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創造了一個輝煌的軍旅傳奇。秉持沂蒙老區農家子弟特有的吃苦上進精神,他從一名普通的士兵,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上武警部隊副司令員的崗位,并榮膺中將警銜。
他正在拉開中華硯文化復興的序幕。一句“硯臺興亡,匹夫亦有責”的肺腑之言,使得一大批弘揚中華硯文化的志愿者“凝聚”在他的身邊。
他,就是武警部隊原副司令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會長劉紅軍中將。
初戰告捷
2012年6月15日,北京世奧公司四層會議室。這個本來應該很普通的日子,對劉紅軍卻有著特殊的意義。
前來參加“朝陽區傳統文化藝術博覽園項目簽約儀式”的劉紅軍,提前半個多小時就到達了現場,因為簽約意味著他向硯文化夢想,又靠近了一步。
劉紅軍在儀式上致辭時顯得很激動:“此舉標志著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在北京建造一座綜合性、高品位的硯文化博物館的夢想即將變為現實。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將與合作方在精誠團結、友好合作的前提下,規劃、設計、建設、使用、管理好硯文化博物館,使之起到一個示范的作用,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全世界的一個亮點,為弘揚中華硯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做貢獻?!?/p>
戎馬生涯43載,2010年底離開領導崗位的劉紅軍,弘揚中華硯文化成為他為之奮斗的新目標?!胺擒娐蒙睢边^得充實而豐富——出版硯文化專著系列、舉辦中華硯文化高峰論壇、籌建中華硯文化展覽館。
在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成立大會上,劉紅軍給自己設定了三個具體任務:一是弘揚,通過展覽、論壇、研討、宣傳等活動再造中華硯文化盛世;二是編撰著作,總結前人,引導后人;三是建博物館,打造一個弘揚中華硯文化的基地,回饋社會,永世傳承。
2010年7月,由劉紅軍主編的《硯臺博覽》,因填補了中華民族硯文化的空白,榮獲“中華傳統文化著作金獎”;而由劉紅軍發起的弘揚硯文化志愿者品牌“聚硯齋”,則被聯合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授予“千年聚硯齋”金獎。
2011年7月14日,由劉紅軍策劃運作的“袖珍版”中華硯文化展覽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作為“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第四次會員大會暨成立二十周年慶典”活動的組成部分,硯臺展得到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許嘉璐的高度評價:“硯臺是炎黃文化的‘功臣’。胡錦濤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提出,‘在弘揚中華文化的基礎上,中華民族的文化一定會有巨大的創新’。硯臺是中華文化精神的綜合體現,在未來,不僅要弘揚硯文化,更要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創新發展。”
令志愿者們振奮的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同志親臨硯文化展覽指導,現場磨墨揮毫題字,并勉勵劉紅軍繼續弘揚中華硯文化。
鑒于在弘揚中華硯文化方面的卓越貢獻,劉紅軍在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第四次會員大會上當選為副會長。許嘉璐還希望他在2012年把硯臺展辦到臺灣去。
2011年10月15日,展覽面積近千平方米的中華硯文化展覽在朝陽區觀音堂文化大道117號隆重開幕。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等領導出席開幕式,并為中華硯文化展覽揭牌。
展覽分“硯臺春秋”、“眾硯爭輝”、“名硯精品”三個板塊,展出的近400方硯臺,全面展示了中華硯文化五六千年的發展史,是目前品種最全、規模最大、質量最整齊的一次硯臺文化展。
但這個展覽館對于劉紅軍來說,只是中華硯文化博物館的“試驗田”。
如今,隨著“朝陽區傳統文化藝博園項目”的簽約,劉紅軍及其帶領的志愿者團隊,可謂在弘揚中華硯文化的事業中“初戰告捷”。
硯文化“推手”
2010年7月8日,是上海世博園“硯文化主題日”。來自世界各國的游人第一次近距離、直觀地領略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他們在參觀“上海世博會硯臺精品展覽”的同時,還非常幸運地聆聽到“首屆中華硯文化高峰論壇”專家學者們的精彩論述。
活動主辦方是聚硯齋,而“推手”則是被譽為“弘揚中華硯文化001號志愿者”的劉紅軍。
劉紅軍,生于地道農家,長于沂蒙山區。這片充滿文化氣息的紅色沃土讓出身農家的劉紅軍,從小就知道知識改變命運的重要性。
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成績優異的劉紅軍,目標是考上北京大學。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1966年6月18日晚,一份“高考推遲半年,進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通知,打破了劉紅軍的大學夢。
在等待恢復高考無望的焦慮中,劉紅軍選擇了參軍。這身軍裝一穿就是43年……
攜筆從戎,或許是劉紅軍最大的與眾不同。無論是否在部隊,他似乎總能找到新的學習進取目標。
用毛筆寫大字是劉紅軍帶兵之余的重要愛好。一則可以修身養性;再就是寫大字如行軍用兵,可以鍛煉遇危不亂、逢險莫慌、沉著應對、隨機應變的能力;同時,又可以把性情直截了當地宣泄于筆觸中。
好字必有好墨、好硯。劉紅軍真正與硯臺結緣,始于一本名為《中國石文化》的閑書。該書所講的部分可以制硯的石種,其硬度、密度、顏色、花紋等都深深吸引了他,進而開啟了他的愛硯、藏硯之路,個人也因收藏硯臺品種之多、之全而在業界逐漸揚名。
隨著對硯文化的深入研究,劉紅軍發現硯文化是整個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硯臺是中華民族歷史的承載者,為歷史文化傳承曾立下汗馬功勞。
然而,隨著硬筆書寫及計算機技術的普及,曾經承載炎黃輝煌歷史的硯臺,卻面臨退出實用舞臺的命運。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硯臺興亡,匹夫亦有責!
