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力
小額貸款公司從2005年以來,在部分省市的縣及縣以下地區試點設立,到2008年銀監會、人民銀行正式發了《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和《關于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有關政策的通知》。至此,小額貸款公司正式得到管理部門的認可,并正式試點推廣,各級政府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的熱情高漲,發展十分迅猛。據人民銀行公布的統計資料,到2011年未,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共有小額貸款公司4282家,實收資本3318.66億元,貸款余額3914.7億元,從業人員47088人。小額貸款公司的快速擴張,它的作用是否有效充分發揮,是否達到管理部門試點推廣的初衷,值得認真總結、反思。我認為,有以下問題要引起重視:
一、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方向,背離了支持“三農”的初衷
銀監會、人民銀行對試點、發展小額貸款公司主要目的是,引導資金流向農村和欠發達地區,改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培育競爭性農村金融市場,促進“三農”發展,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但是,從現在看,小額貸款公司的設立主要集中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市、縣地區,業務更集中在城市,面向農村、服務“三農”或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機構和貸款少之又少,有相當的資金投向房地產等國家產業政策限制的行業和投機性的交易活動,這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的初衷大相徑庭。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效果。
二、小額貸款公司實際已淪為高額套利的放款機構
小額貸款公司為什么短短幾年在全國發展十分迅猛,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看重它的銀行貸款利率上限放開(不得超過司法部門規定的上限,即不超過銀行貸款利率的四倍),套利空間很大,這才是最吸引出資人或民間資本迅速聚集的地方。小額貸款公司在放款過程中,即使超過司法部門規定的利率上限,也會在合同上規避,另外單獨收取現金。這幾年,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房地產業等的限制,房地產業在銀行融資受阻,大量轉向小額貸款公司進行高利息融資,小額貸款公司實際已經演變為高利息的放款機構。
三、小額貸款公司的快速擴張,加劇了金融資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從現實情況看,出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的自然人或企業法人,有相當部分是私營企業或房地產業的業主,這些企業(包括關聯企業)在銀行融資后,又以自然人來設立小貸公司,實際上是由銀行資金在出資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應該說,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人,一方面在銀行有相當的借款,另一方面又是小額貸款公司的股東,這種情況較普遍。此外,雖然規定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吸收公眾存款,但在實際過程中,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人、經營者的關系人、關聯公司的資金也會進入小額貸款公司進行套利,變相地吸收了一些存款。以上兩種情況的出現,改變了市場資金結構和流向,加劇了金融資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四、小額貸款公司缺乏有效的監管者,違規經營較為普遍
按管理部門的要求,省級政策的職能部門(如金融辦)負責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督管理。近幾年,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迅速,又主要分布在市、縣地區,許多市、縣政府無專門的職能部門,即使有專門職能部門的市、縣,也無力對小額貸款公司進行有效監管。因此,小額貸款公司在注冊資本金繳納、股東構成、稅費繳納等方面問題較多,違規經營現象較為普遍。
為有效防范小額貸款公司潛在的風險,保證其規范、健康、可持續發展,要重點解決好以下問題:
第一,要控制小額貸款公司擴張的節奏,對其發揮的作用進行評估。小額貸款公司這幾年發展較快,它作為一種新的放款機構,對它的作用和風險要進系統評估,以決定其今后的發展方向。當前,不宜再過多的發展小額貸款公司。
第二,適當調整利率上限規定,縮小小額貸款公司套利空間。
小額貸款公司是經過省級政府行政管理部門正式審批注冊登記的企業,執行民間借貸利率上限的司法規定,有不合理性。建議將其貸款利率上限規定調整為3倍以內,縮小小額貸款公司的套利空間,降低地方和私營業主的熱情。
第三,要盡快制定《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管理的指導意見》。銀監會、人民銀行2008年制定發布了《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對全國試點、發展小額貸款公司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事隔三年,全國的小額貸款公司已經發展到4282家,經濟金融形勢、市場環境都已發生了較大變化,應盡快系統,全面的制定《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管理的指導意見》,規范其健康發展。
第四,要對小額貸款公司實施有效的監管。小額貸款公司目前處于基本不受監管的情況,因為政策的制定者是銀監會和人民銀行,管理者和審批者是省級政府的相關部門(如金融辦),經營者又是市、縣的小額貸款公司。管理者和審批者(包括市、縣政府)看重的是機構數量和融資規模,看重的是不斷壯大這個平臺,對于業務經營的合規性,資金運用的方向等,基本不關注。因此,迫切需要市、縣政府的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管理,切實履行起監管職責,并加強對經營者的引導宣傳,使其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