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增
文化,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文化除了人類歷史上創造的物質成果之外,我們總在說學知識、學文化,這里的“文化”是人類文明史上對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的積累,一般是指教科書式的知識,包括我們現在所有能夠認知世界的方法和規律性的認識。還有一種說法,當我們指責一個人不怎么樣、不順眼的時候,常常會說“這個人沒有文化”,恐怕這里的“文化”內涵就復雜很多。我們絕不是說這個人不識字、沒有學歷,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似乎是在指責這個人的道德水準、做人的標準或者是價值觀。我們今天在這里談文化,以及文化這個詞之所以在當代中國成為一個熱門名詞,原因也是如此。
實際上,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折射。一個民族在發展史上所賴以支撐的不僅僅是物質力量,更重要的還是精神的支撐,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文化是人的精神,人的精神出了問題,那么這個人還真出大問題了。中國有一句話叫“世道人心”,我們在批評社會的種種不良現象時,基本都會說“這是什么世道”。世道不好,歸根到底是人心出了問題。人心為什么出問題?是人的精神出了問題。
什么叫世道?世道就是社會的精神狀態和道德狀態。什么是人心?就是人的價值追求或者是一個社會的集體價值意識。當一個人的心出了問題,我認為他這一生就“交待”了,想獲得成功,恐怕概率就比較低了。一個社會的精神如果出了問題,那就是一個民族在某種歷史階段集體性的價值迷失。這種集體性的迷失后果是相當嚴重的,它會嚴重阻礙一個民族的發展與進步。一個簡單的道理: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如何,關乎民族的興衰成敗。一個社會崇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是一種世道人心;崇尚“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是一種世道人心。這兩種世道人心,或者換句話說,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取向,背后肯定有各自支撐其合理性的理由。但是從人類文明發展史來講,毫無疑問的是,崇尚集體主義、利他主義、愛國主義等等這些價值觀,是一個民族得以發展、繁榮的根本動因。否則,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沒法解釋。
這是什么樣的世道人心?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么解放戰爭共產黨能奪取勝利。從軍事上講,戰爭雙方的力量懸殊,沒有人相信共產黨能打敗國民黨,但是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國民黨政權就垮臺了,幾百萬裝備精良的部隊被打敗,這是用一般的軍事攻勢解決不了的,只有用一種方式——世道人心。
在解放戰爭中,毛澤東回答美國記者的一句話很有代表性。記者問他,就憑你們這么點人、這么點武器,怎么奪取政權?毛澤東說,那就看我們的土地改革能不能成功,土地改革成功了,我們就能贏得戰爭的勝利。我想,解放戰爭時期,我們的《土地法大綱》的意義等同于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什么是舊中國的主要矛盾?是土地。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我們的基座是農民,當我們為最廣大的貧苦農民的利益去奮斗的時候,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綱領。共產黨的綱領就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利益,這就是我們的精神狀態,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一切歸勞動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蟲!”
有了這樣的精神狀態,我們的那段歷史因此輝煌,那是世道人心支撐的歷史,我們把它叫做“激情燃燒的歲月”。如果一個社會僅僅把追求物質豐富放在主流意識的第一位,那么繁榮也是虛幻的。
人類歷史前行永遠是在兩個輪子上滾動,一個是物質的輪子,一個是精神的輪子。就像一輛車,不但不能缺少一個輪子,而且兩個輪子必須同步滾動才能前進,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但在我們當代的中國歷史上,兩個輪子常常是不同步的。
我也向大家表白一下我的心境,在歷史上的某一個時刻,或者在我人生的某個時刻,我也曾陷入一種不知所措的彷徨之中。我們回顧往事、回顧民族精神往事的熱情以及前瞻我們民族偉大前程的熱情,似乎日漸衰微了,我們被現實的利益糾纏,弄得疲憊不堪。應該占據社會精神主流的英雄主義、理想主義的精神似乎被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所替代。我們常常把偏離崇高當做一種時髦,把靈魂當做一種商品。
在我心中,如果一個社會僅僅把追求物質豐富放在主流意識的第一位的話,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把GDP有多高、經濟總量占世界第幾位放第一位的話,那么這種繁榮是虛幻的。人類的文明史已經明明白白地證明了這個規律,這種繁榮到了一定程度,是要衰敗的,這種例子比比皆是。
我們現在有句時髦的話叫“追求我們的民族富強”,我有一個觀點,“富”和“強”是兩個概念,富而不強的例子很多,從一個人到一個民族,都是如此。從個人來講,有倆錢就是男子漢了?不見得吧,到關鍵時刻,他的人格可能比誰都卑劣。而在我們的民族史上,那些倒下的、今天依然令我們敬仰的英雄好漢們,無一不是精神的強者,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在物質上并不富有。一個民族也是如此,我們需要經濟發展,當然希望每個人的腰包都是鼓鼓的,但是不要忘了,什么叫真正的強大,拼到最后還是拼民族精神,拼一個民族的文化素質。我們總說,現在世界上誰強大,實際上最終比的也是文化。
我心中理解的真正強大的民族文化應該是這樣的:第一,堅持對外開放,對世界有責任心。第二,對內有巨大的凝聚力,就是全民性,就是人民性,精神上的人民性就是世道人心。
當文化這個話題已經到了如此熱門的時候,在這個歷史的關鍵時刻,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來思考這樣的問題。在此我和各位共勉,共同為了我們民族真正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摘自《做人與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