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北省被稱為我國鋼鐵大省,它的結構產業比較偏重,河北的鋼鐵、水泥等高消耗和高排污的產業產量位于我國前列,省內的環保與節能的排解壓力就比較大,因此當前發展河北省的低碳經濟,構建碳金融體系就尤其重要。本文就河北省構建碳金融體系一系列的相關問題做了分析與研究,以便推進河北省碳金融的發展。
【關鍵詞】碳金融體系構建研究
發展碳金融體系要注意逐漸完善環保的金融平臺以及發展低碳金融創新,拓展河北省碳交易的市場中心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就從河北省發展碳金融,構建碳金融體系的相關主要問題做出闡述與探究。
一、河北省碳金融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分析
從河北省發展碳金融的背景中分析出,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市場和大
環境的支撐,而河北省當前發展碳金融的交易市場呈現一種相矛盾的現象:一是河北省能提供出巨大的碳減排額度。(即估計能提供起大約0.8億噸的二氧化碳減排額度,占全國一大部分。一方面河北省碳排減的市場正處于發展的初期,發展也比較緩慢,碳金融發展的很不充分。在中國市場中河北省是非常有潛力發展碳減排市場的。從整個國家來說是世界上CDM項目的供應商,而國內河北省碳供求市場是比較大的。面對強大的碳市場的需求,河北省需要出臺相關政策來加強重視碳金融設施建立,逐步改善市場的條件,逐漸構建碳金融體系。
從碳金融的需求方的角度來分析,在CDM以及JI市場的主要購買方來看需求量,歐洲國家對其的購買額度達到83%,這樣就要求國內的碳供應不斷遞增,也就拉大了河北省的碳發展,河北省的碳供應機會不斷增多;從碳金融供給方的角度來分析:在全球發展中國家而言,我國成為了主要的碳賣家,根據有效的數據顯示,05至08年間我國在CDM項目的供應額大約占世界的市場碳份額的66.2%,08年后就逐漸的增加,而河北省是中國最大的供應方。從這些方面可分析得出,碳金融的交易在全世界的市場中有非常大的市場需求,而河北省在這種市場環境中就增加了很多機遇,是國內最為看好的最具潛力的碳減排市場。河北省在碳金融發展的環境里要不斷對碳金融進行金融創新,爭取更多的交易權,使之融進全球的經濟發展體系中。所以面對這些市場環境河北省構建碳金融的業務以及碳金融體系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
二、河北省發展碳金融構建碳金融體系中的劣勢
河北省要想構建碳金融體系就必須摸清自己在發展碳金融當中存在的劣勢:
①河北省金融業介入不深(中國整體金融行業介入的不深)。我們知道中國碳金融的市場起步和CDM項目進入中國市場均較晚。河北省的許多相關企業也沒察覺出里面有很大的商機。省內的金融機構沒有深入去探究碳金融價值以及對項目開發、交易規則等還不熟悉。
②中國的碳交易中介市場發展的還不成熟,易導致河北省碳發展存在著不足。
③國內缺乏具有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河北省在對于新興行業的專業理論知識不全面,也沒有構建這方面的體系。
④河北省碳金融的監測以及金融信用體系還不健全。河北省在這方面上沒有積極去加強去監測,就會導致碳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低。
三、河北省構建碳金融體系的途徑以及建議
河北省想要構建碳金融體系就必須要知道從哪些方面著手,使省內的碳金融發展空間市場擴大,逐漸完善構建碳金融體系的相關建設。
(一)制定相關的碳金融發展的戰略
眾所周知,發展戰略是整個國家地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河北省發展碳金融戰略是碳金融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對構建碳金融體系有著巨大的積極意義。碳金融體系的建立會牽扯到很多行業,如證券、銀行以及法律和信貸等。這也是相關的部門(金融部門、司法部門、監管部門)來合作管理的。因此,河北省的相關部門和行業要把碳金融體系看作是一個系統工程來管理,提出其發展構建的戰略。河北省就要必須制定一套碳金融的策略框架,形成一個激勵的系統機制來,以此來吸引企業的積極投資。這樣就為構建碳金融體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以及政策支持。
(二)構建多層次化的碳金融市場體系
河北省的金融市場才剛開始起步,發展較晚且緩慢,對其的發展也沒有諸多經驗,所以要積極的汲取國際上先進的思想經驗,來構建一個多層次化的碳金融體系。具體做法可以有積極引用碳交易的機制,對碳交易的制度要分析探索,擴大建立碳金融的衍生產品交易市場,要積極把金融機構融入當中,特別是河北省的銀行業要投入進行對碳金融的業務模式創新,省內要做好節能清潔以及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相關項目等。極力拓展河北省的碳金融商場,逐漸構建有省內特色的多層次化的碳金融體系。
(三)積極加強碳金融市場交易的基礎性建設
河北省的碳金融資源是國內最為豐富的,其市場也比較大,可是也要認識到市場交易的工具比較少,交易制度、金融平臺以及金融制度都不成熟,這就要求要加強對碳金融市場的基礎建設。省內要統一個交易平臺,可以是能源交易基地,為省內的碳交易構建一個交流的空間和環境。再者開發一些碳金融的衍生產品(碳期貨、碳證券等),來支持碳金融的發展。
(四)河北省還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構建碳金融體系
完善碳金融行業的監測管理以及相關風險防范體系;積級參與到國際金融市場中,加強與各地區甚至各國之間的合作,對低碳金融的領域提高監管力度以及各大領域的合作。使得碳金融體系的構建逐漸完善。
參考文獻
[1]朱明陽.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障礙及對策探討[A].中國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現代化[C].2008.
[2]沈屏,周虹,翟印禮.林業碳匯貿易風險淺析[A].第二屆中國林業學術大會——S10 林業與氣候變化論文集[C].2009.
作者簡介:李赟(1984-),漢族,男,河南開封人,河北大學經濟學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學。
(責任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