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面臨籌資難、籌資成本高的困境,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要求較高,使得一些中小企業無法獲得商業銀行的資金支持;小額貸款公司雖然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但限于規模、資金瓶頸,無法很好地為中小企業服務。本文試圖建立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的戰略聯盟,嘗試解決中小企業、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之間的矛盾,實現多方共贏。
【關鍵詞】中小企業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戰略聯盟
一、引言
發生在江浙地區的中小企業倒閉潮,中小企業老板“跑路”的現象似乎告一段落,多數企業老板也都選擇留下繼續經營。事情雖然看似已經平靜,但事件背后卻隱藏著重大的問題,暴露了我國金融服務業的不完善,凸顯了目前中小企業生存的艱難。這一事件也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引發一系列對如何進一步完善我國借貸市場的思考。目前,中小企業貸款主要通過商業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然而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申請有著嚴格的要求,一些中小企業由于無法提供抵押擔保導致貸款申請被拒;小額貸款公司雖然經營靈活,有時可能不需要中小提供抵押資產,因而受到中小企業的歡迎,但小額貸款公司由于能力有限,無法滿足大量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可謂是有心無力。在這種情況下,嘗試在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之間建立戰略聯盟,通過加強彼此間的合作能夠為解決現階段的困境提供一定的思路。
二、文獻回顧
戰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的概念最早由美國DEC公司總裁簡?霍普蘭德(J. Hopland)和管理學家羅杰?奈格爾(R. Nigel)提出,他們認為,戰略聯盟指的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有著共同戰略利益和對等經營實力的企業,為達到共同擁有市場、共同使用資源等戰略目標,通過各種協議、契約而結成的優勢互補或優勢相長、風險共擔、生產要素水平式雙向或多向流動的一種松散的合作模式。
David J.Teece(1992)認為,戰略聯盟在群體間制定了一種雙邊協議的,在支持創新性活動上方面正變的越來越越重要,這種聯盟方式能夠使復雜的協作關系變的簡單,而這些都是價格體系所無法解決的,同時它還能夠避免由于等級關系而產生負面影響。Xu Jiang,Yuan Li(2008)提出了理解戰略聯盟發展動力的理論框架,通過一體化進程模型分析了戰略聯盟穩定性的概念性特征及其前身,并通過四個發展階段識別了影響戰略聯盟穩定性的一系列內在因素。潘思諭(2010)通過研究中國與東盟企業的國際戰略聯盟指出這種模式能夠產生聯盟的價值創造效應,最終實現聯盟績效。雖然戰略聯盟能夠實現聯盟績效,但是Kale,Prashant(2009)也指出,聯盟給企業帶來了一個問題,一方面企業都努力加入聯盟以不斷發展并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聯盟的成功率卻很低。
目前在我國,存在官方的正規金融機構和一些非正規金融機構,即存在兩者并存的現象,這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可以看到。“發展中國家農村存在著典型的二元信貸市場。在正規金融市場上,金融機構向借貸雙方提供中介,并收取很低的利率,而這個利率通常得到政府的資助;在非正規金融市場上,貨幣是由私人進行貸放的,包括職業放貸者、交易者、中間人、地主、親戚和朋友等之間的借貸”。而這些非正規金融機構之所以能夠存在表明其有一定的市場,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建立戰略聯盟的可能性分析
戰略聯盟強調通過契約約束,發揮聯盟中成員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
商業銀行放款條件要求較高,往往需要借款人提供有效的抵押擔保,這就使得一些中小機構借款人無法及時從正規的金融機構獲得貸款,而小的非正規金融機構在這些方面要求不高,放款期限較為靈活,他們與貸款人接觸較多,之間的關系更為密切,對貸款人更加了解。憑借與貸款人之間長久的合作關系或是信任關系就能發放貸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中小企業的貸款要求,能夠填補商業銀行業務的空白,這也為其自身的發展提供的空間。商業銀行作為正規金融機構具有規模大、資本雄厚、管理先進等特點,這使其相對小額貸款公司來說具有先天的優勢,小額貸款公司自身規模有限,資本不足,很難與大的金融機構相抗衡,因此在兩者的競爭中,小額貸款公司往往處于被動的局面,加之國家在政策上對非正規金融機構的限制,這都嚴重束縛了作為非正規金融機構的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
