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玲
摘 要:近年來,特種旅游作為對傳統常規旅游形式的發展和深化的一種新興旅游方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新疆特種旅游資源極其豐富。首先提出了對特種旅游的認知,然后分析了新疆發展特種旅游的條件,論述了新疆特種旅游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開發新疆特種旅游的策略。
關鍵詞:特種旅游;開發;旅游產品;新疆
中圖分類號:F59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8-0134-03
當前,特種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方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新疆被譽為“特種旅游的天堂”,特種旅游資源豐富。從自身條件來講,由于特種旅游資源具有先導性和催化性,也非常適合開發特種旅游資源。合理規劃開發特種旅游資源,能夠帶動整個新疆旅游業的發展。
一、特種旅游的認知
特種旅游是一種新興的旅游方式,很多時候也被稱為“探險旅游”、“專題旅游”、“特色旅游”,它是在觀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等常規旅游基礎上的提高,是對傳統常規旅游形式的一種發展和深化,是為了滿足旅游者的特殊偏好而開發的更高形式的特色旅游活動產品[1]。特種旅游偏重于個性化,有較強目的性,注重參與,所依賴的環境具有較強的原始性、自然性、生態性。
現階段,隨著社會總體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的觀光型旅游產品進入大規模蓬勃發展的階段,度假旅游產品在很多區域也得到了積極發展。而作為對前兩種旅游形式的進一步發展深化——特種旅游還處于初級開發階段,大部分擁有豐富特種旅游資源的地區因處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還沒有對特種旅游產品合理規劃、積極開發。特種旅游在旅游業中的地位,不僅僅體現在其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而是由其對整個旅游業的引導功能、催化功能,對整個旅游區的先導宣傳功能決定的,使旅游區的旅游形象進一步完美,對國內外旅游者更有吸引力,使本地區旅游業更有競爭力。
二、新疆發展特種旅游的條件
(一)資源稟賦條件
新疆以豐富的資源被譽為“戶外活動的寶地,特種旅游的天堂”。其獨特的地貌特征具有極高的科學考察價值,自然景觀世界罕見;同時,在歷史人文方面,古絲綢之路與區域內眾多歷史古跡交相輝映,文化積淀深厚;而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更為新疆旅游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尤其是基于新疆擁有“三山夾兩盆”的地貌特征和半干旱的氣候特點,自然形成了許多“中國之最”旅游資源:最炎熱的地方吐魯番、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最低的洼地吐魯番盆地、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最大的冰川音蘇蓋提冰川等。同時,干燥的氣候特征使其保存了極其豐富的文物古跡,如樓蘭古國、交河故城、精絕古國等。
(二)區位優勢
新疆地處祖國的西北部邊陲,西部與北部分別與8個國家接壤,有5 600公里的陸地疆界[2],距離歐洲、蒙古、俄羅斯等國際旅游市場比較近,也是溝通中、東、西亞的重要通道。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新疆在溝通中、東、西亞經濟文化交流中的橋梁作用、門戶作用日益凸顯。對國內市場而言,新疆獨特的原生態的旅游資源和悠久的極具魅力的民俗風情,適應了特種旅游者回歸自然的旅游需求,對其有持久的魅力。
(三)政策優勢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旅游行業的發展力度。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省區,特別是2010年新疆工作會議以來,國家為發展新疆制定出了很多優惠政策,如增加資金投入、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對外對內開放、吸引人才和發展科教等政策。新疆本地區也爭取把旅游業培育成自治區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第三產業中的龍頭產業。
(四)自身條件的優勢
特種旅游屬于相對較高層次的旅游類型。新疆的自然環境和歷史條件決定了其應優先發展特種旅游。由于經濟、交通、氣候等條件的限制,尤其是面積廣、景點較分散,使得線路過長,很多地區的旅游接待能力不足,只能以開展小規模的散團發展方式為主[3],許多充滿魅力的旅游資源地區沒有能力接待大規模團隊旅游者。而這對于特種旅游者來說,符合其崇尚自然、突出個性、著重健康的理念,新疆豐富而有特色的旅游資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旅游硬件的不足和缺憾。
