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完善的企業管理是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重要支柱。在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中,每個企業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作為外貿企業,更是面臨一些比如美元疲軟、歐債危機、人民幣升值、人力資源成本上升、新勞動法的實施等挑戰,中小外貿企業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危機。企業如何生存下來,是每一個管理者目前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對當前形勢下的中小企業的外貿管理進行了淺要分析。
【關鍵詞】民營中小企業外貿管理
每個企業都有一系列的制度。問題就是如何落實和執行,因為說起來總比做起來容易,如何凝聚大家的力量,實現業績突破才是硬道理。因為僅從理論上來講,任何事都是不難的,但是實際做起來,就要克服種種困難,才能突破企業發展的瓶頸。
從理論上,企業的發展,雖然大家都懂,本文還是順便提一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無非要做到:成本領先;差異化:專業化市場:對當今的中小外貿企業而言,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普遍,產品可取代性強。因此企業只能是千方百計降低成本,提高原材料議價能力和付款技巧,杜絕浪費,堅持車間跑冒滴漏檢查,安全檢查,庫存盤查、物流運輸上等下工夫,以便降低生產成本。此外,還要洞察國際經濟形勢,積極學習研究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用足國家對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最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個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即使一時盈利,也很難有持續發展。
具體做起來,因為每個企業有很多特殊情況,特別是利潤微薄的中小企業,一定要結合自身人員水平等實際情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一、制度建設,制度要有執行力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為什么很多企業老總天天忙得不可開交,越發展卻越感覺力不從心?為什么企業大廈可以一夜之間倒塌,秦池、愛多、飛龍、巨人……那么多優秀企業只是曇花一現? 是因為人管理人,而不是制度管理人。
中小企業老板的心態就像鐘擺一樣左右搖擺。我記得安利的管理理念里有一條,就是“東聽西聽,一定神經”,也就是說,太多正面負面的信息干擾了老板的思路,影響了決策的效率和準確性。企業有戰無“略”,大家都在忙,忙的或許很有規律卻沒有效果。一系列的業務,繁雜的簽字程序,這個時候的企業就像是步入一個迷宮,而人越是在迷路的時候往往不是停下來思考和學習,而是跑得越快,大上項目。那么企業就會遇到發展中的第一個瓶頸。老板如果想把其個人的價值觀變成所有員工的行為準則,就必須靠制度,通過制度和流程建立起自己的管理體系。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做小靠產品,做大靠制度。
二、明確部門經理的職權責
部門經理是最熟悉部門業務的,也是公司的中堅力量,如何充分發揮他的能力,貢獻他們的智慧?就要明文規定其職權責,在責任范圍內公司領導不要給他過多的條條框框束縛,從制度上明確哪些事經理可以決策,哪些是高層要決策的。因為實際決策或拓展業務過程中,很多瑣事,如果步步請示領導,加上領導非常忙,又不一定面面精通,所以匯報的很累,很耽誤時間,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信心。給予其責任的同時,卻沒有給予其實現責任所必需擁有的權力,那么經理的積極性勢必大打折扣。
三、少說多做
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要務實,多數中小企業已經沒有時間去講大道理,用結果數據匯報,言簡意賅,減少長篇大論,人員之間相處融洽配合很重要,不排資論輩,不能把國有企業那一套帶進來,杜絕大搞內部營銷、圈子文化現象。文件報表該受控的要嚴格控制。否則,公司核心技術工藝,客戶信息等,越在危機時刻,越容易導致核心技術、客戶信息的流失等現象。
四、充分信任員工
