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廣坤,王金艷,梁贊國
摘 要:廉政文化建設在反腐倡廉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如何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當前一項重要的任務。以廉政文化的內涵、特點以及作用為切入點,概述廉政文化及其重要性,并進一步分析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的現狀和不足,進而提出關于廉政文化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廉政;文化;建設;反腐倡廉
中圖分類號:D630.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8-0216-03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堅持深化和創新改革體制,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形成拒腐防變教育長效機制、反腐倡廉制度體系、權力運行監控機制。”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提出:“要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積極倡導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風尚。”我國的腐敗現象還比較嚴重,如何進行廉政文化建設,遏制腐敗,是當前一項重要的任務。
一、廉政文化的概述
據許慎《說文》[1]:廉,仄也,堂之側邊曰廉。古多與“隅”、“正”相連,喻邊角分明、有棱角而方正之義,多指正直、剛直、品行方正之人,后引申為清廉、公廉、廉潔,與貪穢、腐敗相對。《周禮》考核官員“六計”曰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其中“廉正”即為品行方正之義。而古人對“政”的解釋,最早見于《論語·顏淵》:“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把政治的根本要義看做是公正無私、光明磊落, “政”實則與“正”無異。“廉政”一詞相連出現,最早是在《晏子春秋·問下四》,(齊)景公問晏子曰:“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晏子對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濁無不涂,其清無不灑除,是以長久也。”晏子以水的品性比喻為政之德,認為只有像水那樣保持至清之德,才能滌除塵垢,使政治永遠保持清明公正。北宋名臣包拯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2]。可見,“廉政”一詞意指清正廉明、公正無私,與貪賄、腐敗自古不容。現在所說的廉政主要指國家工作人員在履行其職能時不以權謀私,辦事公正廉潔。
“文化”是個多元的范疇,“文化”在中西方的各類書籍中的定義不勝枚舉[3]。美國的克羅伯和克拉克洪在其1952年的專著《文化:關于概念和定義的探討》中,指出了從1871年到1951年間的“文化”概念界定,書中指出的“文化”的定義達160多種。“文化”最早出現在《易經》。“文化”概括為“狹義”及“廣義”兩種:“廣義”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的物質及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文化是包括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人類的精神現象。“廣義”文化是在歷史社會發展中人類創造的關于精神、物質、行為、制度的文化。本文將從“廣義”文化的角度探討廉政文化建設。
綜上所述,“廉政文化”是人們在管理國家、社會事務中形成的,對自身權利、義務,對依法執政等的信念、認知,是人們在廉政實行過程中產生的作風、習慣、價值觀、思想理念、行為規范之和[4]。“廉政文化”包括三方面內容:(1)公正廉潔的思想意識形態。(2)全面規范的制度。(3)積極的實踐[5]。
二、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的現狀和不足
(一)我國廉政文化建設成效
隨著廉政文化建設的深入,我國的廉政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廉政文化理論研究取得一定進展。近年來,理論界和廉政建設實踐者對檢察廉政文化的重大課題,如什么是廉政文化、為什么要開展廉政文化建設、怎么開展檢察廉政文化建設等內容,進行了一些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進展。廉政文化研究在吸收中國古代廉政理論精華、總結反腐倡廉建設實踐的基礎上,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出現了一批廉政文化的初步理論研究成果。這些廉政文化理論研究也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逐步的將理論成果轉化為現實的應用。
2.廉政文化活動形式從單一走向多樣,內容不斷豐富。通過報刊、電視臺、電臺開設的各種欄目,加強了黨風廉政建設進展、成效、經驗和先進典型的宣傳報道;通過舉辦展覽、放映影視作品、提供圖書資料等形式,提高廉政文化活動的開放度和群眾參與度;積極開展廉政文化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和進家庭的工作,擴大廉政文化覆蓋面,營造全社會尊廉崇廉的良好風尚。以巡回演出、廉政報告會、演講、辯論、征文、宣傳窗、書畫展、廣場文藝表演、公益廣告、開設廉政教育課程等形式,使廉政文化建設從單一的形式走向多樣。
3.相關的單位給予一定的重視,廉政文化建設在實踐中初顯成績。如建立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責任考核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全面落實政務公開制度,通過設立政務公開欄、街道宣傳站等形式,確保案件當事人和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二)我國廉政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我們在廉政文化建設方面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廉政文化建設仍然存在不足,概括起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廉政文化建設缺少物質保障。很多單位沒有設置專門的廉政文化建設的崗位,也沒有專項的資金保障廉政文化的常態建設,這樣,就導致廉政文化建設無法進一步的深化發展,缺少物質保障是廉政文化建設的一大難題。
2.廉政文化建設沒有深入人們的價值觀之中,流于形式。實踐中一談廉政文化,往往容易把它與征集廉政警句、編發廉政短信、廉政知識競賽、促廉演講、促廉書畫賽等文體活動等同起來,而不是從工作觀念層面上思考和推進廉政文化建設,還將其沒有上升到文化理念、價值觀念層面。
3.廉政文化建設不夠常態化。實踐中廉政文化活動不能與日常工作很好地結合,只是單純的進行一些廉政文化活動,之后,由于工作繁忙,廉政文化就疏于進行,這樣就真實的將廉政文化活動和實際生活、工作分開,起不到廉政文化教育的應有的作用。
4.監督制約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四中全會對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與之相比,當前廉政文化建設相對滯后。尤其是內外的監督機制不到位,導致職能部門職務不透明、不公開,群眾參與性差,這是產生腐敗的重要原因。
