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瑋瑋 魏輝
【摘要】本文從構建主義原真性原理出發,通過對南丹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發展現狀的研究,分析了白褲瑤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與文化保護互動的角度,對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提出增強構建主義原真性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構建主義原真性白褲瑤旅游開發文化保護
在少數民族地區,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旅游開發是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徑?!霸诒Wo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是少數民族地區旅游開發所遵循的原則,但保護與開發的有效平衡卻難于把握。目前,基于文化傳承和旅游體驗的需要,關于旅游客體原真性的研究日漸豐富。建構主義原真性理論的觀點將為民族地區文化遺產的開發與保護提供新的思路。
一、理論背景
最初,“原真性”用于對博物館藏品的藝術衡量,隨著旅游者對旅游者對真實旅游體驗重視的增加,“原真性”被引入到旅游研究中來。
在有關“原真性”的旅游學研究中,學者們主要從客觀主義、構建主義、后現代主義以及存在主義4種理論流派對旅游客體的原真性進行研究。構建主義原真性是對客觀主義原真性的修正??贫髡J為“原真性”并不等于原始本身,基于原始的轉變、創造和變化都可能成為旅游客體的“原真性”。美國學者伍茲更是將“原真”劃分為“客觀原真”和“象征原真”,“客觀原真”表示原始真是的文化或傳統,而“象征原真”是基于原生文化創造的真實。王寧認為,對于建構主義者而言,現實不過是人類解釋和構建的結果而已,因此是多元的、彈性的。
二、建構主義原真性原理在民族文化遺產開發與保護中的啟示
(一)真實,是建構的真實
建構主義原真性理論認為:不存在一個獨立于人的思想行為和符號語言之外的先驗的、“真實的”世界。絕對客觀的、靜態的起源是不存在的[1]。對旅游目的地文化遺產的研究中,建構主義原真性中的真實,是游客對于旅游目的地旅游產品的一種先前感知,這種感知也許基于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產品的某種期望或印象。在旅游過程中,游客所尋找的并不是客觀存在的原始真實,而是社會建構出來的原真性。于是,在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開發過程中,不需要一味的保持文化遺產的原始風貌,適當的抽象、凝練、創造性文化表達在文化遺產的開發中是可取的。
(二)建構的原真性
真實與否是一種人們看待、解釋事物的主觀結果,是“一種被認知的真實性”。在旅程當中,認知,依賴于人的知識結構、理解能力、旅游經歷等個人因素。真實性的社會建構在于整體的感官體驗,對于局部真實性的感官體驗較為薄弱,容易受到外部非真實體驗的沖擊。在少數民族文化遺產開發的過程中,強調整體原真性體驗的提供、全方位原真體驗的建構。這對旅游目的地旅游產品的豐度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少數民族文化體驗取決于旅游者個人的心理標準,完善的旅游產品譜系以及全面的原真性社會建構在少數民族文化的旅游開發中是不可或缺的。
三、旅游開發與文化保護互動研究——以南丹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例
白褲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自稱“布諾”,因男子穿齊膝白褲,故他稱為“白褲瑤”,主要聚居在廣西北的南丹縣八圩、里湖瑤族鄉和貴州省荔波縣朝陽區瑤山鄉一帶。白褲瑤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定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個民族,被稱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白褲瑤是一個由原始社會生活形態直接跨入現代社會生活形態的民族,至今仍遺留著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的社會文化信息。
(一)白褲瑤文化特征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少數民族,白褲瑤有著極富特色的民族風俗。獨具特色的婚戀習俗、豐富多彩的民族舞蹈、風格別樣的民族服飾等都展現著白褲瑤民族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
1.白褲瑤的婚戀習俗。白褲瑤的婚戀習俗保存著母系氏族社會的一些特征。戀愛階段,他們采用氏族群婚的方式,在戀愛中,女子往往占據著主導地位,主動選擇,大膽追求,女子挑選男子,支配男子,男子處于從屬地位;結婚則采用娘舅婚制,娘舅在婚禮中的地位最重,有“娘舅大于爹”的說法;結婚后,組建夫權家庭,女子從夫居住,絕對服從男子的領導。
2.白褲瑤的民間演藝風采。白褲瑤族民能歌善舞,螞拐舞、銅鼓舞、跳猴鼓舞等都是白褲瑤們喜愛的舞蹈,吹牛角、竹筒鼓表演以及賽陀螺也都受到白褲瑤族民中也深受喜愛。豐富多彩的民間演藝充分展示了白褲瑤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
3.白褲瑤的服飾。白褲瑤男子的衣服用婦女紡織并染黑的布做成,褲子則用白布,長度僅過膝蓋。白褲瑤男子的白褲膝部繡有五條紅色花紋,相傳這是瑤王與外族戰爭時留下的血手印。白褲瑤女子上衣布為黑色,胸前無圖,后背繡有方塊形直線圖案,下身則四季穿齊膝百褶裙。
(二)南丹白褲瑤旅游發展現狀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開展以及紅水河流域大旅游圈旅游規劃,南丹縣旅游以白褲瑤民族風情文化為特色,以爭創“廣西優秀旅游縣”為突破口,以研究開發旅游產品、培育旅游商品消費市場為抓手,努力打造白褲瑤文化旅游品牌,緊緊圍繞“打造12345旅游產品體系”即創建“一優”(即一個優秀旅游縣)、“二A”(即兩個A級景區)、“三星”(即三個星級賓館)、“四園”(即四個主題公園)、“五村”(即五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的工作思路,著力實施“旅游熱縣”發展戰略,努力實現“建設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生態園林城”的目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南丹已建成溫泉公園、恩村洞、激情漂流、甘河白褲瑤寨、王尚白褲瑤新村、生態博物館景區等較為成型的景區(點)。