對部門一線銷售部門的業務人員,管教是必要的,同時也要給予信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過于插手一線員工,他們會感覺到領導對他們不夠信任,會產生抵制情緒。當然相互學習是沒問題的,但是不必過于插手細節,對于一些往來舊客戶,特別是對于業務通過努力做成的客戶,價格符合規定、走了合同會審程序,領導就沒必要再插手過細去“管理”。員工如果需要高層領導支持時,給其必要、充分的支持。不需要時,就可以在后臺提供管理和支持。要讓員工充分感到自己的主人翁權利。當然管理不能違反人的本性,過度授權會導致員工紀律性差。充分信任不等于為所欲為,必要的審計,后臺管理,任務壓力是必需的。
五、重用真正懂行、通曉規則的人才
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合適的人要給予足夠的授權,在業務上要勇于嘗試,允許失敗,如果總是因循守舊,用太多的條條框框束縛人的思維,那么始終將難邁開步伐。已經被證明了有一定水平的經理人,要讓其大膽去搏,充分授權。專業的人,只有用在專業的位置上才能發揮作用。能做的人,不一定能說;能說的人,不一定能做。每個人都有長處,要發揮大家的長處,找到互補的結合點。在當今市場上,風險無處不在,但是業務總要開展,風險要讓最有能力的人去擔當和判斷。相反,用錯人,亂指揮,勢必影響團隊的積極性,產生貌合神離的效果,導致產生逆反心理,環環相扣,業務受到影響;將導致多米諾骨連鎖反應。公司成也在用人,敗也在用人。
六、制度第一,領導第二
領導不能總認為自己就是對的,在某些業務上,要善于聆聽大家的特別是一線員工的意見,要有理有據,要有換位效應,遇到問題,一定要先問清楚來龍去脈后再決策,切忌主觀臆斷,靠道聽途說決策。或者不分青紅皂白一棒子打回,否則很容易導致對員工的誤解,打擊其積極性,遏制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領導是服務型的,一般不能過于集權。
七、善待客戶和一線員工
越是危機時刻,對客戶和一線員工越不能苛刻,我認為中層以上的領導,可用適當降薪,一線員工適當加薪。確保一線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和穩定性,在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中非常重要。
八、全員自我檢討
每個人要自我檢討,自己給公司做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一味地講索取,而不講奉獻的人,不算是好員工。當今經濟面臨二次探底的可能,江浙地區已經出現很多外貿企業停業、歇業、甚至破產、清算現象,現在是一個務實的時刻,而不是講大道理的時刻。在沒有太多專業人才的企業里,只能檢討不足、虛心學習、群策群力、抱團自救。
九、內地企業把外貿部遷移到南方,事半功倍
充分利用南方的資源,減少往南方拓展業務差旅費和業務補貼,現在內地工廠的人往南方跑的很多。浪費了很多差旅費,華南是我國開放的南大門,受香港金融中心的輻射,經濟實力強,交通發達。人才濟濟。并且運作成本并不特別高,例如廣州在普通地區(遠離CBD)辦公費用也比內地省會城市不會高出很多。這樣企業可以低成本參加每年大小展會,兩屆廣交會,不定期的行業展覽。另外南方辦事處可雇傭本地員工,利用他們本地人的資源,加上低成本參加當地拓展,交易會,有利于客戶開發,事半功倍。 中小企業在南方設立辦事處,猶如日用品企業設法將自己的產品展示在“沃爾瑪”等大超市的展架上。
十、中高層帶頭落實制度,并且要有危機感
中高層越安全,企業就越危險,中高層越集權,制度越難執行。中高層越危險,企業就越安全。公司危機與中高層危機成反比。越是危機的時候,老板越不能放手不管。制定制度,并不是要完全放手,制度不妥時隨時要修改。對于員工,只要符合制度,獎要舍得,獎要獎得心花怒放!罰要狠心,要罰得心驚膽顫!獎勵就可以引發更大貢獻,懲罰也可以避免重復性損失。
外貿企業制度是根據企業自身的特征和企業的發展需要所制定的,完善的企業管理,才能使外貿企業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得以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民書.中小企業的生存及其發展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1.
[2]林翰.談中小企業在對外貿易中的困難及其對策[J].企業文化(上半月)2011年05期.
[3]王長海.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術創新與制度保障[J].改革與戰略,2010年01期.
作者簡介:狄加勝(1975-),男,漢族,山東巨野人,碩士研究生,外貿部經理,新鄉市瑞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實務。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