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次跟同行聊天的時候,談到DIY裝機,一位同行的定義是:“裝機根本不是DIY?!睕]想到這個觀點居然得到了在場很多人的認同。但想想看,在座的編輯同仁,又幾個是正經計算機科班出身的呢?你們涉足硬件DIY不也是從裝自己的第一臺電腦開始的么?正是這第一臺電腦讓我們對DIY產生了興趣,并且一如既往地堅持到了現在,不是么?
包括網站、論壇、平面雜志/報紙在內的IT專業媒體都有個通病,那就是不斷盲目地“自我升級”,讓自己的文章變得更“專業”、更“有深度”、更“上檔次”,這樣到頭來的結果就是術語滿天飛、大篇幅介紹硬件規格和參數……檔次是上去了,看上去越來越專業、甚至能夠讓硬件廠商工程師看了也點頭稱是了……可到了最后,讀者卻看不懂了。于是乎,編輯們就開始排斥那些剛剛開始裝機的讀者:“你們根本不懂DIY,裝機不是DIY?!痹捳f倒回去15年光景,大家都看配置單學裝機,咨詢身邊的“達人”們:“幫我寫個配置單吧?!薄斑@個顯卡能打游戲么?”“這個CPU配這個主板應該就行了吧?”……誰會想到自己未來會成為一名IT媒體編輯。好吧,我想說的只是,普通的裝機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它其實是DIY的根本。難道為了突出我們的專業,就必須去努力照顧硬件工程師而讓入門級用戶看不懂么?我們需要的“專業”應該是能把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和技術知識“翻譯”成更簡單的文字傳遞給讀者,相信無論是DIY達人還是初學者都是不會拒絕更簡單且不用太費腦子的閱讀體驗的。接下來我們的硬件版塊會有進一步的改版,未來將會體現在更偏向傳統DIY的《電腦迷》雜志上,大家拭目以待吧。
在移動手持設備如日中天的時代,用戶體驗已經成為了絕對的關鍵詞。傳統DIY也正在朝著這個方向改變,不過這需要時間。因為要讓主板、顯卡工程師們由傳統的電路設計、物料配比的思路向追求用戶體驗上轉變的確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好在各大一線板卡廠商已經開始了在這方面的積極投入,努力嘗試推出能夠提升板卡產品用戶體驗舒適度的技術/設計。本期我們也將對華碩的WiFi Go!技術進行測試體驗,給大家換換口味,看看在用料設計和極限超頻外,板卡廠商又是如何把握用戶體驗的。
傳統DIY最后會發展成什么樣子,誰也說不清楚。但能夠肯定的是,DIY是絕不會消亡的。這就像自行車一樣,在N年前,你看到的自行車都是一個樣子,因為它們不過是上班代步的工具,現在我們有了電瓶車、摩托車還有四個輪子的汽車,但自行車仍然大量存在。不過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了為騎行愛好者設計的山地自行車,有了為極限運動愛好者設計的特技自行車,還有專為競速運動設計的自行車……或許未來DIY也會變得更有方向性和功能指向性,初學者裝機時詢問DIY達人的內容也會變為:“我要在5760×3240的分辨率下開全特效玩《暗黑8》該選什么顯卡?”“我要用Photoshop 9來做圖片渲染,32核心的處理器就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