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集偉
【斯坦福監獄實驗】語出學者劉瑜為《新世紀》周刊撰寫的專欄文章,原文題為《惡之平庸》。文章里,劉老師從阿倫特關于“惡之平庸”的研究說起,順便言及“斯坦福監獄實驗”:“24名學生隨機抽簽,一半當‘獄卒,一半當‘犯人。結果在一個星期的角色扮演過程中,演獄卒的學生越來越殘暴,演犯人的則越來越卑怯。”“西諺云:沒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當一個惡行的鏈條足夠漫長,長到處在這個鏈條每一個環節的人都看不到這個鏈條的全貌時,這個鏈條上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有理由覺得自己無辜。”
【作為甘肅人實在是羨慕啊】語出飯友膠小河。聞訊中國大使向馬其頓捐贈校車,膠小河在飯文里寫:“看到中國大使向馬其頓贈送校車,作為甘肅人,實在是羨慕啊,盼望甘肅也能早日與中國建交。”
【人生怎樣都是死路一條】來自《新周刊》微博,語出《業余書店》一書作者邱小石、阮叢:“太理性了書店開不起來。太感性了書店開不下去。先感性后理性書店越開越違背自己初衷。所以想開書店就趕緊開,根本不要想那么多。開不下去了也不要勉強,也不要想那么多。人生怎樣都是死路一條,關鍵是如何生得有意義。”對此,《新周刊》的微博點評說:“開書店如此,其他事情也一樣。”
【僵尸企業】語出學者蔡昉。據財新網記者報道,在新近一次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表示:“政府介入會造就‘僵尸企業”“無論多高明的政府,都不可能替企業正確捕捉住動態優勢,也不可能替企業找尋正確的產業方向。”蔡坊先生認為,政府“要把企業該做的事情應該交還給企業,企業應該承受風險,沒有能力承受的就應該消亡,必須有生有死,才有效率。政府介入,會保護落后企業,造就‘僵尸企業;政府應該做的事情,應該符合政府職能,應是社會領域的投入,包括教育、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等領域。”
【B級紀實文學】語出翻譯家btr博文,是一則日記。記吃喝行止、記忽然翻臉的天氣之外,btr老師寫讀小說家阿乙作品感受:“夜里開始讀阿乙的《貓和老鼠》。阿乙有一種把火車站B級紀實文學寫成高級歐洲小說的本事,語言簡潔有力,比喻每每從意想不到的角度襲來——如寫軍校新兵:‘他們執行得很好,四肢并攏,像站進自己的身體那樣站著。——而幽默感又節制地隱藏在文字背后。”
【但若給你一個變回年輕的機會這些你都可以不要】來自網友寧宵宵推薦,語出伍迪·艾倫:“12月1日是伍迪·艾倫的生日。他曾在NYT專訪時談及衰老:‘我覺得變老沒好處,歲月流逝,你也不會變得更聰明,只會漸漸崩裂。人們總會說得很好聽,你成熟了,你開始了解到生命的意義,也學著接受了。但若給你一個變回年輕的機會,這些你都可以不要。”
【建多少個孔子學院也證明不了這里真的曾經有過幾千年的文明】語出評家五岳散人微博:“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要看對待三種人的態度:孩子、女人、殘疾人。趙本山公開在國家電視臺上拿殘疾人開涮,各級政府機構規定女性領導的比例,在孩子身上發生大規模的傷亡、有毒食品事件。建多少個孔子學院,也證明不了這里真的曾經有過幾千年的文明。”
【我只是一個想把野獸關進籠子的熱心人】 語出作家慕容雪村的一則演講,原題為《把野獸關進籠子》。演講最后,慕容雪村說道:“最后我要說,我不是階級敵人,不是顛覆分子,我只是一個想把野獸關進籠子的熱心人……在過去的一百年間,中國人流了太多的血,希望這些血沒有白流,可以使這制度溫柔地變好。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花朵可以自由綻放,中國的孩子可以盡情歡笑,中國,這古老的國家,苦難鐘愛之地,能夠變成富足、和平而自由的國家。”
【無反應覺醒綜合癥】來自果殼網文章,原文標題《走神,認知給我們的禮物》,原文作者Jonah Lehrer在文章里介紹非睡眠狀態下的“走神”現象。研究者發現,在非睡眠狀態,“人們的一半時間都用來走神了。”不過,“不要害怕這是浪費時間,心理學家發現,走神自有走神的作用。”通常所謂“走神”的學術名稱為“無反應覺醒綜合癥”,亦稱“植物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患者并非昏迷,但對于外界刺激只有簡單反射,而無有意識的反應”。“這些不幸的人陷入了一個‘白日夢的循環,他們無法激活執行網絡,將注意力轉向外部世界……他們只能沉浸在自己的內心世界里。”
【光免疫療法】來自《俄羅斯商業咨詢日報》消息,原題為《美用光免疫療法治癌癥》。消息說,美國國家腫瘤研究院的科學家發明了無需化療消滅癌細胞的新方法——光免疫療法,這種方法不會損傷健康的細胞,并已完成動物實驗。實驗時,研究者運用具有感光特性的“分子殺手”消滅被實驗動物體內的癌細胞,它不僅可以精準消滅變異細胞,而且因為它帶有熒光屬性,便于施治者觀察治療過程。
【我的客戶并不急】語出作家btr專欄文章,原文標題是《巴塞羅那:高迪的一場夢》。文中btr老師記敘高迪設計的圣家堂浩瀚神奇無比漫長的建造史,慨嘆“如今在建、估計將于2026年完工的那些部分已與高迪無涉,但作為其中最關鍵的一任設計師,高迪死后就埋葬在那未曾完工的教堂地下,這充滿了傳奇色彩和宗教意味。高迪最著名的名言便有關圣家堂——當有人問他教堂將于何時完成時,他說:‘我的客戶并不急。他的客戶是上帝。”
【那些歌像一個有很多堂兄弟姐妹的孤兒】 語出作家方希。在一則微博中,方老師這樣寫:“許巍的歌特別適合在深夜北京街頭開車時候聽,那些歌像一個有很多堂兄弟姐妹的孤兒,既不流連傷感,也不孤標自傲,就那么說點理想,說點失落,說點收藏。”這段文字雖非樂評,可比那些一味阿諛的樂評而言,不僅多出好幾百米個人體驗的景深,而且僅“很多堂兄弟姐妹”與“孤兒”之間的抵牾已騰挪出好大一塊兒聯想空間啊。
【在一個鐵錘的世界一切都是釘子】語出作家連岳本周《Time out》北京版專欄文章,原題為《<1984>愛經》。為問客“愛情后進生”排解疑惑,連老師強調愛情的經驗主義內核兒,并順便說到小說《1984》里溫斯頓與朱麗葉的畸形之戀:“這位漂亮的、有點兒雀斑的姑娘腳步輕盈,后來是溫斯頓的情人。她向他的示愛都被他理解成了仇恨的窺視。因為在一個以仇恨為主導的社會,人人自危,總是會把陌生人的注視理解成仇恨。在一個鐵錘的世界,一切都是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