三、新疆發展特種旅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從20世紀90年代起,新疆的特種旅游開始萌動,隨后相繼開辟了汽車從西向東穿越羅布泊腹地,沿和田河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穿越庫木塔格沙漠、夏特古道、車師古道,阿爾金山高原生態探險,樓蘭古道探險,攀登慕士塔格峰等多條特色旅游線路[4]。21世紀以來,作為為特種旅游提供設備的戶外用品店,在烏魯木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不僅為特種旅游的開展提供了設備保障,同時也衍生出了很多戶外運動俱樂部,建立了自助旅游QQ群,擁有自己的會員,有些還有俱樂部的專門網站,周末組織徒步旅游、戶外運動,為特種旅游者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2010年新疆首屆國際特種旅游節暨“千車萬人 暢游新疆”組織千車萬人穿越中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通過組織國內外自駕車旅游、越野的愛好者以及援疆各城市車隊,企業車隊環游、穿越、挑戰塔克拉瑪干沙漠、使人們深度體驗新疆南北風情。2011年10月第二屆新疆國際特種旅游文化節,也舉辦了類似的活動,這些為促進特種旅游而舉辦的專項活動,對新疆特種旅游的發展具有誘導功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目前,新疆已經形成了幾條較為成熟的特種旅游線路:
絲路南路:羅布泊—樓蘭遺址—尼雅古城—塔什庫爾干珍稀動物保護區—紅其拉甫口岸
絲路中路:羅布泊—樓蘭遺址—輪臺胡楊保護區—庫車克孜爾千佛洞—庫木吐拉千佛洞—龜茲都城遺址—喀什
塔克拉瑪干沙漠探險:和田—兩河口—沙漠腹地—16團—庫車—庫爾勒
高山探險、登山徒步旅游:喀什(阿圖什)口岸入境—葉城—麻扎—依迪克—殷紅灘—喬戈里峰
新疆、青海、西藏特種旅游線路
新疆發展特種旅游存在以下問題:
(一)旅游服務質量不高,旅游安全保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特種旅游對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安全意識和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等要求較高,而新疆還沒有專門培養這方面人才的教育機構。一般來說,特種旅游者側重于體驗性、冒險性的旅游方式,但“冒險”必須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做到有驚無險,才是特種旅游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的關鍵,也是樹立地區良好旅游形象的保障。所以說,開展特種旅游是需要一定的資質的,它比常規旅游更不易操控,花費更高。而現實中很多小旅行社“賤賣”了特種旅游:三四百元就可以去羅布泊的旅行社很多,但結果是后勤安全保障不上,給旅游業帶來了負面影響。
(二)旅游產品整體規劃不合理,沒有形成特有品牌
新疆旅游業具有起點較低,基礎較差的特點。特種旅游在發展前期沒有進行合理的長遠規劃和正確的分類,總體來說,新疆特種旅游還處于比較混亂的初期開發階段,旅游規劃不合理。新疆許多冰川、湖泊、沙漠都是極其珍貴的天然旅游資源,一旦破壞,不可復制[5]。旅游線路設計過程中,特色不夠鮮明,很多還處于觀光性旅游開發階段,使特種旅游者無法深度地體會到新疆獨特旅游資源的魅力,降低了“特種旅游天堂”的吸引力。
(三)民族因素,社會安定是發展旅游業的前提條件
新疆共有47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人口數最多,其次是漢族人,但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天山以南的南疆地區,漢族主要分布在北疆。這種民族分布格局影響了新疆旅游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方面,疆外人員到南疆維族人居住較多的地區旅游存在著一定的語言障礙,不利于溝通;筆者就親身經歷了在和田市打的時維族司機因聽不懂漢語而沒做成生意的境遇。另一方面受烏魯木齊“7.5事件”的影響,疆外人員到南疆旅游的需求減少[6];2011年7月喀什暴亂事件后,大部分游客退掉了去喀什的機票。任何旅游類型都會深受旅游目的地安定因素的影響,這不僅影響南疆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會影響到全疆旅游業的發展。
(四)交通不便,旅游餐飲住宿等基礎設施不完善
新疆特種旅游資源極其豐富,但其存在著遠離客源市場、景區分布分散、缺乏“集聚效應”、旅游成本高等劣勢。這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新疆旅游業的發展。特種旅游者的自助游客經常在某些地區會出現“進不去”或者“出不來”的情況。新疆整體的旅游配套設施功能不全、建設滯后。尤其不能滿足旺季游客的需求。而且大多數景區地處偏遠,景區內交通、郵電等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落后。
