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節日景觀是一種讓景觀走向平民的新方式,是景觀表現形式的新突破。它源于園林又有別于園林,并發展成獨特的時尚造景藝術,是可以移動的美麗和永遠看不完的美景……過去,它具有“張燈結彩迎喜事,梳妝打扮賀新年”的歷史意義,也有迎新祁福盼吉祥的人文含意。現在卻發展成宣傳城市的名片,是經營城市的新理念。
關鍵詞:節日景觀;突破;發展
節日景觀是根據節日的主題和重大慶典的內容進行創作設計而成的應節、應時的濃縮型綜合性景觀。節日景觀因為經過高度的提煉,與其它的園林景觀相比,節日景觀顯得更集中、更精練、更便于觀賞。節日景觀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我國每年在春節、五一、中秋、國慶等節日在北京和其它城市制作的景觀。如:國家每年國慶都會在天安門廣場制做迎國慶景觀。二是國家及各地舉行重大慶典活動設置的景觀。如2008年,我國為迎接北京奧運會的盛事,表示國人對全世界人民的友好,在天安門廣場設置以奧運精神為題材,以“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為主題的大型迎奧運景觀。
一、節日景觀的設計原理
繪畫藝術和造景藝術都講究“意在筆先”,富有特性的客觀景物與觀賞者的主觀情感互相交融就會形成一種審美氛圍和境界,即意境。節日景觀是綜合性園林景觀,其設計同樣遵循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中變化與統一、協調與對比、均衡與穩定、韻律與節奏等基本原則。其造景充分融合了東方自然式園林和西方規則式園林的造園手法,既保留了地形、水體、建筑小品、植物等傳統組景要素的精華,也注重形體、線條、色彩的處理,又融入現代雕塑、小品和聲、光、電、煙、水、霧、火等現代化的表現手法,充分發揮傳統與現代的各種精華要素,力求創造出立意主題突出、與周圍環境高度協調的空間藝術。是傳統與現代造景技術和藝術的有機結合,并在這種完美的結合中派生出特殊的意義和獨特的表現效果。
一個優秀的節日景觀設計方案,首先要有好的設計理念,然后是營造一種意境。設計師會將傳統的園林組景元素和新材料融入一個有主題的創意里。用環境襯托主景,創作出比例關系與周圍環境協調、體量大小和場地相適宜的新景觀。節日景觀的表現手法通常是:根據意境內容疊山、理水和制作出花燈、雕塑、小品及人物造型等主體,將時花、植物組團擺設出圖案烘托主題氣氛,輔以噴泉、焰火、噴霧、燈飾、聲效等現代化表現元素來延伸和拓展景觀藝術的可視性。
節日景觀造景手法源于傳統的中國古典園林,但又運用了大量的傳統園林以外的造景素材,因此,又有別于傳統的園林景觀,是園林景觀表現形式的新突破、新產物。它的特征是具有鮮明的主題內容、靈活多變的表現形式、最時尚的造景元素和光彩奪目的藝術效果。
二、節日景觀的功能
節日景觀最初的功能是為了增加節日、慶典的色彩,營造節日氣氛、改善生活環境。頗具“張燈結彩迎喜事,梳妝打扮賀新年”的歷史意義。在某種程度上也有迎新祁福盼吉祥的人文含意。節日景觀發展到現在,由于其內容之豐富、形式之新、景觀之耀眼,其功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現在的節日景觀還起到了柔化城市周邊環境、增加新城市亮點,改善城市景觀和環境質量,增強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形象的公益作用。不少城市將節日景觀作為宣傳城市的名片,已經把節日景觀上升為政府經營城市的一種新理念。其效果不但立竿見影,而且其深遠的意義也無法估量。
