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超
摘 要:在搜集職場類節目《非你莫屬》主持人話語的基礎上,應用話語分析的綜合理論,分別從話輪轉換、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和銜接理論4個方面對其進行簡要剖析,旨在從語言學角度來總結該節目主持人的言語特點和規律,說明話語分析理論在研究此類節目中的可行性。
關鍵詞:話語分析;非你莫屬;主持人
中圖分類號:H319.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8-0242-03
引言
自2011年10月開播以來,《非你莫屬》作為一檔頗具新意的職場真人秀欄目逐漸受到了公眾,尤其是年輕人的關注和喜愛。除了商界成功人士對求職者的犀利評判、資深心理專家現場指導和點播之外,本節目的一大看點還在于主持人張紹剛睿智幽默的語言風格、準確及時的對節目的掌控和協調能力。普通意義上的面試通常只涉及兩方面的主體:interviewer和interviewee。舞臺上的面試卻需要把主持人的角色融入進去。由此可見,對主持人整體把控節目的能力和語言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檔節目采取了一對多(1位求職者面對12位boss)的方式,分為“自我介紹”、“天生我有才”、“談錢不傷感情”幾個環節,每個環節結束后boss團成員需要決定是否滅燈來表示對求職者的認可與否。
本文選擇從話語分析的角度淺析主持人的語言特征與技巧,說明成功的主持需要遵循一定的會話規律。“話語分析”(discourse analysis)這一術語是由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家哈里斯(Z. S. Harris)首先使用的。1952年,他在美國《語言》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話語分析》的文章。之后這一術語就在語言學領域得到廣泛的使用。關于這一術語的定義學術界一直是眾說紛紜。其中,威多森在1975年給出了他的看法:“話語分析指對句子用于交際以完成社會行為的研究。” 由此可見,話語分析與人們日常溝通交流密不可分,值得我們探究其內在的規律從而達到更理想的交際目的。本文將從話輪轉換、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及銜接理論來對語料進行綜合分析。
一、話輪轉換
薩克斯、謝格羅夫和杰弗遜對談話話語做了長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發言依次輪換(turn-taking)的理論來說明談話話語中發言者的變換問題。(Sacks et al. ,1974)人們一般將這個理論稱為話輪轉換系統。人們在會話過程中潛在地遵循著一條規律從而保證會話有效進行,即每次至少有一方,但又不多于一方在說話。如果有多人或無人發話,便有人回來“挽救”(remedy)局面,這樣會話又回到了只有一個人發話的狀況(黃國文,1987)。主持人張紹剛在這個過程中就扮演了一個“拯救者”的角色。筆者通過語料分析發現,在《非你莫屬》的舞臺上,出現無人說話的情況微乎其微,大部分的情況是主持人為了維持現場的話語秩序而采取一定的策略保證每次只有一個人發話。這就涉及到了話輪轉換的其中一種重要方法:爭取話論。具體表現在:插話,打斷,重疊。
例1
S21:你(指求職者)最打動我的是,剛才有人問你會不會拿自己的錢去做慈善,他剛才斬釘截鐵地回答“會”。慈善的核心就是假設整個社會是自私的,你去設計一個符合經濟規律的良性循環,這樣才有價值。
S12:=… …S2不好意思我打斷你。
S2:我來回答你(指求職者) 的問題。
S1:=… …因為剛才有人提醒過我,我們一定不要跑題。如果我們說慈善,我們可以這一期節目什么都不干,說慈善。我要(的是)工作。好二位,二位你們說能提供的工作。
在本例中,Boss因為被求職者對慈善的態度和執著的精神所感動,便有感而發,想要闡述一下自己對慈善的看法。但是,如果繼續這個話題,無疑使得“找工作”這一核心任務漸行漸遠。主持人采取了爭取話輪的方法,適時打斷他的話,引導boss團成員和觀眾回歸到主題上來。“二位你們說能提供的工作。”提出了一項請求,確定了下一輪話語的內容,從而給為這位求職者亮燈的boss以信號:分別提供各自的職位。節目便得以按部就班地進行下去。
例2
S2:其實標簽本身沒有問題……標自己為“惡”也沒有問題,因為畢竟有“惡女”、“惡魔”被我們記住了。我只想問一個問題,你憑什么“惡”?