(五)對外宣傳促銷力度不夠,管理體制不完善
新疆擁有獨特的特種旅游資源,但在知名度上還很欠缺,對此,應該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活動,把特種旅游做成新疆旅游特有品牌。另一方面,對經營特種旅游產品的企業沒有統一有效的管理制度,致使許多不夠資質的旅行社摻雜進來,而且以極低的價格進行惡性競爭,這就直接打擊了有資質的旅行社開發新產品的積極性,甚至有些特種旅游活動無法保障消費者的基本安全,對新疆整個地區的旅游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四、新疆特種旅游的開發策略
(一)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安全保障
特種旅游運作程序更復雜、難度更高,要求的專業性更強,這就需要培養一批專門從事特種旅游的人才,可以通過學校教育、實踐培訓、“以老帶新”等模式來培養和擁有一支知識豐富,能吃苦耐勞,安全意識強,熟悉民俗民風,能嚴格執行民族政策,有志于特種旅游的人才隊伍。由于特種旅游的特殊性,旅游風險明顯高于常規旅游,這就要求在設計線路時既能夠讓游客感受到新鮮刺激,又能夠把可以預見的風險降至最低,同時,做好應急預案和參加相關保險業務把風險出現時損失降至最低。
(二)合理規劃特種旅游產品,形成具有品牌效應的精品旅游線路
新疆可開發的特種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應在做好充分調查的前提下,結合區位條件精心組合,形成具有品牌效應的精品旅游線路。如以古“絲綢之路”為核心的黃金自駕車旅游線路;帕米爾高原登山、徒步、高山滑雪旅游線路;以塔克拉瑪干沙漠為核心的沙漠探險旅游區、科考旅游區;羅布泊、樓蘭考古探險旅游區等。
(三)完善旅游基礎設施,提升交通運力
針對特種旅游者,應建設相對應的住宿餐飲設施,尤其是每年夏季旅游旺季,很多背包散客來新疆旅游,針對這種自助旅游方式,應該提供方便又經濟的住宿餐飲服務。在交通方面,近年來,新疆已經形成了公路交通網,鐵路客運已開通多條國內直達線路,航空業得到了相當發展,但相對新疆豐富的旅游資源,特別是旅游旺季,交通運力明顯不足,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交通設施,提高旅游者的可進入性。
(四)加強旅游宣傳活動,擴展旅游市場
進一步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系列報道、紀錄片等現代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借機“亞歐博覽會”,進一步推進“旅游促進商貿,商貿推動旅游”的格局。政府部門應該積極發揮主動性,聯合全疆各地州市,統一部署,形成有步驟、有計劃、全方位的促銷態勢,如舉辦大型專題旅游節慶活動。擴大新疆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使新疆的特種旅游有更強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五)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積極配合,發揮主導作用
旅游主管部門應盡快按國家有關法規制定出特種旅游的管理細則,讓從事特種旅游經營的各旅行社有章可循。特種旅游因其本身的特性決定了開發的復雜性,經營者在開發特種旅游產品的過程中要直接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 需要交通、軍事、海關、外交、宗教、文化甚至一些特定自然人等等的支持和幫助[7]。這就需要依靠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導或幫助解決在特種旅游開發過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困難。
參考文獻:
[1]余偉兵.淺談特種旅游[J].企業家天地,2007,(7):237 .
[2]馬林,等.民族地區旅游業發展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236.
[3]楊新軍,宋輝.中國西部地區特種旅游開發的可行性[J].西北大學學報,2005,35(4):464.
[4]中國新聞網.新疆特種旅游發展迅速[DB/OL].2011-10-03. http://www.chinanews.com/life/2011/10-03/3368354,shtml.
[5]嚴小娟.獨具魅力的特種旅游[N].新疆日報,2010-2-11,(012).
[6]門成昊. 影響新疆旅游業的發展因素與營銷策略的思考[DB/OL].2011-04-12. http://www.ltbka.com/html/c35/2011-04/2352,html.
[7]劉芳. 論新疆特種旅游的開發策略[J].現代商貿工業,2009,(3):61.[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