三、節日景觀的發展過程及特點
節日景觀走過由過去簡單的節日擺花到花壇造景,再發展到今天形成多元化綜合性景觀的路程。其形式已經由簡單走向復雜、由單一走向多元化,由初始走向成熟,逐步發展成今天相對獨立和時尚的造景藝術,并且越來越顯示出這一種表現形式的獨特美麗。因為獨具魅力,目前這一新穎的景觀表現形式在我國受到廣泛的歡迎,被越來越多的城市采用和推廣,并呈現越做越大、越做越多的趨勢。因為能夠滿足現代審美的需要,節日景觀這一新的美的形式能闊步前進地走進節日、走進重大的慶典、走進繁華的都市并且得到快速地發展。
(一)新地點,新視覺
景隨意動,美由心生。因為可以任意選擇地點造景。所以,節日景觀不象傳統園林永久性地建筑在固定的地方,節日景觀設置的地點可以根據節日和慶典的主題需要來指定。如:廣場、路口、水面、空中以及慶典所需的任何一個地點。同時,也可以根據節日景觀體量大小來定地點。因為設置的地點可以不斷地變化。所以,節日景觀是一種可以移動的美麗……無論這種美麗設置在那里,就能改變原來環境的視覺效果,為原來的環境增色,使原來的環境重新煥發出新的魅力并形成新的美景。
(二)新材料、新視點
天物萬千,惟美是用。節日景觀中采用了很多傳統園林中不曾使用的新材料。如:裝飾材料、金屬材料、玻璃鋼等等。可以說在選材上是及為豐富的,因為有了廣泛的選擇,在造景上就可以利用這些新材料來營造氛圍,烘托主題。如:根據節日的氣氛及慶典的需要,可以用植物來造景,配置大型透光型的組合雕塑、也可以設置有強烈色彩沖擊力的巨型紅燈籠和花燈、還可以設置大面積的藝術燈箱等等。一種新材料一種新肌理,一種新肌理便是一個新亮點。大量采用新材料, 會給景觀增添了無數新的美的元素,從而增強節日景觀的表現力,形成豐富的景觀視點,產生嶄新的視覺美。
(三)新科技、新突破
科技賽天工,人間勝瑤池。節日景觀除了采用傳統滴灌保證植物的生長之外,還采用定時霧化的保濕措施,保證了植物的鮮嫩。在技術上滿足了景觀植物的需求,保證了植物、花卉在景觀中的表現力。除此之外,節日景觀還可以采用大量科技含量較高的燈飾和其它新科技設施,使節日景觀更具張力。如“LET燈、彩虹管、霓虹燈、潛水燈、頻閃燈、藝術燈箱、超聲波霧化器、程控噴泉、焰火設備、激光影像等。其中,部分科技元素本身就形成一種新的視點和美的享受。如:霧化器產生的水霧,能使景觀形成虛實相間,形成很好的景觀節奏感和韻律。水霧在不同色彩的燈光照射之后形成不同色彩的水霧,產生一種迷蒙縹緲和如仙如幻令人向往的藝術效果。其次,由于現代很多燈飾造型、色彩本身就非常漂亮。在夜間,燈飾發光之后更是如明珠一般璀燦。其效果或晶瑩剔透、或清亮誘人、或濃抹重彩。多種燈飾的混用照射到景觀之上以后,立刻使夜晚的景觀整體變得五彩繽紛、熠熠生輝。大大提升了景觀在夜間的色彩渲染力度,使景觀產生強烈感染力,營造出濃烈的節日氛圍。新科技元素和燈光的采用,不但使景觀魅力變得無與倫比,還增加了景觀夜視效果。使景觀在夜間變得光彩奪目和多姿多彩的同時,還形成了白天、晚上截然不同的景觀效果和觀賞性,延伸了景觀的觀賞時間,彌補了傳統園林景觀無夜景的空白,是景觀藝術表現力的重大突破。
(四)新形式、新審美
昨夜平淡無奇地,今日美景天上來。節日景觀是一種積極、健康的形式,更是一種讓景觀走向平民的新形式。節日景觀通常是設置在人流量大、最便于觀賞的地方。因為有了這種讓美麗走向平民的便民方式。所以,市民再也不用千里尋景、深山探幽。因此,它實際上就是將色彩留給節日、將景色搬進城市,將美麗留在城中、將美感留在心里的表現新形式。