仔細研究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模式,就目前來看,小額貸款公司所發揮的作用還很有限,一方面是由于小額貸款公司自身的原因,其經營管理還不規范,往往以關系、信任取代抵押擔保,對外放款存在較大的風險,導致其貸款失敗的可能性很高,這無疑增加了小額貸款公司的倒閉風險;另一方面也應看到,小額貸款公司整體規模還較小,資本有限,無法滿足所有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尤其是在中小企業密集的江浙地區,小額貸款公司發揮的作用還很有限,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商業銀行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需要不斷的擴展業務領域,小額貸款市場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從服務對象的數量上看,都是不容忽視的,只是由于小額貸款的主體相對比較分散,且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集中于向大型企業、大型項目貸款,在經營中小企業貸款上經驗不足,沒有小額貸款公司的靈活性,導致其向中小企業貸款的經營成本較高。同時中小企業無法做到像上市公司或者某些大型企業那樣,及時對外披露自己的財務報表或經營業績,其信息往往不對外公布,由于其信息的不完全與不透明,導致商業銀行在獲取中小企業的信息時需要花費更大的成本,由于這種信息的不對稱,降低了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中小企業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應對風險的能力較差,隨時有關門停產的可能性,導致商業銀行無法收回或無法按時收回貸款,形成壞賬,增大了商業的銀行的風險敞口,因此商業銀行開展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還存在很多阻礙,有較大的風險。這無疑束縛了商業銀行開拓小額貸款市場的腳步。
當然這為探索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的合作,建立戰略聯盟創造了空間。通過將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聯合,把商業銀行在資本與管理上的優勢資源部分轉移給小額貸款公司,予以小額貸款公司必要支持,同時,發揮小額貸款公司在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上所具有的信息收集成本低、與客戶關系密切、貸款與還款方式靈活等優勢,實現兩者的有效連接,轉變之前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之間的競爭關系為合作關系,實現中小企業、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多方共贏的局面。
四、聯盟模型的構建與分析
傳統模式是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都開展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兩者之間形成一種直接的競爭關系(見圖1)。
圖1
商業銀行憑借其自身的優勢,將借款者按其標準進行劃分,選擇經營狀況、信用水平相對較好的中小企業,對其發放貸款,對于不符合其標準的中小企業則不予發放貸款。商業銀行通過這種方式人為的把市場予以了劃分,其占據了有利的市場資源。而小額貸款公司由于自身不具有優勢,只能憑借自己經營方式靈活甚至無須抵押擔保等特點,吸引那些無法從商業銀行獲得借款的中小企業,但是限于小額貸款公司的規模,其無法完全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在這種模式下,必定有一些中小企業的無法及時獲得貸款,導致資金鏈的斷裂,這會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制約,也沒有真正體現出商業銀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價值。
圖2揭示了一種新的模式,即通過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之間的合作關系,發揮商業銀行的優勢,在資本以及管理經驗等方面對小額貸款公司予以支持,小額貸款公司則利用其與中小企業之間的密切關系,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向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服務。通過這種模式,在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之間建立起戰略聯盟。
圖2
五、對戰略聯盟的穩定性予以討論
戰略聯盟的穩定性本質是分工協作系統可靠性問題。在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建立的戰略聯盟中,商業銀行可以將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外包給小額貸款公司,通過向小額貸款公司提供必要的資源,由小額貸款公司代為經營該項業務。
根據成本貸款定價法,我們可以得到商業銀行貸款利率的決定方程:
貸款利率=籌集發放給借方貸款資金的邊際成本+銀行非資金運營成本+用以補償銀行違約風險的預期利潤+銀行預期利潤
通過上述方程,我們假設商業銀行籌集發放給借方貸款資金的邊際成本與銀行預期利潤保持不變。如果商業直接開展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其經營的風險一般較大,倘若企業破產,銀行就會面對違約的風險,因此方程中用以補償銀行違約風險的預期利潤就會比較高;在商業銀行貸款給中小企業后,銀行為了控制自身的風險,往往要對貸款進行后期的管理,由于中小企業規模不大,數量眾多,貸款數額不大,相對比較分散,銀行若想對這些貸款一一進行管理,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技術、時間等成本,與集中向政府或大型企業項目提供貸款相比,小額貸款顯然不具有規模優勢,這就會導致銀行非資金運營成本較高,最終導致商業銀行放貸的貸款利率較高。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從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顯然不具有優勢,而且,在銀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商業銀行面臨其他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的挑戰,集中于自己的核心領域,培養核心競爭力對于商業銀行來說是當務之急。