(三)南丹白褲瑤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利益相關主體對原真性保持問題尚未形成一定的認識。旅游規劃者、旅游經營者和東道主居民等利益相關主體對南丹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真性保持尚且缺乏一定的認識。在南丹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各利益相關主體表現出不同的真實愿景和建構行為,這將不利于南丹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將對南丹縣域旅游的整體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2.旅游開發過程中,原真性的體現不足。雖然,在南丹縣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已建成一定的景區(點)。但都因為時間短,規模小,沒能成為南丹旅游標志性產品。南丹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在于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南丹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過程中,構建主義原真性在旅游產品的設計開發中體現的不足,極為不利于南丹旅游產業的發展。首先,其將大大降低南丹旅游的吸引力;其次,其將降低南丹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價值;最后,其將不利于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四、南丹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發展思路探析
南丹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發展應走“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旅游開發為文化保護提供動力支持,文化保護為旅游開發提供豐富素材。
(一)在各利益相關主體中樹立原真性構建意識
1.旅游規劃者。旅游規劃者應以南丹旅游資源為依據,以旅游市場的需求為導向,強調南丹特色的發掘與梳理,南丹文化的歸納與總結,南丹文化內涵的濃縮與升華,在對南丹地域文化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相關技術方法,在南丹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充分展現南丹白褲瑤文化的原真性,使旅游消費需求跟南丹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等旅游價值充分結合。旅游規劃者在規劃中應樹立構建主義原真性保持理念,通過增強南丹各項旅游產品的原真性內涵來增強南丹旅游的整體吸引力。
2.旅游經營者。在南丹旅游開發的過程中,旅游經營者應努力尋求旅游開發與文化保護的平衡點,使得以白褲瑤飛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的南丹旅游事業能夠可持續的發展。南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要求旅游經營者在旅游產品的設計中通過合適的載體展現白褲瑤民族的原真性,目前商品化以及舞臺化的具體化方式是不錯的選擇;在南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面,要求旅游經營者注重對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以及賴以生存繁衍的環境進行相應的保護。在南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過程中,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真性構建將成為旅游經營者保持開發與保護平衡的關鍵。
3.東道主居民。南丹白褲瑤居民應充分認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的基礎上增強白褲瑤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信心,充當好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以及維護者的角色。游客對于旅游目的地文化原真性的感受,絕大部分都來自于東道主居民的文化原真性自然流露。在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過程中,白褲瑤居民的參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為游客成功地塑造白褲瑤非物質文化的真實感知氛圍和空間,這將極大的提升南丹白褲瑤非物質文化旅游的形象和吸引力。
(二)豐富南丹白褲瑤旅游產品譜系
整合旅游六要素,形成獨有的魅力和特色的南丹白褲瑤旅游文化,為游客打造全方位的原真性感知環境。
在“吃”方面,要充分發揮南丹白褲瑤飲食文化的優勢。在深入挖掘南丹白褲瑤飲食文化的基礎上,推出白褲瑤特色地方食品,大力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的生態食品系列。
在“住”的方面,適當融入白褲瑤居住文化。除發展一定檔次的飯店外,要根據市場的需求,發展部分“農家樂”旅舍、自駕車營地以及度假營地等,讓游客有機會充分體驗白褲瑤居住環境及起居習俗。
在“行”的方面,在加快改善大的運輸服務條件的同時,可根據條件發展環保型交通服務以及白褲瑤特色交通服務等形式。
在“游”的方面,在繼續加快發展重點景區、項目的同時,大力發展民俗旅游、工業觀光游、生態休閑游、文化修學游、科考游等旅游方式。在旅游開發中,注重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真性構建。依托白褲瑤民族村寨和白褲瑤居民的有利條件,重點打造白褲瑤文化參觀性旅游產品、白褲瑤民族文化體驗性旅游產品以及白褲瑤經典文化演藝旅游產品。
在“娛”的方面,可以針對主客源地游客的層次需求,結合當地的有利條件,在景區開發建設中適當增加趣味性強,游客參與度高的白褲瑤特色項目,在增強游客對白褲瑤文化感知的同時,保持白褲瑤傳統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在“購”的方面,應大力提升旅游商品的原真性內涵。首先,應提高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挖掘力度,從源頭上增強旅游商品的原真性內涵;其次,在旅游商品的設計和生產過程中,應組織相應的商品設計生產力量,在商品設計上展現新意,展示白褲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張力;最后,在旅游商品的銷售過程中,注重特色銷售環境的打造。
參考文獻
[1]Bruner E. M Tourism, Creativity, and Authenticity [J]. Studies in Symbolic Interaction, 1989(10).
[2]高科.文化遺產旅游原真性的多維度思考[J].旅游學刊,2010(02).
[3]衣瑋,蔣招鳳.在保護中開發廣西南丹縣白褲瑤風情旅游[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09.
創新課題項目編號:T32636
作者簡介:馮瑋瑋(1988-),女,瑤族,廣西桂林人,廣西大學2010級旅游管理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魏輝(1987-),男,漢族,安徽巢湖人,廣西大學2009級旅游管理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資源規劃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