意識,建立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平臺,實現中小企業信用監督管理社會化,加大對企業違約的懲罰力度。可以借鑒美國信用模式,銀行首先假定每個中小企業都是有信用的,愿意借款給中小企業,再對每個中小企業設立一個信用檔案,但凡有一次違約便取消該企業貸款資格,并且使其與其他企業的交易成本也增加。
第四,政府應通過各種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政府可以給小企業提供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等政策,甚至給一些信用好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提供貸款擔保。而中小企業應該積極抓住各地方政府的優惠政策,比如:環保項目等。
第五,中小企業之間可以互幫互助,建立資金余缺結算體制,互相調劑余缺,互惠互利,暫時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周轉問題,促進中小企業的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汪柯,呂士建.解決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可咨借鑒的一種方式[J]. 財經,2003(6).
[2]張繼偉.草根金融[J].財經,2001(6).
[3]財政部.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風險管理暫行辦法[N],2001.
作者簡介:朱晨楓(1993- ),女,漢族,江西新余人,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研究方向:保險學和金融學。
(責任編輯:趙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