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經濟社會中,債權債務關系已經成為企業之間關系的重要表現形式。本文旨在通過對一系列債務重組案例的分析,探析企業債務重組的目標,以此來明晰債務重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債務重組是指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時,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讓步的事項。在這一定義中,不難發現所謂債務重組必須具備兩個必要條件即:其一為債務人有財務困難,其二為債權人讓步,二者缺一不可。
企業債務重組主要是通過:以資產清償債務;債務轉增資本;修改債務條件和混合方式等四種方式進行。結合企業債務重組的定義以及方式而言,本文將從債權人和債務人兩個方面來分析債務重組的目的。
一、債務人——以渝開發系列債務重組為例
(一)減少企業債務,降低資產使用成本
簡單從定義來看,不難看出由于債務重組的重要一個因素是債權人做出讓步。因此通過債務重組可以有效減少債務人負債,進而將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債權人從一個角度上分擔了債務人的經濟負擔。同時企業債務重組還可以通過修改債務條件進行,例如減少本金、減免利息等。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減小企業未來財務壓力。從而有效降低企業未來的財務費用,進而降低企業資產的使用成本。
渝開發于2002年9月29日與重慶建行、和其母公司城投公司簽訂了三方債務重組協議。根據這一協議渝開發將其所欠重慶建行的5589萬元債務全部轉讓給城投公司。對原經協大廈債務的追訴權也同時轉移到城投公司。通過此次債務重組從根本上免除了渝開發的債務負擔和信用危機,提高了公司的凈資產總量。減少企業債務負擔,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是債務人進行債務重組的最直接目標也是債務重組的直接結果。
(二)增加債務人收益,增加企業凈利潤
根據企業債務重組的方式,企業在債務重組過程中可以獲得兩種形式的收益:企業債務重組利得;資產處置收益。由于營業外收入(包括債務重組收益和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部分流動資產抵債造成的營業收入(以存貨原材料抵債等)以及處置部分投資造成的投資收益(交易性金融資產等)的增加,會導致企業當期凈利潤的上升,從而增加了債務人的收益。
渝開發于2002年2月與光大銀行、愛普生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三方抵償協議。渝開發以其所有的重慶新城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的3200萬股股權作為愛普生公司替渝開發償還光大銀行3000多萬元債務本息的代價。通過這一債務重組過程渝開發成功解決了對銀行的預期債務的解決,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財務費用,進而相對提高了公司贏利水平。保證了公司經營的連續性,有效提高了企業的信譽水平。
(三)盤活部分閑置資產,提高資產使用率
通過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是企業債務重組的重要方式之一。債務人可以通過使用部分閑置資產來抵債,實現債務重組進而盤活閑置資產,有效降低資產閑置水平,提高資產使用率。從一定程度上來將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渝開發在2002年5月,為償還浦東銀行的債務,將其名下的重慶唐家橋污水處理廠按法院裁定以6500萬元作價賣給重慶水務集團,價款直接支付給浦發銀行。在此次債務重組過程中,渝開發將其名下污水處理廠處置用以償還負債,雖然該污水處理廠從歷史上而言是渝開發利潤的主要來源之一,但這一行為仍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渝開發資產利用率,使其可以繼續進行持續經營。
二、債權人
(一)加速資金周轉,增強資產真實性
企業應收賬款屬于企業的流動資產,長時間占用會導致企業流動資產周轉性下降,形成大量的帶賬壞賬損失。通過資產重組雖然債權人損失了部分債務但從另一個側面來講,也使債權人減少了部分應收賬款,加快了企業資金周轉速度,進而提高了企業資金的增值能力,增強了企業資產的真實性。
通過與渝開發2002年簽訂的債務重組協議,城投公司一次性代替渝開發償還其所欠重慶建行款項3089萬元,同時建行作出一定程度讓步免除其2500萬元本息。通過這一舉措,建行消除了其自1987年以來形成了十多年的呆賬,火化了呆滯資金,有效加速了資金的周轉,保證了其流動資產的質量,提高了其償債能力的真實性可靠性。
(二)減少資金占用,降低資金使用成本
通過債務重組,一些長年累月形成的呆賬壞賬,會長期占用企業資產,同時形成巨額的收賬費用。鑒于這些原因,債權人選擇債務重組,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有效減少收賬費用和由于債務人對本公司資產的占用而形成的墊資費用。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債務人拖欠導致本公司必需舉債的后果,減少了債權人企業的財務費用負擔。
(三)提高損益真實性,提高公司形象
通過債務重組,可以降低債務人由于資不抵債導致破產的可能性,減輕債務人的經濟負擔也是的債權人可以避免更大程度的損失(喪失全部求償權)。若債權人被拖欠賬款數額過大,時間過長便會形成潛虧的可能性,從而降低企業盈利的真實性。通過債務重組可以實現部分債權,增強損益的真實性,從而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社會形象,有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綜上所述,債務重組作為上市公司重組計劃的重要環節,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盤活資產,增加資產的流動性及盈利能力,減輕上市公司的資產壓力,同時也可能降低公司財務費用。但是對債務人而言債務重組對其資產總量的增加和變現能力的提高并無裨益,也不能代表盈利能力的增強。因此債務人若想從根本上改變公司現狀必須從自身經營發展入手,為企業長期經營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陳玲玲.關于債務重組有關問題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1,(8):9.
[2]鄭衛,史愛華.淺析企業債務重組基本方式的優缺點[J].財稅與會計,1999(7):49-50.
[3]常玉蓮.新債務重組準則淺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2):9-10.
作者簡介:閆永淑(1989-),女,漢族,河北省衡水人,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責任編輯:劉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