→S33:(0.3)第一,我是把“惡”擴大化了=
S1:=你憑什么“惡”。就是你惡呢得有資本才能“惡”。如果沒資本瞎惡那叫“混”。
本例中主持人及時打斷了求職者的話,爭取到了話輪并提示他:答案偏離了問題。從而給求職者爭取到了一個自我修正的機會,避免答非所問,保證了面試的質量。
二、合作原則
格萊斯認為,談話是受一定條件制約的,人們的談話之所以不至成為一連串互不連貫的話語,是因為談話人都遵循一個目的, 相互配合(王得杏)。這種共同遵循的原則叫做“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具體體現在下列4條準則:
量準則(quantity maxim);
質準則(quality maxim);
相關準則(relation maxim);
方式準則(manner maxim)。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常會不同程度地違反其中的一些準則,從而產生會話含義。幽默即是違反這些準則的產物。雖然求職是一件嚴謹和莊重的事情,但《非你莫屬》仍需要體現出舞臺效應,過于嚴肅的氣氛不適合觀眾的口味。因此,主持人需要在求職者應聘過程中制造適度的幽默成分,一方面能緩和緊張氣氛,另一方面也吸引大眾的關注度。
例1
S1:反正歡歡說的那“五表”也是羅里吧嗦,相當混亂。但是沒關系啊,因為她在這里是老板,誰會去找老板…… 員工在這一站,“老板,你說一下‘五表。只有老板有資格說‘你說一下五表。雖然都說不出來,但老板都可以在那說:‘說不出來五表了吧!”
根據質的準則,只有話語真實,交際才能順利進行。在例1中,Boss 團之一要求求職者說出策劃工作中的專業術語“五表”,但是當主持人反問她同樣的問題時,她同樣說的不全。為了緩和現場的氣氛,主持人利用“反語”,明顯違背了質量準則的第一條,即“不要說自認為是虛假的話”,用幽默的方式調侃了這位boss。另外,這種幽默的效果還體現在違反質量原則的另一種方法上,即隱喻。如:
例2. S1:S3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到后來人家都不知道你們吵些什么。但是你們也許還知道你們在說什么。就是你們兩撥人典型在雞同鴨講。雞說的也對,鴨說的也對,但是雞說的是雞的話,鴨說的是鴨的話。你們有意思嗎?
由于boss團成員之間對職場中某個問題的看法各持己見,便產生了一段時間的爭吵,主持人平息了爭吵后緊接著評論了他們的行為:“雞同鴨講”。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兩位boss沒有真正理解彼此的言語。把原本一本正經的boss比喻成兩種動物,你一言我一語爭執在一起卻相互搞不清楚彼此在說什么,讓人覺得幽默詼諧、妙趣橫生,現場的氣氛也頓時輕松了許多。
此外,方式準則要求人們在交際中避免晦澀、歧義,說話要簡明有條理。但有時候為了達到一種幽默的效果,說話人會故意違反方式準則。比如:
例3
S1:說什么事情的時候不要以夸自己為基礎。最后一句話送給你,說話的時候不夸自己不會死。
主持人對boss講話的方式十分不滿意,于是直言不諱地給出了忠告。但是同時也違背了方式準則,用了一個不簡潔的雙重否定句“說話的時候不夸自己不會死”來提醒對方“夸不夸自己不重要”。這種委婉的說法一方面給對方保留了面子,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幽默的效果。
三、禮貌原則
利奇認為,合作原則有助于說明語句的意義和語句的力量的關系,但是它本身不能回答人們為什么經常間接地表達意思。因此,1983年利奇提出了“禮貌原則”作為對“合作原則”的“拯救”。概括地講,禮貌原則就是在交談中說話人要減少不禮貌的信念,或者說盡量表達禮貌的信念(王得杏,1996)。利奇為禮貌原則也制定了六條準則:
1.得體準則(tact maxim):減少表達有損于他人的觀點;
2.寬宏準則(generosity maxim):減少表達有利于自己的觀點;
3.贊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減少表達對他人的貶損;
4.謙虛準則(modesty maxim):減少表達對自己的表揚;
5.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減少表達自己與他人的不一致;
6.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減少自己與他人在情感上的對立。
作為職場類節目的主持人,張紹剛面對的是12位來自于各個行業的精英人物,他們各有神通。他們相對于《非你莫屬》這檔節目來說也是站在“客人”的位置上。那么,作為東道主的主持人便需要遵守禮貌原則,“以禮待客”,同時能站在求職者的角度引導他們展現真實的一面,并在他們受到打擊時(如遭遇boss批評或應聘失敗)利用禮貌原則,在精神上給予一定的鼓勵和安慰,從而體現出對求職者的尊重和關懷。
例1
S1:S2,作為一個老板,最大的問題就是啰嗦。因為想得太多了。S2,放松。
在對求職者的提問環節,S2作為Boss團的成員之一,語言稍顯拖沓和冗繁。此時的主持人需要顧及節目的時間和求職者的現場發揮,因此用略帶調侃的語氣向他指出這個問題。但是如果話語到此結束,那么老板也許會覺得當場被揭了短,面子上過不去,于是主持人隨即補上:“因為想得太多了”,讓觀眾認為老板是因為考慮的東西偏于全面甚至復雜才會問這么多繁冗的問題,而不是因為個人語言障礙或表達有誤。這樣就表達了主持人對S2的理解,達到了為老板開脫、保全對方面子的作用,遵循了“得體準則”和“同情準則”,也就遵守了禮貌原則。最后主持人還善意地給他建議:“放松”,安慰了本來被主持人“批評”了的Boss,使對方在情感上容易接受。
