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杰
摘 要:責任教育是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主成部分,本文根據90后初中生受社會環境、家庭因素等的影響,產生不同的個人心理特點,如何在教育過程中加強責任意識的培養方法進行了嘗試與探討。
關鍵詞:初中生責任意識教育道德建設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b)-0235-01
責任意識教育是我國傳統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如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孔子的“當仁不讓”等等,古人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始終把民族的責任意識教育放到重要位置。責任意識是中華民族團結一致、自強不息、發展壯大的內在動力。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增進學校與社會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這就要求我們學校、家長及社會對生活在改革開放的90后中學生開展三位一體的責任意識教育,喚醒學生的責任意識,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培養他們自覺履行責任的能力,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團體責任,家庭責任,工作責任,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
1 當前初中生的責任意識分析
90后的初中生獨生子女占相當的比重,他們生長在經濟發展,物資豐富的家庭環境之中,他們沒有經歷到舊中國的艱苦歲月的生活,沒有親身體驗到我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全國人民為民族解放英勇獻身的艱苦歷程。他們生活條件優越,處處表現出以“自我”為核心,缺少責任意識,重視自我需求;缺乏實干精神,重視自我享受;缺乏奉獻精神,重視自我所取。這些不良現象的出現,與家庭的寵愛、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是分不開的。有的經濟條件好的家庭,物資生活過高,只抓孩子分數,忽視責任意識引導。經濟條件差的家庭,寧可大人受罪,也不苦了孩子的做法,使部分孩子自然產生了了享受型的心理。加之存在個別人社會公德失落現象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的的滋生,對當代中學生的成長有直接的影響。所以,打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家長需要做好言傳身教,學校需要創建培養學生責任意識教育的環境,這是提高學生責任意識的最好途徑。
2 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是培養、提高學生責任意識首要條件
班主任站在教書育人的最前線,是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影響最大、最信賴、最交心的貼心人。所以教師的班級工作處理、是否公平,同志間的協作是否和諧,工作態度是否認真,舉止言談是否文雅等各方面都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班主任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真正發揮出為人師表的作用,率先增強工作責任意識。如:班級活動安排要以提高學生素質為主導,先進典型的樹立要得到同學的認可,后進生的教育引導要把握學生思想脈搏,困難家庭學生要關心扶持到位,表揚批評及處理工作要一視同仁等。在工作的各個環節上充分顯示出班主任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各項工作中成為學生典范,在情感上成為學生的貼心人。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學生責任意識缺失的情況,及時調整工作思路,采取切合實際的工作方案,把學生的責任教育工作做到實處,取得實效。
3 結合實際,打造責任教育平臺,實現最佳的教育結果
打造責任意識教育的校園環境,使教師成為責任教育的倡導者、先行者、實踐者。充分發揮班主任工作的優勢,真正把責任意識教育構建起符合學生特點和時代要求的德育平臺,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管理形成良好的責任意識,激發學生內在的潛意識,形成積極主動的責任感。具體應從幾個方面入手。
3.1 中學階段繼續強化自尊、自信、自律、自主、自強的責任教育
初中生處于青春萌動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初始階段,好奇心勝,接受能力強,要準確地把握這一關鍵時期,建立自尊、自信、自主、自強的自我責任意識是他們適應融入社會的基礎條件。如果沒有為自己負責的能力,就無從談起社會責任,家庭責任。要實現這一目標,在班級活動中要設計引導增強學生自我責任意識的活動為主線,如:演講比賽、自編自導小品的演出會、辯論會、英語競賽等系列活動。這些活動首先適應學生增強好勝的特點,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也是鍛煉他們自我責任意識的手段。在自我策劃到編寫,從舞臺形象設計,到所得結果的評價,都是學生自立、自信、自強責任意識的培養。設立崗位競爭演講大賽,充分發揮同學的組稿能力,演講水平,通過演講競爭讓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這類活動指導要以鼓勵為主,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逐步形成學生的自我責任心。
3.2 中學階段繼續強化團隊責任教育
能否尊重與接納他人,富有愛心與合作是90后中學生需要加強的方面。多數學生有家庭的“小皇上”之稱,以“我”為核心是多數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要培養學生的團隊責任,就要在班級活動設計上增加以小組為單位,自然組合為單位,以年級為單位開展活動。如:入學教育,運動會,以組合形式的各項班級活動,同時聘請先進集體、革命戰爭年代的戰斗集體為學生做報告,以現身說法引導學生學會怎樣融入團隊,怎樣為團隊負責,怎樣維護團隊利益。做到主動關心愛護團隊,珍視團隊的榮譽,履行應盡義務,學會主動為集體發展盡職,為學生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團隊責任基礎。
3.3 中學階段繼續強化家庭責任教育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90后的中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負擔著撫養兒女、贍養老人的重任。現在社會失去功德不孝老人遺棄兒童的影響勢必會波及到下一代青年,對他們進行尊老愛幼的教育是培養他們尊老愛幼不可忽視的責任教育內容之一。為此要聘請尊老愛幼的優秀個人做報告,組織學生到社區、敬老院參加義務勞動,開展向老人獻愛心活動,經常為父母洗洗腳等等,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尊老愛幼的責任思想基礎。
3.4 中學階段繼續強化對社會和國家責任教育
要做到學校與社會相結合,為90后的中學生聘請老一代革命者,新時期的英模做學術報告,參觀革命紀念館,參觀新型的高科技工業園,讓他們進一步了解中國革命史,了解我國的大好形勢,了解當今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世界形勢。全方位的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新時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國際形勢教育,使他們真正了解到自己的歷史使命,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努力進取,開拓創新,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肩負起國家的重任。
4 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維一體的教育網絡,提高責任教育的質量
學生的責任教育效果要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認可和評價。從班級的學習成績、學習紀律、思想狀態、團結協作情況、文明程度等各方面就可以初步證實責任教育的效果,同時要班主任通過家訪全方位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責任教育效果,并征求社區對學生的評價和意見。及時修訂教育方案,爭取最佳的教育效果。
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是各中學探討的課題,受到中學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在實踐工作中需不斷發展完善。
參考文獻
[1] 胡雨芳.中學生責任教育.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5.
[2] 李漢生.班主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班主任雜志社,2008.
[3] 李迪.做學生歡迎的班主任.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