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 張麗云
摘 要:農民工作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特殊群體,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作用越來越大。本文分析了農民工獲取信息知識能力的現狀,提出了圖書館為農民工服務的新舉措,以期使圖書館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圖書館農民工文化需求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5(b)-0218-01
農民工是我國加快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的社會群體,他們作為新時期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用越來越大。農民工的物質權益保障已引起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并正在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解決,但農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卻需要進一步關注。由于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農民工在城市中基本上得不到城市人的認同,其交往對象大多局限于自身的小范圍,造成了與城市文明的隔離。日益突出的農民工的文化生活問題,已成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問題。他們作為新一代的建設者,也應是城市的主人。在勞動之余,同樣有追求知識、充實精神生活的需要。
1 農民工對圖書館的潛在需求是圖書館開展服務的動力
首先,農民工的文化水平大多是中學程度,對新興技術的掌握程度相對較弱,對這個群體來說,如何實現終身學習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其次,農民工獲取知識的途徑大多是自己購買書報,但是其購買能力受收入水平的限制,這為圖書館的服務提供了現實依據。最后,農民工本著掙錢的目的走進城市,由于社會對勞動力的知識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圖書館主動向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對農民工具有人力資本提升的意義。
2 農民工獲取信息知識能力的基本狀況
2.1 農民工的文化知識水平狀況
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民工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首先,由于經濟狀況和教育資源的不均等,農村師資和教學資源極其匱乏,農民工在義務教育階段就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其次,農民工外出打工,與原來在農村的鄰里親朋建立的聯系中斷。盡管他們在城市生活,但與主流社會交流機會少,缺乏學習和獲得信息的途徑和機會。最后,農民工沒有相應的經濟實力,也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徑獲得新知識、新技術,以適應工作的要求和提高自身能力。
2.2 知識能力與信息獲取能力
在農民工知識能力和信息獲取能力方面,廣播電視和與人交談是他們獲取知識最主要的途徑,其次是閱讀書報,而這其中相當一部分農民工閱讀的書報是從朋友那里借,還有一部分是自己購買,幾乎很少有農民工到圖書館借閱圖書。
2.3 農民工對圖書館的認識情況和利用情況
圖書館對農民工來說,是個陌生的地方,很多農民工甚至不知道圖書館在哪。還有一部分農民工因為收費問題而對圖書館望而卻步,或者因為圖書館不能提供他們感興趣的信息。
2.4 農民工利用圖書館的障礙
(1)心理因素;大部分農民工來自鄉鎮或農村,他們以往的生活方式與城市中的現代生活相差較大,這就使他們在利用城市資源時存在心理障礙。進入陌生城市后的天然畏懼心理,使得圖書館等文化場所對于他們來講還比較陌生。(2)經濟因素;無論圖書館收費的多少,對于農民工群體而言,都是一個需要跨越的門檻。(3)文化因素;農民工的文化層次相對較低,大量農民工的集體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自身學習的熱情。(4)時間因素;農民工的勞動范圍大多限于勞動強度大、勞動時間長、技術含量低的簡單勞動。城市生活的消費水平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生存壓力。既要維持城市生活,又要有更多的積蓄,只能是延長勞動時間。這樣一來,他們就沒有更多空余時間,業余的文化生活也成了奢侈的事情。(5)地理因素;很多農民工居住在離市中心較遠的廉價出租房,要想獲得圖書館的服務,就要經過長途的奔波,要在時間上作出更多地付出。(6)服務因素;長期以來,圖書館針對農民工的信息服務并不完善,甚至相對于其他讀者群體而言,是比較落后的。
3 圖書館對農民工開展知識服務的對策
3.1 改進服務方式
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方式,只是坐等讀者上門,在信息獲取途徑越來越多的網絡時代,勢必會影響圖書館的使用率,圖書館不再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首選途徑。針對城市中農民工的信息需求,圖書館可以為他們提供免費服務,提供各種技術培訓類書籍或信息;也可以深入建筑工地、廠礦企業等農民工聚集的地方,為他們提供館外流通服務,使農民工可以更便捷地使用圖書館。
3.2 開展各種文化娛樂活動
圖書館的功能之一就是文化休閑。作為城市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可以定期舉辦各種讀書日、讀書月活動,或者為農民工免費放映各類熱播影片,這樣既可以增強他們抵御社會不良文化的能力,又為他們提供了充滿人文關懷的環境。
3.3 加強行業和部門間的合作
圖書館可以“走出去”,與社區、街道、居民生活小區以及工業園區等農民工居住和工作的場所聯系起來,向他們宣傳圖書館,提供新書通報、信息查詢、開放圖書館網站等服務,更好的為在城市中居住的農民工提供服務。
3.4 加大宣傳力度
圖書館可以利用各種媒介和宣傳資料,向農民工宣傳圖書館的服務項目和借閱流程,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定期現場咨詢、借閱綠色通道、問卷調查等方式,讓農民工了解圖書館的公益性和服務性,增強他們對圖書館的了解,進而增強使用圖書館的意愿,讓他們在勞累工作之余,可以有一個享受城市文化生活的地方。
3.5 開展館員培訓
在網絡環境和城市化進程的背景下,圖書館館員更應當加強學習。首先要做到愛崗敬業,有強烈的責任感,有主動服務的意識;其次要樹立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升自己,主動補充和更新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最后,要有創新精神,積極、主動地開發二、三次文獻,為農民工提供有利用價值的資料。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各種公益性文化機構和服務的總和。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內,任何公民都有權平等地享受由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務。農民工對城市的繁榮和發展作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他們在創造城市文明的同時,卻又被置于城市文化的邊緣,因此,應當投入相當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到改善農民工文化生活方面,將農民工文化生活制度化,還應當改善城市文化服務的供應方式和機制,將農民工的文化生活管理納入城市文化建設的規劃中。作為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部分,圖書館要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強大的文化陣地作用和信息集散地作用,使農民工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真正成為城市發展的生力軍。
參考文獻
[1] 趙艷麗.圖書館為城鎮化發展中的新型農民工服務.河南圖書館學刊,2011.8
[2] 董克.武漢市農民工知識能力及圖書館需求調查報告.圖書館,2008.4
[3] 刁松齡.城市化進程中外來農民工群體信息需求分析.圖書情報知識,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