例2. S1:我覺得我們今天應該把特別熱烈的掌聲送給S3,因為他是一個相當有備而來的求職者,對吧?(掌聲)
本例的背景是求職者準備了大量出游時拍攝的照片來到《非你莫屬》的舞臺上,本來胸有成竹地希望能應聘上某企業的旅游體驗師的職位,但是最終被拒絕。主持人的安慰和鼓勵恰到好處地應用了贊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不僅為求職者緩沖了挫敗感,而且引起了在場觀眾的共鳴。
四、銜接與連貫
銜接(cohesion)與連貫(coherence)是話語分析中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黃國文認為,銜接體現在語篇的表層結構上,而連貫存在于語篇的底層,通過邏輯推理來達到語義鏈接。根據語篇的非結構性特征,銜接手段主要分語法銜接(grammatical cohesion)和詞匯銜接(lexical cohesion)。詞匯銜接包括詞匯重復(repetition)、同義(synonymy)、反義(antonym)、搭配(collocation)、上下文(hyponymy)等。語法銜接有照應(reference)、省略(ellipsis)、替代(substitution)和連接(conjunction)。
例1
S1: S3,現在有兩家(為你留燈),雖然你不在乎錢,但你還是要和他們“談錢不傷感情”。
《非你莫屬》這檔節目由“自我介紹”、“天生我有才”、“談錢不傷感情”三個環節組成,例1這句話正是主持人在上一環節結束和下一環節開始的時候所說的。很明顯,他應用了詞匯重復的方法,用“錢”實現了這兩輪環節的過渡,使得前后文緊密的銜接在了一起。
此類的例子還有:
例2
S1:我們這個舞臺上已經很久沒有12盞燈都亮了,所以你要向大家證明“天生我有才”。
在求職者經歷了前幾輪的展示和與Boss的初步交流之后,來到了“天生我有才”的環節。在這樣一個承前啟后的時刻,主持人采用了“連接”的方法,利用“雖然”“但是”這兩個連接詞,順其自然地讓在場的人員過渡到下一環節中。
當然,我們不僅要關注話語成分的銜接關系,而且要注意話語語義內容的連貫性。
例3
S1: 有那么清晰的找工作,上來之后直奔某位老板去的,結果被拒了。也有那么不清晰的找工作,結果人家把您給拒了。所以這個平臺什么樣的可能都有。這種可能來源于求職者,來自于老板,還來自于主持人的誤導。所以我希望,每一位求職者內心平靜了之后在這個舞臺上才能創造奇跡,因為這是隨心而悅步步高音樂手機——非你莫屬。感謝各位,下周見!
在這段結束語中,首先主持人用簡短的話概括了本期節目中兩種求職的現象,接著指出現象反映了求職過程中的多種可能性,并闡明這些不可預料的可能性產生的原因,最后對求職者寄予希望,并再次強化了觀眾對節目的印象(“這是隨心而悅步步高音樂手機——非你莫屬”)。整段文字邏輯清晰、自然連貫。
結束語
本文從話語分析的角度初步探討了《非你莫屬》主持人的語言特點。筆者認為,正是由于主持人在把握話語權、掌控節目走向、協調現場氣氛等方面把握了話輪轉換的技巧,應用到了合作原則、禮貌原則、銜接與連貫等話語分析的基本原理,才成功地使節目顯得嚴肅又不失活潑,焦點突出,過程緊湊流暢。但是本文的研究局限性在于收集和整理的語料還存在著不足,總結出的規律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不能廣泛應用到所有的求職節目當中。
參考文獻:
[1]Harris, Zellig S. Discourse Analysis: A sample text[J]. Language, 1952,28(4).
[2]Sacks, H. Schegloff, E. Jefferson, G. A Symplest Systematica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versation[J]. Language, 1974,(4).
[3]Widdoson, H. G. Stylistic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M].London: Longman,1975.
[4]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5]王得杏.英語話語分析與跨文化交際[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1996.
[6]李悅娥.范宏雅,話語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7]吳暢.伯明翰學派話語分析模式淺析——以《魯豫有約》為例[J].華中人文論叢, 2010,(6).
[8]徐赳赳.《話語分析教學參考書》評介[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3,(2).
[9]劉明東.語篇層面漢譯英的銜接性標準[J].中國翻譯,2001,(5).
[10]韓禮德,哈桑.英語的銜接[M].張德祿,等,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11]匡小榮.口語交談中的話語打斷現象[J].修辭學習,2005,(4).[責任編輯 李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