5.個別地方領導重視不夠。有的地方認為業務工作是硬指標,看得見、抓得著、易出政績,從而把主要精力投放工作上,而廉政文化建設是軟任務,看不見成果,因而缺乏對廉政文化建設工作的正確認識,沒有把廉政文化工作放在應有的位置,對廉政文化建設的沒有長遠規劃,不是主動開展工作,而是被動應付。這樣就導致廉政文化建設不能得到很好的開展。
三、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措施
我國的腐敗現象還比較嚴重,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的過程中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所以,針對我國廉政文化建設中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議。
(一)加強廉政文化的價值觀建設
思想指引行動,只有在思想上真正的認識到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建設才能真正的深入人心,起到應有的作用。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深化廉政思想建設。榮辱觀是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明確了我們社會的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明確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為各民族各階層和不同利益群體的人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判斷行為得失、確定價值取向、做出道德選擇提供了基本規范。只有這樣,才能營造知恥崇廉的文化氛圍,體現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榮辱觀和廉政思想的熏陶。
(二)加強廉政文化物質保障的建設
物質與外在表現層面,是廉政文化的基礎和載體,包括公職機關整體環境與裝備、相關人員儀表、廉政教育場所、廉政文化景觀、廉政文化活動等各項文化娛樂陣地和設施等等。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因此,任何一種先進文化的培育與創建,都必須以相應物質條件及一定的規模為基礎與載體,離開這些基本條件談文化建設既缺乏依托也沒有實際意義。我們當前各個行政機關以及其他的機關和機構在物質保障方面缺少相應的資金和設備的投入,應當引起重視。
(二)加強廉政文化的廉政法律規范建設
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系統的廉政法律規范,這對于反腐倡廉是不利的。只有制定了嚴格的廉政法律規范,才能有反腐倡廉的法律標準,才能從制度上達到反腐倡廉的目的。所以,建立一套符合國情的廉政建設法律體系就必不可少。要通過完善立法,形成一整套內容詳實、形式科學、體系嚴謹的廉政建設法律體系,使廉政建設的各個方面都能做到有法可依。 廉政法律規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制定專門反腐敗法。二是公眾參與建設的法律制度保障。三是建立規范權力內部監督的法律。四是建立廉政職業道德法律規范。五是完善國際合作法律機制。
(三)加強廉政文化的公眾參與性建設
構建多層次、多領域、多途徑的社會公眾參與廉政文化建設機制,深入推進公務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外部監督,不僅是廉政文化建設的內在要求,而且是司法民主的現實要求。反腐倡廉,是全體人民、全社會共同的事情,只有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反腐防腐斗爭才可能取得最終的成績。我們的公職機關的業務操作以及工作的運行缺乏公開性,公眾無法參與進去,導致不透明,從而引發腐敗。
(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中的關鍵所在
首先,領導要以身作則。領導對于整個工作有統領和指揮的作用,大部分的腐敗現象都是領導利用職務或者職務之便造成的。中央要求切實加強廉潔從政教育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在全黨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把廉政教育納入領導干部培訓規劃,有針對性地開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崗位廉政教育。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和紀律作風教育,加強以領導干部為重點的廉潔從檢教育,落實任前廉政談話、提醒談話、誡勉談話等制度,認真開展領導干部反腐倡廉理論學習,將廉潔從檢教育納入檢察人員教育培訓規劃,并寓于干部培養、選拔、管理、使用之中。
其次,加強權力行使監督制約。合法有效的監督機制是廉政建設的重要保證,也是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加強對領導機關、領導干部的監督。突出抓好對領導干部行使權力關鍵環節的監督,著力加強對執法決策權、干部任用權、經費開支權的監督制約,完善對政府采購、工程招標活動的監督機制。二是強化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監督。建立健全對各級院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考評制度,深入探索落實上下級檢察院領導關系的有效措施。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完善巡視工作機制,注重巡視成果的運用,提高巡視工作水平。三是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把相關工作置于黨的領導和人大監督之下,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人民群眾監督、新聞輿論監督,深化和落實政務公開,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政務制度。
再次,嚴格執法相關制度。強化對執法辦案關鍵環節的建設,是反腐敗斗爭中的關鍵一環,有了好的法律和制度,如果不嚴格的執行,那么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形同虛設。針對執法環節,一是完善對執法辦案活動的內部監督制度,對執法活動實行嚴格的流程管理和過程控制。二是深入開展執法規范化建設。重點圍繞容易發生執法不規范問題的關鍵崗位和關鍵環節,完善執法規范制度,健全權責明確、程序嚴密、監督有效的執法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人員行為規范,制定人員行為通則和執法規范細則。三是進一步完善接受外部監督制度。深化公開制度,建立公開聽證制度,積極推行文書說明制度,優化人民監督員的選任機制,擴大人民監督員的監督范圍,積極推動人民監督員工作法制化。
總之,反腐倡廉是一項關系黨國命運的大事,不可有絲毫的懈怠。廉政文化建設應當從各個方面著手,全方位地、系統地進行規制和建設。只有這樣,廉政文化才能深入人心,才能真正的起到應有的作用,形成全社會的廉潔的氛圍和環境,從而保障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文升.廉政文化論[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9.
[2]【宋】包拯.《乞不用贓吏疏》
[3]張廣智,張廣勇.史學,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視野中的西方史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1-2.
[4]徐海峰.廉政文化建設研究[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357.
[責任編輯 海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