首先,大量的植物、時花進駐廣場及水泥硬底,必然為城市增添綠意和帶來新的空氣,是一種既環保又生態的舉措。其次, 節日景觀豐富的造型和內容如不停變換的美麗。為城市在每一個節日都準備了盛裝,使城市在節日其間都能盛裝出現,變得華美無比。這種迎面而來的盛景讓每個普通市民都又機會感受到這份美麗、分享這種快樂。如:北京迎奧的節日景點,是保持一植物造景為主的風格。其手法是用植物堆成山麓來襯托奧運會的主題,運動員的身影是用發光金屬勾勒出虛擬的輪廓,運動員和植物山形成虛實相間的景觀效果。各種不同運動姿式的人物造型源著通往山頂的軌跡攀登,暗寓運動員奮發向上勇登奧運之顛的精神。中景是用類似麻繩的材料編制成著名建筑“鳥巢”。底部再用各種不同色彩的時花和層次不同的植物做襯托。因為意念清晰、用材得當使景觀有深刻的主題、豐富的造型、飽滿的色彩、靈活的技巧。此外,由于南北各地的節日景觀的風格不同形成的新形式也豐富地表現了是不一樣的美麗。因為有了這種差異,便產 生了豐富多彩的節日景觀可視性。也因為有了這種差異,才滿足了當代人的審美需要,避免產生審美疲勞。今天的節日景觀的方法之新、形式之新、視野之新是中國景觀史上前所未有,因此,面對新的美景必將產生新的審美角度和新的思考。在這種不斷變幻的美景里,在這種不間歇的熏陶中,觀賞者必然會自覺和不自覺地提高審美水平和審美層次。
(五)新內容、新節拍
常言說得好“久住無風景”。其中就透射出審美疲勞的哲理。節日景觀卻是一種能更新的現代景觀,節日景觀因為具有時效性,他設置的時段是以節日及慶典的需要而定。正因為它具備了地點、內容、表現形式都可以變換的特性。所以它總能靈活多變新穎亮麗的面孔出現現代化都市最繁華的地方。實現了同一地點賞景的連續性。這不但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和對美的需求,節日景觀還是一道永遠也看不完的美景……
例如:東莞的中心廣場和文化廣場等地點的節日景觀就是一年更換三次。按照春節、五一、國慶三大節日來布置的。使市民不用走出市中心可以欣賞到不同的節日景觀,觀賞者可以從不同的內容里了解東莞的發展過程和時政的動態。也可以看到改革開發的成果以及東莞建設的成就。以東莞中心廣場對節日景點統計的有關數據顯示:就春節景觀的觀賞人數至少在300萬人以上,上百萬人留戀其中、攝影留念。由此可見,節日景觀受歡迎程度和魅力所在。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發展,東莞的節日景觀已經由稚嫩走向 成熟。如今東莞的節日景觀,尤如全國人民對“春晚”的期盼一樣,成為市民心目中期待和不可缺少的精神大餐,是東莞人及其他回鄉人員節日其間不可不看和必看景點的首選,也是一份東莞人民吃不厭的文化大餐。
社會在發展,文明在提高。節日景觀是應運而生的產物,它的美艷無以倫比、它的魅力無人替代。因此,它不但是現代人的一種適時需要,同其它景觀一樣,更是社會價值觀的體現。這種新形式之所以在短時間內得以走進現代人的視野、走進人們的生活,走進心靈最深處。是因為節日景觀這種新形式體現了一種對現代人的人文關懷。它雖然悄然出現,卻直達現代人心靈深處最底的那條審美防線,使人流連忘返。它雖默默無語,卻敲動了現代人靈魂深處最原始的琴玄,振起千古回響、引出億萬共鳴。
(作者簡介:陳滿祥 (1964.11-),男,廣西柳州人,工藝美術師,大學本科,東莞植物園,研究方向:園林及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