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事的是一根絲的事業。機緣巧合,使我的選擇與真絲結下了不解之緣。別人是十年磨一劍,我是十年磨一絲。在三千六百五十個日夜,我與真絲同甘苦,同憂樂,情懷專注,心血交流,終于成就了一個真絲品牌——太湖雪!為蘇州絲綢的傳承,作出了我的努力;為蘇州絲綢的復興,砥礪了我的資格。”7月6日,在蘇州絲綢博物館舉行的“重振蘇州絲綢——太湖雪品牌文化鑒賞會”上,蘇州英寶絲綢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毓芳深情地道出了“傳承·創新·復興”蘇州絲綢的決心和使命。
這個優雅、美麗、精致的女子,她吐露的字字句句,令人感動。她對于絲綢的熱愛,如春蠶般執著;她對于絲綢的溫柔,如蠶絲般纏綿。一步,十年。她跨越了多少艱辛,撐起了一個叫“太湖雪”的真絲系列品牌。
“太湖雪”是崛起于太湖之畔的真絲系列品牌。胡毓芳從小生長在一個叫“震澤”的吳江古鎮,“震澤”是太湖的別稱。“綠桑成林蠶千家,白繭如山衣天下”。這副對聯道出了震澤鎮深厚的絲綢歷史文化底蘊。三千年前,震澤就有原始農耕文化,從太湖沿岸出土的原始絲織物殘片和蠶紋黑陶罐、紡輪等文物推斷,震澤地區的育蠶繅絲應開始于新石器時代后期,有6000多年歷史。這片土地親切地呼喚蠶為“蠶寶寶”,老一輩人對于種桑養蠶的虔誠早已融入她的心中。對于家鄉絲綢的美好記憶,使胡毓芳這位畢業于師范的女子,毅然選擇了絲綢這個古老行業。
“吳宮佳人何處尋,皓腕凝霜太湖雪”,這是胡毓芳的QQ簽名。在她的心中,“太湖雪”就象秀雅溫婉的江南女子,把美好溫馨帶給人間,為靜好歲月增添韻味。十年成長,“太湖雪”亭亭玉立,并站到了國際的舞臺上。
2009年12月,德國法蘭克福家紡展上,“太湖雪”作為蘇州地區唯一一家真絲企業出現在世界頂級家紡展現場,登上了國際舞臺。為參加此次展會,“太湖雪”團隊作了一年多準備,世界各國的買家對這個來自蘇州太湖之畔的真絲品牌充滿了驚奇。
2011年3月,在第93屆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和第23屆絲綢交易會上,“太湖雪”驚艷亮相,與羅萊、夢潔、富安娜、浪莎等知名品牌同臺獻展,載譽而歸。
胡毓芳并沒有為“太湖雪”的成功而滿足,她更加感到了肩上的重任。絲綢成就了蘇州、杭州、湖州、盛澤四大“中國綢都”,絲綢成就了江南的富貴繁華。可是,蘇州地區許多當年知名的絲綢企業早已不復存在了,蘇州絲綢業曾經的輝煌令人記憶猶新,也令人萬分痛心。懷著沉甸甸的責任,她不知疲倦地勇往直前,并大聲疾呼“為蘇州絲綢榮譽而戰”。
令她倍感振奮的是,今年年初,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提出了“重振蘇州絲綢”的口號,蘇州市政府作出了規劃。“重振蘇州絲綢,首先應當建立在一種對文化的理解和傳承上。”胡毓芳用心解讀規劃精神,并提出了“傳承·創新·復興”的文化品牌戰略,對于絲綢文化進行全新的現代詮釋,充滿激情地參與到重振蘇州絲綢的復興運動中。
“絲綢,承載了更多的人文情感,文化激發了更多的人文責任。太湖雪十年創業,成就了一個品牌;再過十年,太湖雪將努力成就一個品牌文化。”胡毓芳滿腔熱情地說。
經過十年創業,今天的“太湖雪”已經發展成為集蠶桑種植、加工、生產、設計、銷售于一體,年生產蠶絲被三十多萬條,各種系列產品上萬的絲綢行業領軍企業。其產品融入了“昆曲”、“百子圖”、“清明上河圖”、“百家姓”等文化符號。目前,已在全國大中城市開設了200多家加盟店,擁有自營出口權,產品遠銷美、加、日、韓、芬蘭、丹麥、俄羅斯和港澳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這說明,“太湖雪”已經具備了重振蘇州絲綢的實力。
作為蘇州新絲綢的代表,“太湖雪”于今年4月進駐蘇州絲綢博物館,這里成為“太湖雪”展示其品牌文化的“根據地”,也是向世界展示“太湖雪”品牌形象和蘇州,中國綢都魅力的窗口。蘇州絲綢博物館創始人錢小萍女士獨具慧眼,真誠邀請“太湖雪”入駐,胡毓芳立即爽快地答應。兩位肩負傳承蘇州絲綢文化使命的女性,真誠攜手,讓精美的蘇州絲綢文化作品靚麗呈現。記者在展示廳里參觀了出樣的真絲家紡,既有傳統喜慶的中國紅風格,也有清新淡雅的時尚江南風格。“太湖雪”產品的精致令人心動,如其蠶絲被被角上燙有蝴蝶型的水鉆。從小小細節中,可見“太湖雪”的用心和品味。
7月6日當天,“太湖雪”與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簽約,成立“設計成果產業化推廣基地”,共同組建“太湖雪絲綢文化創意工作室”,將進行產學研的深度合作,共同設計、發布、展示絲綢產品及文化創意活動。刺繡大師梁雪芳與“太湖雪”跨界合作,梁雪芳刺繡作品“衣被天下,情暖萬家”在現場展示,現場刺繡表演贏得了嘉賓和游客的贊賞。
“蘇州因絲綢聞名于世,絲綢因蘇州經典傳世”,這句話讓胡毓芳動情。在這次太湖雪品牌文化鑒賞會上,“太湖雪”成為中非民間論壇唯一指定絲綢禮品,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蔡麗新向胡毓芳授牌。蘇州市副市長、吳江市委書記徐明、吳江市市長梁一波等領導以及江蘇省絲綢協會秘書長羅永平等嘉賓出席了此次品牌鑒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