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兵馬俑,20世紀有三次重大考古發現:1965年,我國在陜西咸陽楊家灣發現了漢兵馬俑;1974年,在陜西臨潼發現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而分布在徐州市東郊獅子山西麓的漢兵馬俑,同樣具有極高的考古和藝術價值。
徐州獅子山漢兵馬俑的發現極具偶然性。據《徐州獅子山楚王陵》記載,1984年12月2日下午,位于獅子山南側的徐州市第一磚瓦廠準備將一個大坑改造成魚塘。在修建一條東西向的水壩時,推土機把沉睡地下的彩繪陶俑鏟了出來。因為冬天天黑得早,當時并沒有人發現。直到第二天,路過這里的幾個小學生發現了彩繪陶俑頭,他們出于好奇撿了回去。這事傳開后,引起了考古學家的注意。隨后,考古學家王愷帶領考古隊來到獅子山進行挖掘,出土了一些外形像人的陶俑。經過反復論證推斷,專家們認定這些是漢代的兵馬俑,是距今2000多年前西漢楚國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陪葬品。
獅子山兵馬俑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繁多,顯示出豐富的內容:有官員俑、衛士俑、甲士俑等十余種。和秦兵馬俑相比,獅子山漢兵馬俑在繼承秦俑風格的基礎上加以發展,由寫實轉變為寫意,不注重人物線條的比例是否準確,而側重于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
如今,原址上已建起全國第二處兵馬俑博物館。
(摘編自《獅子山漢兵馬俑發現26年了3號坑始終未發掘》,林剛,《彭城晚報》2010年3月11日)
問題52:(1)20世紀,關于兵馬俑的三次重大考古發現分別是什么?
(2)其中在江蘇發現的兵馬俑是誰的陪葬品?
2011年7月21日至8月1日,我國首臺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連續5次進行下潛試驗成功,并創下了新的下潛紀錄。
問題53:你知道“蛟龍號”最大下潛深度是多少米嗎?
(閱讀材料見2011年9月“讀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