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簡介
羅宗真,1928年出生,江西吉安人,南京博物院學術委員會研究員,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理事,江蘇六朝史研究會黨務理事,南京古都學會和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會理事,江蘇省文物考古專家組成員。
8月13日上午,我們頂著驕陽來到了南京博物院研究員、六朝史研究專家羅宗真教授的家里。快到羅爺爺家時,我們三個小記者不約而同地放慢了腳步,彼此對視一眼,會心一笑:我們都有點緊張了!
遠遠地便看見羅爺爺和他的夫人站在門口朝我們打招呼。一進門,我們看到早已擺放好的桌椅,就知道他們已等候多時。趁羅爺爺倒茶的工夫,我們悄悄打量著他:淡藍色的襯衫、深灰色的西服長褲熨燙得服服帖帖。羅爺爺精神抖擻,聲音洪亮,絲毫看不出他今年已經84歲高齡了。羅爺爺說:“和你們在一起,我仿佛也回到了你們這個年紀。當時我也害怕和老師講話,不過你們別緊張啊,今天就當是聊聊天。”羅爺爺慈祥的笑容和親切的話語一下子讓我們放松不少。簡單的寒暄和介紹后,我們便開始了采訪。
一
羅宗真爺爺首先做了個簡單的自我介紹。“我出生書香門第,父親是當時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的教授,母親師范學校畢業,做過教師。我從小到大,受父母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從幼兒園開始,羅爺爺就在父母的要求下背誦古詩文,背誦的第一本書是《孟子》,第二本書是《論語》。羅爺爺說他當時也不懂書里的內容是什么意思,就是在父母的要求下死記硬背,長大之后才發現背這些名篇受益終身。“孔孟之道傳承幾千年,是中華禮儀之邦的精神內核,里面有很多精華。”羅爺爺提高嗓門說。如今七十多年過去了,爺爺依舊能清晰地背出那一段段經典。“哈哈,你們不要以為我是個只會學習的書呆子,其實在課余時間里我很喜歡看小說,像《三國演藝》《水滸傳》等都看過。閱讀古典名著培養了我對文學的興趣,我的文字功底從那時起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迫不及待地問爺爺,在那么艱苦的環境里是怎么堅持學習的。羅爺爺微微皺起了眉頭,目光悠遠,回憶起那段無法忘懷的往事。羅爺爺讀書期間受到抗日戰爭的影響,小學和中學時代都跟隨父母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因為怕被轟炸,很多學校都不是建在城市而是建在農村。說是學校,不過就是在廟里或者祠堂里上課。大概五六年級時他開始住校,每周六才能回一次家。沒有固定的住所,沒有美味的飯食,餓肚子是家常便飯。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羅爺爺仍能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這是為什么呢?羅爺爺說:“因為當時人人都有打敗日本鬼子、爭取抗戰勝利,勝利后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好好建設家園的信念。這種信念能使人們奮發圖強,同舟共濟。”
二
談起兒時的生活,羅爺爺臉上不禁泛起了紅暈。初中畢業后他讀了師范學校,父母為了不讓他染上不良習慣,要求他自己帶飯,自己步行上學。除此以外,羅爺爺的父母還告訴他,有天分不一定就能成功,努力才是關鍵。直到今天,羅爺爺還時常感嘆家庭教育很重要,他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千萬不要忽視家庭教育,忽視父母給予我們的正確的教導,那是在幫孩子從小打實基礎,不容忽視。
“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現在一方面強調家庭教育,一方面強調學校教育,然后進入社會又強調社會教育。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其實就是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層面。家庭教育更多的是教你如何做人,學校教育更多的是教你如何充實基礎、充實學問。然后,到了工作崗位上,你才能適應工作,為社會服務。” 羅爺爺這樣對我們強調。
三
羅爺爺是一名歷史學家,長期從事文物考古工作及歷史研究。對于選擇歷史學的原因,羅爺爺說:“我走上這條道路,有一定的必然性,因為我父母是學文科的,我從小受到的教育、看過的書等,使我對文史產生了興趣。文史是不分家的,我大學讀的是歷史系,這是個必然的選擇。但是我從學歷史變成研究博物館學、考古學,那就有些偶然了,因為我從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博物館工作。”那么了解歷史、研究歷史、銘記歷史又有何益處呢?羅爺爺語氣堅定地回答道:“我學歷史的目的就是了解中國的發展過程,特別是想通過近代史的學習,找到中國受帝國主義侵略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我們應發憤圖強,從災難中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使我們的國家重新富強起來。所以,學歷史不是好玩、像聽故事一樣,而要帶著一股崇高的信念。”說到這,羅爺爺激動地拍了下桌子。羅爺爺建議我們:“將來不管學哪個專業,都不要忘記國家的歷史。一個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就不是個合格的公民。”
羅爺爺對博物館、圖書館的評價是很高的,稱它們為“很好的課外教師”“國家的窗口”,對國人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素質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和影響。現在,多數圖書館都免費開放,他建議我們初中學生在課余時間多去博物館、圖書館轉轉,了解各方面的知識,這對提高自身素質會有很大幫助。
四
羅宗真爺爺一連跟我們談了兩個多小時,但是絲毫沒有疲倦的樣子。他的眼睛里還閃著一種光,里面包含了對過去經歷的追憶和對父母、師長以及許許多多幫助過他的人的懷念與敬仰。他說得入神,我們也聽得入神,所有人都忘記了時間,仿佛都回到了過去那一段酸澀但是美好的歲月。
十一點多,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羅爺爺的住處,帶著老人們的熱情,以及對那個時代和這個時代的思考。
小記者采訪感言:
李思清(南京市人民中學):這次采訪,我的收獲之一是學會了將來怎么布置我的家。羅爺爺家里多是木質家具,顯得古樸、寧靜。客廳里有四個書櫥,滿滿地擺放著各種歷史書籍。走進這樣一間書香四溢的屋子,我感到心靈徹底安靜了下來,有一種迫不及待想要去閱讀的沖動。
朱顏(常州市河海中學):采訪羅爺爺前我有各種擔心:他會不會很嚴肅?會不會不健談?會不會覺得我們的問題太幼稚而不耐煩?但一進門,我們就被羅爺爺和他的夫人白老師的熱情與親切緊緊包圍,我的心也漸漸地放松了下來,甚至感覺坐在我對面的就是自己最親最親的爺爺奶奶一樣。
劉悅(常州市河海中學):這次采訪讓我明白了學歷史不是為了好玩、像聽故事一樣,而是要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使我們的國家重新富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