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說了一年別人的商業故事,2012的最后一期“末日號”,我們來談談“技術與你”。
你已經被技術改變了多少?你成了技術的一部分或是附屬品嗎?你在利用技術還是技術在利用你?
別誤會,千萬別以為我們是在說技術哲學——那些豐富高深的各類研究技術與人類社會發展關系的理論學說,絕非是有限的篇幅可以深入探討清楚的。
我們僅僅是為你提供三個相互依存的維度,來回顧已經過去的2012年,記錄下技術對于整個商業社會面貌的影響痕跡,并據此對2013年的商業變局做出了諸多切片式展望——技術不僅已經部分地推平了信息自由流動的藩籬,而且還正在加速創建著一個更加開放、平等、民主的商業環境。
討論的邏輯首先從技術邊界開始。如果把托馬斯·弗里德曼幾年前的著名暢銷書《世界是平的》放在這個時間點上再讀,會別有一番新感悟——弗里德曼當時所說的“平”,更多是在強調一種信息的自由流動,而如今,這個“平”字,卻添加了愈加濃厚的“平等”色彩。
前所未有的,技術與你的距離是如此之近。只要你能與互聯網連接,只要你能接受到運營商們的基站發射的無線電波,那么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使用技術,利用計算能力。“技術面前,人人平等”越來越不是一句空話。在這樣的場景中,你看到云計算的破壞力了嗎?
可以說,云時代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技術邊界的逐漸消失,大數據乘勢走紅。最典型的例子,無疑是不久前“網絡總統”奧巴馬的成功連任。2012年奧巴馬競選團隊的數據分析部門規模是2008年的5倍,并被外界一致認為是比羅姆尼競選團隊具有優勢的“秘密武器”。
對普通人而言,大數據時代最大的意義是因由技術而產生的智商增量,我們姑且將之概括為“技術智商”。越來越多的人變得更聰明了,他們生產消費、娛樂吃喝,在幾乎所有的生活軌跡中,將這種技術智商增量運用得淋漓盡致。接受我們采訪的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劉德寰有句話說得很好,“‘求折扣的精明,體現了人們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對‘不二生活的追求。”
這樣的時代,人類本身就是一坨數據,“手機就是另一個你”,在某種層面上,技術已經具有了“人格”;這個互聯網,已經有了“生命性”;現實中的你,和虛擬世界里的“分身”正在和平共處,一起變老。互聯網作為一個整體,已經不再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種閃爍著綠色光芒的代碼了,這個所謂的虛擬世界已經有了自主性,它是用凱文·凱利筆下的“技術元素”所勾連起來的,這種技術元素,不僅僅是幾塊CPU、幾行代碼,還包括文化、藝術、思想以及哲學。
云計算當道,大數據橫行,社交永續,你,就這般由一股股無形的漩渦裹挾,被動地變得更聰明,被動地開始表達,被動地窺探與被窺探。并且,越來越難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