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芳



“該你了,寶馬!”在美國加州的某個城市街角上,奧迪A4的一幅大型廣告牌上赫然打出了這樣一個口號!很快就在旁邊,寶馬也豎起了一個更大的廣告牌,上面是一幅寶馬3系的大特寫,緊挨著下面只有簡短的一個詞“將軍!”。短短幾十米的距離之外,寶馬與奧迪旁若無人地隔空下起了國際象棋。
造成奧迪與寶馬短兵相接的直接原因,在于過去兩年中奧迪在全球市場的不俗表現:到2011年年底,中國正式取代德國本土而躍居奧迪全球第一大市場,這使得奧迪全球銷量超過奔馳躍居世界第二,直追寶馬。
寶馬正是奧迪在全球范圍內的頭號“敵人”。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張曉軍這樣描述兩者的關系:“在全球奧迪趕超對手,在中國對手追趕奧迪?!?/p>
對此,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史登科只是淡然表示:“總有一天,所有品牌最大的單一市場都會是在中國?!睂嶋H上,今年4月,寶馬即已宣布,在剛剛結束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中國市場超過美國,成為寶馬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
“是寶馬,還是奧迪,或者奔馳?”在眾多德系車迷心目中,這樣的抉擇同樣讓他們糾纏不清。用“寶馬的操控,奧迪的中庸,奔馳的穩重”如此簡單的分類已經很難再滿足現在消費者的期待了。
“為了一個技術上的細節,現在買車的人會先上網查各種資料,甚至會到各大論壇去做持久而鄭重的全盤比對和分析。” 廣州錦龍總經理陳遠智賣奧迪車已近20年,時時跟蹤消費市場的變化已經成了他的一種習慣。
“奧迪車被過早地定位于‘官車,”這既讓奧迪中國在前十幾年的發展中能夠享受“官車”待遇所帶來的豐厚利潤,但同時,這一待遇也讓奧迪犧牲了一部分年輕客戶群的市場。
這種變化對奧迪而言,尤其來得早,而且更加猛烈。“近五年來,公務購車比率一降再降,目前已經不足三成,新加入的消費群體中,很多都不再純粹為了買車而買車,他們追求的是技術上的滿足感,甚至是一個品牌中科技文化的積淀?!?/p>
外部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殘酷,幾乎所有人都發現了兩個秘密:一個是中國,一個是消費群體的年輕化和理性化。寶馬和奧迪之間的競爭的風向已經在改變,無論是消費潮流、重點市場,還是品牌定位、產品組合和銷售策略,奧迪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脈絡。
寶馬一貫以“終極駕駛機器”自稱,它外形設計更時尚、運動,自然吸氣的發動機技術和為人稱道的操控性能,以及iDrive技術更是寶馬的拿手絕活。并且,在業內人士看來,“寶馬未來在中國的產能釋放可能會緩解一下緊張局面,全球范圍來看奧迪的品牌力和寶馬還是有點差距,不過SQ高性能系列日后的上市會給奧迪一個機會趕超‘M,但‘M已是精神,SQ還是產品層面?!?/p>
另外,由于正逢“全球換代季”,近幾年間,奔馳雖然由之前的老大退居第三,但是其實力仍不可小覷?!?011年和2012年恰逢我們的產品周期以及競爭對手的產品換代的時間交錯點。這一狀況到2014年就會得到改善,我們完全有信心迎頭趕上?!北捡Y全球總裁蔡澈此前對外表示。
兩年前卸任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總經理一職的唐邁(Johannes Thammer)曾這樣總結:“奔馳的品牌力優于奧迪,寶馬的運動性優于奧迪,而奧迪的進取力優于寶馬和奔馳?!?/p>
奧迪將如何像寶馬強化駕駛樂趣的“快感”和奔馳強化車主的張揚氣質一樣,凸顯其特有的“進取力”?奧迪率先打出了“科技”牌,并將之置于“重塑未來”的戰略位置。今年年初剛上市的全新一代奧迪A6L身上,集中體現了奧迪面對未來所做出的種種改變。
“鼻子達人”
全新一代奧迪A6L中加入了很多新材料和新技術,這是“一汽-大眾品牌史上最為復雜、最具挑戰性,也是收獲最豐富的一個項目”。身為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公關總監的盧敏捷對整個過程印象深刻。
