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在電視節目中,新聞節目處于骨干、主體地位,肩負著配合形勢、宣傳政策、影響輿論、服務群眾的任務。電視新聞編輯就是篩選、整理加工電視新聞所有表現元素和初審的人員。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城市臺電視新聞已從單一模式向復合模式轉化,因此,電視新聞編輯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時代要求,從而更加充分地發揮電視新聞編輯的作用。
【關鍵詞】電視新聞;編輯;素質
如何成為一個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的稱職的電視新聞編輯?筆者認為,應該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素質。
一、必須具備堅持新聞工作黨性原則的政治素養
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新聞工作者必須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反映人民的意見、要求和呼聲。電視新聞是輿論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電視新聞也和其它新聞一樣,好的新聞會對輿論起到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用,反之,不恰當的電視新聞會誤導受眾,產生負面影響。電視新聞編輯的素質從某種意義上,也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直接影響到社會風氣的好壞。
電視新聞欄目編排的直接參與者是電視新聞編輯。這必然要求電視新聞編輯要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培養較高的政治素質和職業操守。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承擔著宣傳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的莊嚴使命,本質上就是群眾工作。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就如何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出幾點思考:“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是新形勢下貫徹群眾路線需要深入研究回答的重大課題。弄清“為了誰”,才能找準前進的目標方向;弄清“依靠誰”,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誰”,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確定位。要不斷深化認識、深化實踐,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各個方面,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二、必須具備較強的新聞寫作和文字編排功底
做電視新聞編輯首先要當好一名記者,光憑文字功夫和判斷新聞價值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編輯要有很敏感的新聞洞察力和較強的駕馭稿件組稿的能力,才能及時、準確地將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適當的位置切入播出。
城市臺的電視新聞編輯每天都要面對來自不同渠道涌來的大量不同的稿件。這些稿件的質量層次不齊,有來自采訪部門的記者之手,有部分來自縣區電視臺和宣傳部,還有一部分來自大型廠礦企業。對于記者和送稿的通訊員來說,基本上都是他們的成稿。但是,對于電視編輯而言,它們僅僅只是編輯合成新聞節目的一些基本素材。電視新聞編輯的“成品”應該是一組完整的、高質量的、符合編輯意圖和宣傳思想的新聞組合。這就要求編輯對稿件進行選擇和加工,要按照當前的新聞宣傳中心工作,按照新聞的價值進行組合和編排。新興媒介的出現,對于傳統媒介及其受眾認知產生了沖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節奏的加快,現在電視觀眾對新聞的時效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電視新聞采制、傳播中,有許多陳舊的思維需要去突破,有許多形式需要去更新。
一篇好的新聞作品必須樹立“七分采、三分寫”的觀點,除了采訪做細、做實外,還要注意采寫的角度,組稿的方向。比如經濟類企業自主創新的稿件,編輯在組此類稿件的時候就要從多角度思考,于小處見大義。可選擇從細節處考慮素材稿件的特點,分設備的改進、產品的提升、品種的擴容等組稿。導語要對事件介紹清楚、詳實;主體部分目前最為流行的是“倒金字塔”結構,下筆要開門見山,行文要主次分明。新聞標題方面,必須盡量體現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在成稿的立意上,還需多注意體現多變因素,與時俱進,出奇出新。
三、必須具備良好的策劃和組織協調能力
電視新聞欄目已進入品牌化經營,一種獨特的風格模式已成為吸引觀眾的重要手段。而這些就更需要電視新聞編輯的主動參與。為適應時代需要,電視新聞編輯已開始由過去簡單的排列組合型進入復雜的“創作”型時代。
新聞策劃是對新聞報道活動進行的前期有創意的構思謀劃與設計,實質上是最有效地運用和配置現有的新聞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新聞報道的社會功能,取得最佳的宣傳效果。好的新聞策劃是新聞報道向縱深發展最重要的一環,也是做好當前新聞工作的一個重要法寶。
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編輯好比一個專業的廚師,各種新聞要素如同做飯菜的食料。飯菜的好壞和廚師的搭配和烹飪技巧有著直接的關系。優秀的編輯工作者首先要具備良好的策劃和組織能力,因為新聞策劃已成為目前媒體生存發展和占領市場的平臺,它不僅能更好地反映事物的社會價值、增強報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對媒體的社會影響力、更好地發揮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和嚴謹的工作態度
電視新聞表現手法越來越多元化,如鏡頭、同期聲、解說、現場聲、字幕等等。一條完整的電視新聞就是一片完整的“文章”,新聞編輯沒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便不能有機地把這些元素“串”成一條完整的新聞。
合格的電視新聞編輯同時還需能夠較熟練地使用編輯設備,善于運用較強的寫畫面和善用大眾語言的素質,具備嚴謹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只有熟悉編輯設備,才能充分運用電視語言表現新聞元素。新聞中的書面語言、不夠通俗易懂的語言,需盡量改成通俗易懂的大眾語言,適合電視傳播。比如“獲悉”、“將至”此類語言在電視里就需改成“據了解”、“將到”。平面媒體和網絡文字稿件和電視語言的細微區別,有些新聞語言不夠樸實,容易誤聽誤解的字也需要及時改正。如:“實事”與“時事”,平時碰到類似“路經”、“蓄意”等詞,應改為“路過”、“存心”等等。
新聞編輯工作是個細致活,既要細致嚴謹,把握細節,又要跳出稿件本身,進行思考和新聞主題的提煉。新聞是對新近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或者早已發生卻是新近發現的事實的及時報道。著名新聞研究者方延明說:“真實不是孤立的,真實是主客觀的統一”,“新聞事實是主觀對客體的描述,是客觀事實通過記者主觀意識后的結晶體。”從他的這些觀點當中我們知道只有記者深入實際采訪才能得到“第一手事實”。
采制新聞的是記者和通訊員,成稿是編輯,那么,這道“真實關”怎么把?這就給編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1、盡可能地掌握應知應會的知識,認知稿件中采訪的真實度和含金量,口說無憑,是與不是,編輯要拿得出“證據”,也可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形成一道堅實的質量“坎”。
2、編輯自己也要常下去采訪。適時地深入基層,進行有深度和難度的采訪,通過獨立采訪和寫作,體會記者工作的不容易,形成相互理解。
3、拿不準的要多與記者溝通。一個好的編輯,在看稿和改稿中,應該看到記者看不到的或者把握不到的,有疑問要及時問。對明顯不到位的、不能遷就的就要堅決“打”回去,不可讓記者形成依賴編輯把關的惰性。
4、在改稿中,如果出現了爭議,編輯也要耐心聽取記者的意見,相互體諒,及時溝通,記者也會從編輯那里體會到編輯工作的嚴謹,便于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
五、必須具備愛崗敬業和樂于奉獻的工作熱情
具備了上述素質,不等于就是一個稱職的電視新聞編輯,愛崗敬業、樂于奉獻也是電視新聞編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新聞節目中,電視新聞編輯充當著一個直接關系到電視宣傳效果的重要角色。在新聞宣傳隊伍中,有很多人不想做編輯,只想做記者;也有的人想做編輯,其本意只是不想像記者一樣風吹日曬。而作為一名電視新聞編輯,只有耐得住“寂寞”,常年累月付出辛勤的勞動,甘為他人做“嫁衣”,樂于勞動和奉獻,這種勞動與奉獻也許只凝結在別人的新聞作品中和整個新聞欄目里,往往不為人知。唯有以高標準地要求自己,刻苦磨煉砥礪自己,不斷總結,不斷加強自身的素養,才能適應新時期城市電視臺新聞編輯的需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
(作者單位:淮南市廣播電視臺)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