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偉德 武超 李啟迪

運動技術的講解是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為基本的能力之一,剛畢業的新教師由于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較多地停留在教科書中知識的背誦上,沒有掌握一定的講解技巧,因此,他們的講解能力與水平比較低;而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在職教師雖然在講解能力與水平方面有了較大的提高,但也不盡人意。通過觀摩許多國家級、省市級層次較高的獲獎課,發現體育教師課堂語言的運用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如講解的時間較長、語言不簡練;廢話、重復性的語言過多;藝術性較差;語言缺乏連貫性;語言口語化現象較嚴重等。因此,提高體育教師講解技巧與能力,加強體育教學效果是當前一個有關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重要問題。在其他學科教學中也需要教師的講解,但體育學科的講解具有較大的特殊性,需要貫徹“精講多練”的原則,即講解要在不能耗費太多時間的基礎上,提高講解的效果。因此,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解應遵循一般學科教學教師講解的原則基礎上,還要符合體育學科教學中的一些基本要求,才能達成體育課堂教學教師講解的目標與效果,這就是不斷提升體育教師講解水平與技能的過程。
一、運動技術講解的內涵及其外延
運動技術講解屬于體育教師語言運用的一種方法,教科書中有關講解的概念是:“教師給學生說明教學目標、動作(練習)名稱、動作要領、動作方法、規則與要求等,指導學生進行運動技能的學習,掌握運動技能的方法。”[1]因而可以認為運動技術講解的內涵是通過教師簡潔有效地講述動作結構、原理、要領、方法,使學生對運動技術的概念與表象有一個準確而清晰的認知和感性理解。
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體育課堂中教師的運動技術講解外延有不同層面的內容,主要有:(1)全面講解、片段講解;(2)仔細講解、重點講解;(3)集體講解、個別講解等;(4)口頭講解、結合圖示講解、結合教學模型講解;(5)快速講解、中速講解、慢速講解等。因此,體育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不同的目的和要求,選擇不同類型的講解方式,才能有效達成運動技術講解的效果。
二、運動技術講解技能的內涵與要求
(一)運動技術講解技能的內涵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講解的內容很多,包括與其他學科教學共性的內容,如課堂紀律方面的要求,管理方面的要求,師生交往方面的內容,交代任務與要求,提出目標、交換意見等,當然也有與其他學科教學不同的內容,這也是體育專業方面有關運動技術講解的特殊內容,如運動技術的要領、原理與方法、運動健康知識、安全衛生知識等等。本文暫不論與其他學科共性的講解內容、一般性的運動理論知識,而重點談論有關運動技術講解的特殊性與運動技術講解的技能,即主要是指體育教師講述動作結構、原理、要領、方法、技巧、途徑等和運動技術講解有關的技能要求。
所謂“技能”是指:“通過練習獲得的能夠完成一定任務的動作系統。技能按其熟練程度可分為初級技能和技巧性技能。”[2]初級技能只表示“會做”某件事,而未達到熟練的程度。初級技能如果經過有目的、有組織的反復練習,動作就會趨向自動化,而達到技巧性技能階段。
要形成一種熟練化的“技能”,則需要一個過程,知識與方法是形成技能的基礎,經常鍛煉則是技能形成的主要路徑,因此,體育教師的運動技術講解技能可以理解為:體育教師在向學生講解運動技術過程、結構、原理、重難點等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較為熟練的教學行為方式。
(二)運動技術講解技能形成的要求
如何對體育教師的運動技術講解技能進行評定呢,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當然這個標準需不需要構建也是一個問題,有的老師可能認為每一個教師的特點不同,講解的特色也各有不同,如果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那么就會有很大的局限性,這也有其中的道理。但筆者認為雖然每一個老師各有所長,但有些要求還是需要基本一致的,因為體育教學并不是每一個老師的私事,而是具有相對公開的、具有一定規范的教育活動,基于目前還沒有較為統一的標準和一些老師的不同意見,本文不談“標準”,只談“要求”。
三、動作講解技能案例分析與運用
本案例選自第3屆全國中小學體育教學觀摩展示活動錄像:教材——直腿后滾翻(水平五)。
(一)體育課堂中對于教材的講解記錄
“直腿后滾翻的動作要領是:由站立開始,其次呢,做上體前屈,然后呢,手從大腿中部向后伸,啊,大腿中部向后伸,然后呢,后倒,后倒,手撐墊,撐墊以后呢,迅速上挺,后倒,然后舉腿翻臀,當背部觸及墊子的時候呢,手呢,放到肩上,放到肩上,大家注意啊,掌心朝上、朝上的,手指向后,這個動作大家把它一起做一做,這個動作,哎,模仿老師的動作。然后呢,當這個手啊觸及到墊子的時候,迅速用力推手,手留在后,哎,經屈體立撐,經站力姿勢,啊,再看一下老師講的啊,注意從站立開始,屈體,啊,手大腿中部,后撐,啊,這個,好!后倒、撐墊,然后滾動、推手、站立、經屈體站立,啊,這個動作呢,要領,它的重點呢,是屈體、疊起,所以一定要疊起。”