在一汽-大眾奧迪總裝車間整車檢測線的盡頭,有一座灰色全封閉的房子。這座房子里有很多三色燈籠罩下的通道,如電影里的時光隧道一般,一個紅衣人站在通道內,拿著本子和測量尺,他往往會圍著一輛全新一代奧迪A6L看上一整天。這就是一輛奧迪車要過的最后一道關——整車奧迪特評審(AUDIT)。
奧迪內部,有一批這樣身著紅衣的“技術狂人”,他們不僅是一輛車最后一道關的把關者,而且還從一個項目開始就已經參與到了研發和生產環節當中。一輛車的每一個零部件、每一種材料都要經過他們嚴苛的檢測,才能通關。
除了德國總部的標準設計之外,一汽-大眾還通過自主研發在這款車內增加了近43種針對中國市場獨有的設計,這使得全新一代奧迪A6L的內飾有約500種部件。新變化所帶來的一個非常細節化的直觀效果是,“味道測試”的工作難度大大增加。
一汽-大眾奧迪的“技術狂人”里,有一個很特別的“三人鼻子小組”,他們所做的事,就是將車內每一個部件的一部分剪下來,從駕駛艙、木質內飾或門檻條上的橡膠密封條到座椅上的皮飾,無一遺漏,剪下后的部分會被密封到一個瓶子里。
全新一代奧迪A6L的每一個部件都要逐一地過“鼻子關”。在一汽-大眾奧迪內部,這些用鼻子工作的人也被戲稱為“鼻子達人”。
“鼻子達人”擁有對某種材料是否適合在汽車中被采用的最終決定權。他們只要把鼻子湊上去就能知道一種部件是不是“對味”,一旦發現不“對味”的,或者哪種材料不能通過評估,可以立即要求其返工重做,甚至將其從采購清單中去除。
當然,一汽-大眾奧迪也擁有色譜、質譜、FID、整車氣味艙等國際先進的分析檢測設備。通常溫度越高,有害物質的濃度就越高。按照奧迪的標準,必須在車內溫度達到65攝氏度的極端苛刻條件下進行檢測。
奧迪在氣味方面采用最嚴格的標準,也已成為整個汽車行業的標尺。經過這樣一套程序下來,每部奧迪車中都有一種特有的氣味,熟悉的人稱其為“奧迪味”。
其實,所謂的“奧迪味”,既是一套技術標準,也是一套標準的技術流程,更代表著近百年來經過不斷積累不斷創新的一種奧迪式行為模式和風格,它甚至已經融進了每一個奧迪人的思維里。
現在,奧迪希望“奧迪味”不僅僅彌漫在奧迪車內,還有車外。
0.1毫米的嚴苛
奧迪A6一直是一汽-大眾最暢銷的車型之一。隨著C6進入到其生命周期的尾聲,作為新的換代產品,全新一代奧迪A6L(C7)從一開始就被傾注了比其他車型更多的心血,尤其是在技術本土化方面。
20年前,奧迪在中國技術的本土化是“一種大張旗鼓的形式”。奧迪CEO魯伯特·施泰德說:“如今這樣的合作發生在產品開發、生產的整個過程當中,深入到每一個細節,每一道工藝,是每天都在進行的。實際上,在合作過程中,我們更多地是在共同研發,在某一個細分市場上,如何推出符合當地需求、能同時兼顧個性化和多樣性的產品?!?/p>
對于這一點,作為一汽-大眾奧迪的一名“老人”,盧敏捷有更多親身的體會?!叭乱淮鷬W迪A6L不再是通過引進生產或者以往意義的‘同步開發得來,而是從產品誕生的最初階段,一汽-大眾就深入到開發環節中。”
不僅如此,在新車型中,還推出了專門為中國消費者開發了多項“專屬裝備”,由此涉及的中國專用部件開發多達數百個,涵蓋發動機、車身、懸掛、內飾、電氣等多個系統。此外,還首次在國內實現了相當于“微混”的“啟?!焙汀澳芰炕厥铡奔夹g的全車系普及。
一汽-大眾奧迪8萬多平方米的全新數字化總裝車間,除了生產全新一代奧迪A6L外,也生產新的A4L、奧迪Q5等系列車型。雖然只有三大系列產品,但是,根據動力總成及電氣系統配置的不同、顏色的差異,目前已經演變出1000多個品種。生產線已經與經銷商的訂單與零部件供應商、物流系統聯網,可在27分鐘內將不同車型的零部件送到相應的車位上。之后,基本上每一分鐘就可以下線一輛全新一代奧迪A6L。
而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其他的每一道工藝都帶有與“標準鼻子”要求一樣近乎偏執的精確與嚴苛。“全新一代奧迪A6L的每一個縫隙、每一處細節,誤差絕不能超過0.1毫米,奧迪嚴苛的工藝可以將精確程度縮小到100微米。隨后各種極限的挑戰才剛開始,比如每輛車都要在100%的濕度環境下進入急凍狀態,最終要使其在19周之內模擬出12年年齡老化的過程。奧迪所有的車型,都必須承受這種疲勞測試。”一汽-大眾奧迪平臺高級經理于秋濤告訴記者。
