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3月22日,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發改委《關于2012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在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部分中,兩會上為各方所關注的個人所得稅改革并未出現其中。不過,有媒體稱,目前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已經準備在2012年啟動全國地方稅務系統個人信息聯網工作,為“按家庭征收個人所得稅”改革做好技術準備。而在此之前,如何統計異地同一家庭成員的收入情況,一直是個稅按家庭征收改革的最大技術障礙。
點評:從法理上說,征收個稅的主要目的是調節貧富差距,但貧富差距并非來自個人收入,而是來自家庭收入。比如,一個四口之家只有一人工作,月薪3000元人民幣,另一四口之家四人都工作,每人月薪3000元人民幣,兩家人收入不同,卻按照相同標準繳納個稅,這顯然是有失公平的。因此,讓家庭負擔重的人少交稅,讓家庭負擔輕的人多交稅,以確保低收入家庭生活必需品開支,這才是讓窮人活得體面有尊嚴的制度安排,也更符合稅收的公正透明原則。相比按個人納稅,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稅制更人性化,可以充分考慮一個家庭的實際支出情況,公平地衡量納稅人的納稅能力,有助于發揮個稅調節收入分配、促進社會公平的作用。
近年來,關于中國按家庭征個稅的呼聲日漸高漲。如今,地稅系統啟動個人信息聯網工作,讓人們看到了一絲曙光。不過,必須看到,按家庭征稅的前提和關鍵,在于建立一個透明的個人收入分配體系,讓政府部門以較低的代價知曉每個人的真實收入和家庭負擔。然而,目前中國許多勞動者的收入是采取現金交易,包括大量的“灰色收入”也都是如此,稅務部門因此很難捕獲這些收入信息;加之還沒有建立起一種完善的收入申報制度,個人收入分配體系還不透明。
在這種情況下,個稅征收出現了劫貧濟富的“逆向調節”。工薪階層收入來源單一、實行代扣代繳制度,幾乎透明的收入,稅率當然最高;政府官員、國企高管、私營老板等特殊人群收入來源廣泛,工資外收入和灰色收入往往要比工資高許多,這些收入被屏蔽了起來而沒有征稅,他們所承受的稅賦在相對程度上反而比中低收入者低。據相關部門統計,近年來,工薪階層一直是個稅繳納的主力軍,占全國個稅總收入的比重高達50%左右。而另一方面,高收入逃稅的現象卻十分嚴重。
顯然,全國地稅個人信息聯網,只是把分散的已知信息整合起來,并不能解決收入透明問題。而在收入不透明的背景下,這樣聯網建立的信息庫也注定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不能真實反映每個家庭的收入情況。因此,要想盡快推動按家庭征稅,必須先讓社會收入透明起來。
針對中國收入透明的現實困境,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多管齊下。首先,在灰色收入產生的重點領域實行陽光工資,清理、規范各類津貼、補貼,提高收入透明度;其次,努力建立法制化的財產申報制度,健全以權力監督、行政監督為主,司法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為輔的多層次監督體系,加大對公務員財產的監督力度;此外,建立嚴密的監控網絡和信息共享機制,通過不同渠道掌握納稅人的相關信息,覆蓋公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