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我國現今的國民經濟而言,中小型企業成為帶動其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而資金周轉緊張、融資渠道單一等難題一直制約著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的現狀及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國民經濟中小型企業融資渠道對策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融資能力有限
現階段中小型企業融資的渠道的方式不外乎以下這幾種形式,如銀行貸款、內部融資、民間借貸、集資等。與大型企業相比較而言,中小型企業因融資渠道方式狹窄,融資的能力也受到了限制。其中集資式籌資為法律所不允許,會給社會造成較嚴重的危害;民間借貸的資金成本較高,企業資金鏈一旦斷裂,就會出現當前的老板“跑路“現象;而股票融資卻受到了多種條件的限制,無法解決融資關鍵性的問題。相對而言,銀行貸款因其手續相對簡便、服務多樣等特點,成為了中小型企業主要融資方式,這樣就難以避免地帶來了融資方式的片面性。
(二)信譽度不高
根據相關統計,中小型企業向銀行貸款頻率往往超出大型企業,于是管理成本也隨著提高。同時正是由于中小型企業借貸現象的頻繁,一旦遇到資金周轉困難的時期,不良資產比例升高、逃避債務的現象也隨之出現,企業信譽差,導致了銀行業金融機構信貸資金的流失。
(三)企業上市難度大
根據現狀而言,我國中小型企業所占上市公司比例小于3%,國有企業股票上市需通過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層層篩選,而中小型企業在其中所占有的優勢自然明顯下降。同時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體系不夠完備,結構過于單一化等帶來的問題。上市指標、融資成本、信用度等級要求更是將中小型企業證券市場排擠在外。
二、基于精、氣、神的中小企業融資對策
(一)精——加強企業各項管理
目前中小型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不少民營企業還處于家族式管理的階段,存在這樣或那樣違規的現象,使得上市成為較大的難題,加強企業的治理結構便成為企業的精之所在。完善好企業治理結構,經營管理規范化才能為通過債券或者股票融資創造良好的基礎和條件。建立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并規范企業進、銷、存及員工績效考核、財務等各項管理規章制度,通過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使得企業產權主體多元化,喚醒企業活力。
完善并加強財務會計制度,對中小企業管理和融資來說尤為重要。財務會計制度不完善,就會導致成本核算不到位、資費管理失誤、財務預測不精準,就是一本糊涂賬。既不利于企業內部的經營決策,又無法讓貸款人或投資者相信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必然不利于融資。同時,應增加公司財務信息透明度,完善信息公開化的體制。國內股票市場過于蕭條,無疑是信息的準確信、及時性、完善性等方面的問題所致。所以加強信息透明度,能夠有效降低中小型企業在國內外上市的風險,此外信息的透明度增加還能提高投資者的信任度,這樣才能更好控制資本市場為企業的發展謀取利益。
中小型企業具有資金少、數量多等特點,銀行貸款管理成本高,所以打破常規加強各個中小型企業間的合作成為了必然的選擇,在規模不斷增大的同時,還能提升信譽等級。企業雙方經營者通過加強對金融法規的學習和認知,使得企業自覺履約守信、不逃避債務,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當然合作涉及到雙方利益,所以財務的管理也將要求更嚴格,從而能不斷加強雙方關于財務管理方面體系,通過不斷加強企業間的管理經驗的交流提升整體的競爭實力。
(二)氣——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的建設實際上是企業經營氣息的體現,是企業信譽、思想、道德、理念、行為的標志。好的企業發展并不僅僅依憑物質文明的建設,同時文化建設也是成功企業團結合作的推動因素。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很多方面已經偏離了公平、公正的軌道,出現不少欺詐、產品質量不合格、假冒偽劣產品的現象。
社會信用制度的建設是銀行與中小型企業產生信貸關系的必要條件。中小型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財務管理將自身財務狀況及時向銀行反應,加強銀行與中小型企業間的溝通,增強銀行對企業的信任度,防止銀行融資方式受堵,便于穩定控制企業資金周轉。
建立完善的中小型企業融資性用責任的擔保體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中規定,做好信用擔保體系的建設,做好商業擔保、互助擔保、信用擔保相結合的擔保體系。同時盡快制定好銀行與中小企業發展相互配合的信貸管理方式,規范化、科學化整個貸款的審批過程,使得企業肩負責任、享受權利、獲取利益相互激勵。
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到實際情況,不同地區、行業、類型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財務狀況等,重在為具有成長性及具有較強經營能力和還貸能力的企業及時提供信貸服務。
(三)神——符合產業政策
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成為了企業魂之所在,此時加強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扶持就成了必然發展階段,樹立在市場經濟非歧視原則,使得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同處在平等的地位。同時地方部門應根據相關的國家產業政策的規定取消不合理的稅收,減輕中小型企業的負擔。在股票上市上降低中小型企業的標準,下調債券發行規模,這樣能夠解決企業融資渠道狹窄的問題,中小型企業能運用股票市場上好的融資,還能公開發行債券直接融資。政府的職責主要是為中小型企業融資體系發展建造起完備健全的法制監管環境。
三、結語
21世紀以來,完善融資體系成為了中小型企業待解決的首要任務,做好企業內部管理,樹立正確觀念,通過不斷探尋提高融資能力,改善融資條件,配合以國家扶持政策,才能真正從根本上緩解融資難的問題,對推動中小型企業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因此,真正意義上具備了精、氣、神三者相結合的企業,融資將不會成為什么難題。在營造了如此有利的政策環境下,中小型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將能得到持續的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存生.淺析我國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問題[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01).
[2] 胡光培.我國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3] 梁鴻飛.企業融資與信用能力[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郭艷明(1969-),男,漢,湖北省羅田縣中小企業擔保中心,研究方向:中小企業管理及融資。
(責任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