對于一汽-大眾來說,在這些技術環節中,最難的一道關卡莫過于如何在全新一代奧迪A6L中加入 “鋁制車身部件的全工序生產技術”。在國產全新一代A6L的車身結構中,四個車門全部為鋁合金部件,此外,前后保險杠,前減震器支架等零部件也為鋁制。在一款量產車型中如此大范圍地使用鋁材,在國內尚屬首次,由此為一汽-大眾帶來的挑戰也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全工序生產鋁制車身部件的重點在于“全工序生產”。此前,一汽-大眾奧迪已經在國產A6L(C6),國產奧迪Q5等車型的車身材料中也應用了鋁制部件,但都不算是“全工序生產”。此外,“競爭對手的車型也有應用鋁制部件的”,但盧敏捷覺得,“如果不是‘全工序國產,如果不是用于車身的外表面件,其本土化難度一定大大降低?!?/p>
這一點,從于秋濤的角度來理解就更為直觀?!颁X制車身部件全工序生產”的難點在于,鋁合金原材料在經過特殊工藝處理之前,其特性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保質期”一般為6個月,而全新一代奧迪A6L所用的鋁材均來自于歐洲,這要求物流組織必須嚴謹而且高效。更難的是鋁合金板材的沖壓環節和車身焊裝環節。由于鋁的特性比鋼更活躍,“鋁的強度要比鋼好,輕量化,又硬又特別輕,但是加工起來非常非常難,比如鋁材的沖壓過程中,有一點粉塵可能會造成爆炸”。
鋁材和鋼材間的焊接一直以來就是行業難題。為此,一汽-大眾專門為全新一代奧迪A6L花巨資建設了全新的焊裝車間,應用了一系列全新焊接工藝,并在國內首次嘗試使用了激光焊與激光釬焊等新技術。
“每個樣車檢出來之后,都要在測量間里進行全身檢測,以便尋找最理想的焊裝狀態,獲得最佳的相對尺寸和間隙配合。用這種調整到最好狀態的加工方式來優化焊接工藝,使焊接質量不斷接近理論的最佳值?!币黄?大眾奧迪新總裝車間主任韓繼紅告訴記者。
經過了這些環節的考驗之后,其實,全新一代奧迪A6L所面臨的挑戰還遠沒有結束。
技術需要搞破壞
如果說寶馬是可以“玩味”的,那么,奧迪必須是慢慢“品味”才行。因為奧迪每一個零件、每一種材質中的鍛造方式也都不同尋常。
在一汽-大眾奧迪內部,最讓研發和生產人員害怕的人不是上司,而是那些身著紅衣的“技術狂人”,在他們當中,有一小組人專門負責“找碴”,專門“搞破壞”。在全新一代奧迪A6L的車間里,如果你注意觀察的話,可以看到有人專門拿著各種小撓子在車身表面上用力劃,實際上他們是在試驗用多大的力、齒多密的撓子可以把漆刨下來,以此來檢驗車身油漆的質量,附著力越大表明車身表面的漆越不容易掉。
這是一種破壞性檢驗。
“刮車漆”只能算是小破壞,還有一種人專門搞大破壞。為了檢查鋁制零件的焊點合格不合格、位置合格不合格,以及焊縫、沖鉚和沖連、壓合的質量狀態,一汽-大眾奧迪還專門為全新一代A6L成立了焊裝實驗室和破壞性試驗室。
如果說工人是把車造得越完整越好,那么,這些人就是把這個車拆得越亂零散越好。他們會把一輛全新一代A6L的白車身一個一個焊點都拆開,拿著氣動偏鏟、鏟子、錘子把它真正的撕開,看看焊點和連接處是否連接,只有把連接以外其他的材料撕開才表明合格。哪怕有一點縫隙都會成為一個明顯的的薄弱點。于秋濤解釋道:“比如說我們有一個雞蛋是圓的,你要把它捏碎是很困難的,但如果要是有一個縫可能用同樣的力馬上就碎了?!?/p>
一輛全新一代奧迪A6L白車身的焊接點大概有五六千個,如果是兩個人去拆的話,要花上兩個星期才能一一拆完。拆完之后,焊裝實驗室的人會取一些試樣,做一些切開的剖切檢驗,對破檢面進行剖面打磨,拿到顯微鏡下看,來檢查每一條焊點,每一個焊接質量。由于鋁件連接方式大量采用激光焊接、沖鉚等技術,比如沖鉚,打進一個釘,既不能穿透鋼板還要含在里面,要是插出去了就壞了,所以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發現問題。
全新一代奧迪A6L的質保項目從產品立項開始就已經介入,到目前為止,不管從任何一個專業來看,與以往相比都是最復雜、工作量最大、技術最強的一個項目。
