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生 朱麗云 李紅亮 俞曉平 樓紀東
摘要基于多媒體的現代教育技術日臻完善,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對提高發酵工程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我國當前高校課堂教學手段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課程資料的收集、課堂教學的掌控、學生課后學習和師生互動等多個教學環節,多媒體技術手段都可以發揮其強大的功能,并使發酵工程課程的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教學水平發酵工程
多媒體技術(MultimedieTechnology)是將各種應用軟件、文本、圖像、視頻和音頻等形式的信息,通過計算機處理,將多種媒體建立邏輯鏈接,集成為一個具有實時性和交互性的系統化表現信息的技術,該技術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對傳統教學模式產生了強烈沖擊。如何將教學內容和實驗運行體制等全方位建立在多媒體技術平臺上,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①而作為生物工程等專業的基礎和主干課程的發酵工程內容豐富、涉及面廣、上課學生多、學科發展迅速,與生產實踐聯系緊密,新的發展不斷涌現。②為能在有限課時內,形象生動地將課程內容讓學生們所接受,多媒體技術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1發酵工程教學網站建設
高校教學方法改革的核心是使教學由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授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主動獲取模式的轉變,通過教與學的互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做到這一點,僅僅通過課堂講授是很難實現的,必須鼓勵學生在課后對課程內容的主動參與、再吸收和再探究學習。為了加強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我們完善了發酵工程教學網站建設,主要包括:(1)課程導航:介紹課程的基本情況、教學大綱及課堂講授的詳細提要,使學生能對所學內容展開針對性的課前預習與準備;(2)視頻:將無法在課堂上或不便進行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制備完整的教學視頻,如發酵過程工藝控制和各種傳感器技術等,學生能隨時在線觀看,加深對課堂講授內容的理解;我們還對重點章節進行了錄像,便于學生復習和反復學習。(3)圖庫:以發酵工程三要素和上中下游技術為主線,以高清晰度的照片對各個發酵階段進行了全面介紹,以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4)制備了電子考試和復習題庫,學生可以方便地自我檢驗學過課程內容,并進行自我評價;(5)交流園地:學生能隨時對課程教學發表意見和建議,對所學內容進行交流和討論,并可上載各自收集的資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亦便于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并隨時修正和完善教學內容;(6)創新創業專區:發酵工程課程內容與工業生產實踐聯系緊密,應用性比較強,為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特開設了該專區,該專區的建立使同學們利用所學內容緊密聯系生產實踐,更增強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③
2內容豐富和便捷的數字教案和資料
教師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備課資料是講好課程的保證。在發酵工程課程的備課過程中充分利用了網絡和數碼影像等技術手段,建立了一套內容豐富、使用方便、便于更新的教學資源系統,以提高備課效率,增大信息量。數字化的備課筆記有利于在教學中隨時根據實際需要更新授課內容,同時保證教案的完整性,亦可滿足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需要,方便制作多媒體課件。電子教案和課件全部傳到課程網站并實時更新,使學生在上課時能將主要精力用于聽課和互動而不必忙于記筆記,提高了教學效果。傳統的抽象描述不易使學生直觀理解實踐性較強的內容。為此,我們將許多涉及發酵工業生產實踐過程以及科研最前沿進展的視頻和圖片等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剪輯、轉換,供授課時隨時調用。國內外top期刊和網絡等媒介中涉及發酵工程的科技新聞和研究進展等相關最新進展,我們都在課堂上講授相關章節時及時向同學進行介紹,拉近了基礎課課堂與學科前沿的距離。④
3數據庫資源的利用
多媒體技術的利用還包括互聯網數據庫資源的利用。我們的課程網站與發酵工程相關網站和數據庫進行了鏈接,以方便學生查詢。隨著國內外發酵技術的不斷豐富和發展,欲使課程教學能跟上新技術的發展步伐,教學內容也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盡可能多地把學科發展的前沿信息、發酵工程領域研究中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設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補充到課堂教學中去,拓寬學生的視野。⑤但由于現代生物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速度非常之快,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點也各不相同,為了使各位同學方便了解發酵工程發展的動態和現狀,課程教學在以教材為中心的基礎上,通過閱覽國內外專業期刊、雜志,瀏覽專業網站,將新理論、新思路、新方法及時介紹給學生,使教學內容更加充實,服務于教材,超前于教材,加大課堂信息量。發酵工程課程網站還與重要的數據庫,如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等等數據庫資源進行了鏈接,以方便同學查詢。數據庫資源的合理利用,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較好地解決了基礎性、系統性和先進性之間的關系,對保證發酵工程課程的教學質量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4結語
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更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是高等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但值得關注的是,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與教學質量的提高并不一定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并不意味著教學質量的必然提高,多媒體技術在提高教學的生動性、形象化和現場化等方面發揮了強大的教學功能,同時也應該意識到,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并不是做好課程教學的全部,也缺乏“人情味”,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注意與同學們就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人情味”溝通模式,廣泛利用各種渠道,包括問卷調查、班委會議、和學生個別交談及鼓勵學生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與教師聯系,充分聽取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意見和要求,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使他們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以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同學的滿意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常教常新、教學相長、科研與教學相互促進,實現從傳統教學模式向現代化教學模式的根本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