(二)該動作在教科書中的表述
“站立開始,上體前屈,重心后移,臀部后坐,兩手在大腿外側撐地。當臀部著地時,上體迅速后倒,舉腿翻臀,成屈體后滾,同時兩手急速置于肩上(手指向后,掌心向上),兩肘內夾上翻。當滾至肩部著地,兩手用力推地,同時低頭,含胸、收腹、提臀,使身體向后翻轉經屈體立撐成站立。[3]
(三)對該老師運動技術講解技能的分析
1.講解的時機把握較好:在教師做完復習團身后滾翻動作示范之后,開始講解直腿后滾翻的動作要領。
2.語速適中,具有一定的節奏。
3.語言不夠精煉,沒有口訣化(課堂講解字數達302個,含符號,而教科書中的講解字數129個,含符號)。
4.口頭禪過多(其中“呢”有9個,“啊”有9個,“哎”有2個)。
5.普通話不夠標準。
6.前后語言重復次數過多。
(四)該課有關教師的運動技術講解與技能待提高與改進之處或其他課的教學建議
1.進行結構化講解:
(1)準備姿勢:站立開始,上體前屈。
(2)過程動作:身體站立開始,上體前屈,重心后移——臀部著地,舉腿翻臀——兩手置肩,用力推地——身體后翻,立撐站立。
(3)結束姿勢:做好站立姿勢,離開墊子。
2.進行口訣化講解:上體前屈移重心,臀部著地翻舉腿,兩手置肩用力推,身體后翻立撐站。
3.結合圖示與模型講解:(1)結合多媒體制作好的掛圖進行邊觀看邊講解;(2)結合人體模型進行邊示范邊講解等。
四、動作技術講解技能的培養與訓練
(一)觀察他人學習法
職前學生可以在各類術科教學中有意識地觀察術科老師或網絡視頻中教師動作要領講解的技巧,特別是名人、名師、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的語言運用、詞語準確性與合理性、語言表述技巧、語言抑揚頓挫等很值得模仿與學習。在職教師要經常鉆研教材教法,領會運動技術的重難點,還可以針對自己講解技能的薄弱環節,在各類教研活動中學習他人的經驗與長處,不斷提高自身的運動技術講解水平。
(二)個人或小組練習法
可以選擇一個空曠的地方或面對鏡子,大聲講解事先準備的運動技術要領,這個方法較簡便,干擾因素較少,適合于每一個人。除了個人練習法,還可以組成二人或多人小組進行動作要領的講解練習,它的主要作用是起到相互學習、相互提示、相互提高的目的。在可能的情況下,還可以邀請老教師或專家進行點評。通過這些練習活動,可以較為迅速地提高職前職后教師的運動技術講解水平。
(三)講解口訣收集法
運動技術講解的口訣化由于其語言簡練、朗朗上口等特點,可以起到節省教師講解的時間,便于學生記憶,突出運動技術重點等方面的作用。據統計,目前在教科書和網絡上的口訣化運動技術已有很多,老師們可以把它們收集起來作為教學之用的資料庫,有些沒有口訣的運動技術,也可以自編,這樣就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具備了豐富的講解口訣資源,并可以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運用,不斷提升自己的講解技能。
(四)體育基本功考核與競賽法
在各類體育基本功與競賽考核中,運動技術講解是重要的考核內容之一,所以,職前學生或在職教師都要積極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以便于在基本功考核與競賽中取得好成績。通過基本功考核與競賽,也可以對職前學生或在職教師的運動技術講解技能做出一個較為準確的評判,對一些技能表現突出的教師,可以起到示范與榜樣的作用,對一些達不到技能要求的教師,提出改進的意見,以彌補運動技術講解技能的不足。
(五)師徒結對訓練法
職前教師可在微格教學、教育見習、教學實習等實踐環節過程中,經常觀察他人的講解、學習他人的長處與經驗;經常鍛煉自己講解,發現不足,并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不斷提高講解的水平和技能。有條件的學生或教師可以采用師徒結對的方式,運用一對一、一對二、一對三的形式,進行師徒之間的訓練與交流,提高講解技能。
(六)網絡交流法
網絡是個重要的學習場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網絡交流已成為一種重要的交流方式。目前,體育教師網絡交流的平臺已逐漸增多,《體育教學》雜志和《中國學校體育》雜志都開通了網絡交流平臺,這些平臺可為教師提供咨詢、自由交流的空間,對于提高各類教學技能提供了便利和可能。對于運動技術講解技能而言,一方面可以通過網絡尋求資料;另一方面,可以交流運動技術講解方面的體會,咨詢問題、交流講解經驗等,以提高體育教師的體育說課、運動技術講解甚至演講水平。
參考文獻:
[1]潘紹偉,于可紅主編.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http://baike.baidu.com/
[3]羅希堯.中學體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邵偉德.體育課堂有效教學與例解[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2.
[5]劉海元.主編.學校體育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
[6]吳愛軍.在體育課中如何有效地傳授體育知識——對提高講解示范實效性的深層剖析[J].體育教學,2011.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