該項目投入的人力也非比尋常,整個團隊共有三四百人,每周都要參加由質保部長親自主持的跨部門小組會議,在會上根據沖壓、規劃、油漆、總裝、外部件這5部分挨個進行專業講評,細化到具體問題,一個一個專業過,每周跟每周對比。各專業再根據講評的問題尋找相應的措施,每一個問題怎樣去改善,給出辦法并給出時間表。
網絡化組織
威力波特·施羅約特長期在奧迪的研發部門工作,他在《如何避免變革管理中的七宗錯》中,詳細描述了自己對奧迪深入的觀察:當質量管理可以成功延伸到整個生產甚至研發過程的話,這個覆蓋全程的質量管理將發掘出巨大的潛力。
從國產零件的材料認可開始,到外購零件的質保,再到生產線質保,質保路試以及整車奧迪特評審,一汽-大眾奧迪的質保貫穿生產的始終,“人們不再只關注某個特定范圍內的錯誤,質量問題也不僅限于質量圈里討論”,多個復雜性的任務可以開始在各部門之間并行工作,大幅度提高質量就變得有可能了。
在全新一代奧迪A6L的質保項目中,質保團隊每周要參與很多會議,參與的人員也遠不限于質保內部的人員,上自奧迪高層董事、各個專業部門的領導、供應商的老總,下自各個專業的生產線的人員、采購人員都有可能隨時共同參與進來。更為重要的是,他們彼此之間的“溝通不必再走官方途徑,報到金字塔的最頂端然后再傳下來,而是直接在結盟的網絡里快速橫向進行”,從而快速地發現并解決問題。
“在一個開放的建筑結構下,項目團隊可以跨領域,隨叫隨到地在一起工作。更加花費時間的電子郵件來往反而落伍了。同事們在一起坐得越近,就越經常地進行面對面地溝通,而不是屏幕對屏幕?!边@節省了大量的時間,還通常能產生更好的結果。
威力波特看到,奧迪組織結構已經開始網絡化。而在技術力量的推動下,一汽-大眾奧迪內部也正在朝著同一個方向進化,“發展網絡意味著,建立很多的連接點并給予連接的機會。過去,車間工人直接與供應商對話是不可能的事,現如今成了每日的工作?!?/p>
“這個形體結構下的人和任務每天都重新成型。網絡化的組織結構帶來的變革風險,就像一種釋放。一旦之前設定了范圍的抽屜都被打開,巨大的創造力、團隊凝聚力和令人吃驚的工作熱情都會釋放出來。”威力波特這樣寫道。
對于創造力、凝聚力和工作熱情的釋放,沒有人會比奧迪內部的紅衣“技術狂人”更有代表性、更能生動體現這種網絡化組織的強大力量。在奧迪網絡化的組織中,被分成不同組別的“技術狂人”被賦予了各種技術細節上的決策權,他們成為企業的“一個微權力中心”,而且與其他部門“保持廣泛的聯系”,因此可以及時進行應對各種變化的調整,從而有可能促成各種各樣自下而上的技術創新。
其實,在高度復雜性的創新中,“包含了很多細節智慧”。威力波特說,只有網絡化的組織才能高速而聰明地做出反應。
基層的力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發,就像打開了一種起搏器,把科技這種血液輸入到了一個企業的腦中樞,使之突然具有了一種大腦般的精密思考能力。盧敏捷將其總結為“細微之處見真功夫”,而威力波特則稱這是一種細節的智慧。
除了組織內部的網絡化之外,奧迪的細節智慧也在悄悄向組織外延展。
在廣州錦龍奧迪的4S大廳里,用來做品牌和車型展示的電視里所播放的內容是與奧迪德國總部同步的;在維修車間,錦龍奧迪的BZD系統(裝車零件狀態數據)也是與奧迪全球信息系統連接在一起的,其中記錄著每一輛全新一代奧迪A6L的每一個零部件的數據,而且這些數據至少會保存15年,以保證車輛在后續維修保養中裝車零件質量狀態跟蹤和更換零件的功能。
廣州錦龍甚至還有專人負責緊盯散落在各大社交網絡、微博及網站上的潛在客戶,去年,他們還在新浪微博上賣出去了該微博自成立以來的第一輛車。廣州錦龍的總經理陳遠智計劃不久的將來,專門為來店內修車的客戶推出手機實時查詢修車狀態的服務……
在今天外部環境已經迅速網絡化和信息高度透明的世界中,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講,大家在未來汽車科技上的發展方向越來越趨同,沒有哪一種技術會是一個企業的秘密武器。關鍵在于,誰能在新技術面前快速地做出更有效率的反應,并將其嚴苛而細致地付諸實踐。
從這個角度看,奧迪網絡化的組織才是其真正的科技武器。用網絡化組織架構進行質量管理、充分授權、在細節處體現智慧,恰恰是這些而非技術本身,在支撐著奧迪用科技重塑未來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