與小額貸款公司形成戰略聯盟后,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之間可以通過契約約定雙方的義務,同時對利益分配機制進行設計,使雙方都能實現利潤最大化。小額貸款公司與中小企業保持著緊密的關系,往往對中小企業有更多的了解,其可以通過自己選擇貸款對象,甚至可以主動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這就使得其面對的違約風險較低,同時在抵押擔保以及后期的貸款資金管理上成本較低,降低了非資金運營成本,使其在開展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時具有商業銀行所沒有的優越性。但是,小額貸款公司由于不能吸收社會存款,只能靠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或者捐贈金等作為發放給借方的資金來源,這使其籌集發放貸款資金的邊際成本較高,同時也限制了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當外部市場擴張或者出現產業升級,大量中小企業集中需要資金支持時,小額貸款公司就會因為資金瓶頸而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導致一些中小企業面臨籌資難,籌資成本過高的困境。
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結成戰略聯盟,可以使商業銀行將精力集中于核心領域發展,同時通過向小額貸款公司提供支持,與小額貸款公司合作開展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擴大其業務領域;小額貸款公司擺脫了資金上的束縛,能夠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中小企業能夠從小額貸款公司那里獲得及時的貸款,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再分析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假定商業銀行籌集發放給借方貸款資金的邊際成本與銀行預期利潤仍保持不變,但商業銀行從對大量小額貸款的管理中脫離出來,改為對數量相對較少的小額貸款公司進行管理,這就降低了銀行的非資金運營成本,同時由于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之間存在契約關系,有約束機制,商業銀行對小額貸款公司也更加了解,降低了信息不對稱,使商業銀行面臨的違約風險大大降低。通過設計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對小額貸款公司形成參與約束和激勵約束,使雙方的利潤達到最大化。商業銀行通過向小額貸款公司提供批發貸款同時提供技術與管理經驗上的幫助,來解決這一矛盾,相對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競爭的模式來說,戰略聯盟能夠降低整體的風險,提高聯盟的收益。
六、結論
通過建立商業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的戰略聯盟,將其與傳統模式對比,發現新的模式能夠發揮各自的優勢,彌補彼此的不足,同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中小企業籌資難的問題,實現中小企業、商業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多方共贏。當然,這只是一種理論模式的探索,在設計聯盟契約機制,維持聯盟穩定性方面尚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要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需要多方的參與、共同努力。但是探索是無止境的,它為我們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Hoff, K.and J.Stiglitz. Imperfect Information in Rural Credit Markets: Puzzles and Policy Perspectives [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28-46.
[2]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仁海三聯出版社,1996.
[3]蔡繼榮.戰略聯盟穩定性機理及聯盟治理研究[J].2006 :124-127.
[4]彼得 S.羅斯.商業銀行管理[M].2004:385-386.
[5]平新喬.微觀經濟學十八講[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4),244-248.
[6]張丞,宋奇慶.商業銀行應該給小額貸款公司提供批發貸款嗎[J].2011.
作者簡介:郭玉磊(1986-),男,漢族,河南省平頂山市,重慶工商大學商務策劃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營銷管理與策劃。
(責任編輯:趙春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