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貸市場中,銀行為企業與個人提供了極大方便,是人們獲得貸款的主要途徑之一,其中銀行信貸是信貸的最主要形式。然而,由于信貸體系各方面發展尚未成熟,在我國運行起來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因此銀行會盡量地收集借款人的相關信息來避免經濟損失。本文對銀行信貸分析的信用信息共享進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目前有許多的經濟學家已經認識信貸市場的風險,尤其是信息不對稱給信貸市場帶來的巨大影響。因此,很多國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采取了信用信息共享的措施,進而提高了信貸質量,避免了一些由于壞賬造成的經濟損失。在信用借貸的過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嚴重影響,使得借貸雙方的博弈活動會影響到信息共享的質量。
一.銀行和借款人之間的相互博弈
(一)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博弈分析。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借貸雙方都享有平等權利,并會根據自己的利益來選擇信貸關系,才能夠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在信用信息共享之前為前提,銀行則處于信息的不利地位,而個人具備信息的優勢。如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個人守信的前提下,銀行通過信貸所獲得的純收入是1,而貸款人在使用銀行貸款投資創造新的價值以后,其獲得的凈收益也是1;在失信的條件下,銀行將無法收回本金,這時其獲得的凈收益為-1,而貸款人不但沒有交付本金和利息,還相應地創造出了新的價值,那么其凈收益為3。在信息不對稱的時候,貸款人處于明顯的有利地位,其就會選擇失信,從而更容易實現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目標;而銀行方面處于嚴重的劣勢,則賬目不清、隱瞞賬目的現象到處可見。這時借貸雙方的關系能夠看出一次博弈。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有些貸款人在某個銀行失信后又轉到其他銀行進行借貸,或者這個銀行的貸款還沒還清的同時,又向其他銀行提出貸款申請,而別的銀行并不能獲得失信人的相關失信記錄,然而,這種情況借款人又不會造成任何虧損,銀行只能使用減少貸款的方法來降低風險。在銀行停止貸款的時候,其成本和收益都是0,貸款人也不能取得貸款,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借貸雙方進行博弈,難以實現雙贏的目的:(1)銀行聚集的大量的資金,既不會增加銀行的收入,也不會創造新的價值;(2)許多個人和企業很難獲得銀行貸款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這樣就導致社會處在一個不良運作狀態,對經濟的發展以及運作的效率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二)信息共享前提下的借貸雙方的博弈。在信息共享的年代,必須在銀行的內部系統中形成一個系統的借款人的借貸記錄,從而將貸款人的信息詳細反映出來,這樣其他的銀行就能夠了解借款人曾經是否有過失信的行為。如果存在失信行為,借款人就難以從其他銀行取得貸款,然而,銀行也不會通過向借貸人貸款或者會將貸款利息提高之后再貸款。這樣將會使得借款人的信用度降低,并使之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其就會主動地選擇守信。因此,如果只進行一次博弈,就難以避免機會主義的出現,因為參與者只會考慮這次博弈的效用。如果進行不間斷的博弈,那么借貸雙方不會為一次便宜而喪失長期獲利的大好機會,借貸雙方都會選擇誠信進而實現利益最大化。
二、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系統的構建
目前在信貸市場中,解決信息不對稱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實現信用信息共享。為了能夠有效的減小道德風險,銀行就會使用信用信息來監督借款人的行為。但是由于借款和貸款都十分困難,從而使得借款人轉向其他途徑來獲取貸款,無形中增加了貸款風險。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借貸雙方都需要信息共享,這樣銀行之間就可以交換借款人的信貸記錄,但是其不會把大規模的征信體系自發的構建起來。

調查顯示,目前在我國銀行之間難以構建規模的征信系統,由于這種征信系統的成本很高,規模很大,還需要部門之間的配合協調。另外,借款人比較分散,并且有些人在不同地區之間的流動頻繁,從而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征信系統建立的難度。因此,這就需要國家宏觀手段來對其進行調整,也就是必須建立PCR模式。通常中央銀行會統一管理和建設公共征信系統,相關的金融機構被強制性的提供借款人的相關負債信息。運用征信系統模式充分地借助國家力量建立大規模的征信系統,這種模式對于我國的發展非常適用。
三、運用信用信息共享產生的不利因素
信用信息共享會導致銀行之間競爭的加劇,并將會日益劇烈,不少銀行會通過降低利息來爭奪那些高質量的貸款客戶,銀行之間的過度競爭會導致利息逐漸地降低,從而使得銀行的利益空間被擠壓,這樣銀行就會使用各種辦法來提高收入,特別是一些中小型的銀行,只能降低各方面的標準,這樣就會增加銀行風險。而對于貸款人,由于其信用質量不高,在面對非常高的利息率的時候,就會增大借款人的失信。因此,如果銀行之間過度競爭,唯一收益的只是那些信用質量高的客戶,而銀行以及低質量的借款人都是受害者,信用信息共享在信貸市場中是不可缺少的,但同時也要避免銀行之間的過度競爭。
四、結束語
征信系統的構建說明了信貸市場逐漸的完善和成熟。使用信用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地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但是凡事都是有利有弊,信用信息共享也是存在缺陷的。因此,在構建信用信息共享系統要以國情為根據,更好地完善征信制度,不要盲目地模仿和跟隨別國的經驗,要參考我國的基本情況才能有效地發揮共享系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瑩. 征信對中小企業融資影響的調查與思考[J]. 金融縱橫. 2009(04).
[2] 羅伯特·布倫納,齊昊. 高盛的利益就是美國的利益——當前金融危機的根源[J]. 政治經濟學評論. 2010(02).
作者簡介:李碧偉(1988-),男,漢族,上海財經大學經濟法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法。
(責任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