2010年2月,劉紅軍振臂一呼,率領一群愛國、愛黨、愛硯的志愿者在北京創立“聚硯齋”——搭建起了一個集硯臺收藏、鑒賞、研究、交流、展覽于一體的綜合性、高品位硯文化交流平臺,旨在弘揚中華硯文化,為民族振興和祖國統一大業做貢獻。
進軍世博,是弘揚中華硯文化志愿行動的“第一站”。
2010年5月,劉紅軍應邀在世博會聯合國信息發展網館舉辦硯臺精品展。這次被譽為“開創中華硯文化先河”的展覽,讓世界充分領略了中華硯文化的博大精深。國粹亮相,舉世震驚。
2010年底,劉紅軍在離職演講中坦陳: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是生于好時代、遇上好領導、趕上了許多國家大事,有一顆感恩且學習進取的心。
從軍四十余年,為兩次亞運會、奧運會、世博會、國慶慶典安保;創新迎賓禮炮鳴放模式、改革天安門升旗儀式;參與處置多起群體事件;參與過長江、淮河、湖南四水抗洪以及重慶開縣井噴搶險、四川汶川地震等搶險救災工作……
諸多國家大事歷練了劉紅軍,也成就了劉紅軍。身處和平年代,他的軍旅生涯少了戰火的硝煙,卻多了儒將的智慧。因此,當他把弘揚硯文化作為人生的又一個“戰場”時,其間的認真與忙碌可想而知。
“人生很短暫,能為社會、為國家多干點事,就盡量地干。”劉紅軍經常帶領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的成員組團去各地做文化交流。
2012年4月19日,由中華硯文化聯合會和濰坊市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魯硯文化研討會在濰坊文展會舉行。劉紅軍高度贊揚了魯硯文化在中華硯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就魯硯文化的發展提出了建議,他認為,要統一思想認識,整合魯硯組織,創新魯硯風格,打造魯硯精品,振興魯硯文化,著力形成具有獨特藝術風格和時代特色的新魯硯品牌,為弘揚中華硯文化做貢獻。
2012年7月11日,劉紅軍在武警云南省總隊政委王海亮少將的陪同下,到攀枝花調研苴卻硯文化產業。
劉紅軍一行來到仁和區南山循環經濟發展園區,先后參觀了羅氏石藝研究所、鑫苑工藝美術制品廠、源石軒工藝有限責任公司等苴卻硯設計、生產車間和展廳,欣賞了精美的硯雕作品。
在隨后舉行的苴卻硯文化研討座談會上,劉紅軍認為,攀枝花擁有獨特的苴卻石資源和較好的雕刻技術,發展苴卻硯文化產業大有可為;并勉勵攀枝花苴卻硯生產企業聯合起來,相互切磋技藝,突出苴卻硯地方特色。調研結束時,劉紅軍建議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可以與攀枝花苴卻石行業協會一起努力,拓展苴卻硯市場,把苴卻硯文化的影響擴大到全國、全世界。
攀枝花調研,只是劉紅軍為硯文化操勞的一個“小鏡頭”。7月10日,劉紅軍作為嘉賓出席“2012昆明泛亞石博會”時,就專程到名硯展館視察;當天下午,劉紅軍為“萬世師表—孔子”巨型觀賞石和云南滇池石文化博物院壹號館揭幕和開館。
與此同時,7月8日,在遙遠的東北吉林,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副會長許世寬少將,帶隊參加“第四屆中國吉林白山江源·長白山奇石暨松花石產品博覽會”。
放眼世界
2012年7月2日,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迎來又一個重要時刻:在看到聯合會半年工作報告后,賈慶林同志作了“祝賀在弘揚中華硯文化方面取得新進度”的重要批示。
推動傳統硯文化融入世界文化,是劉紅軍2012年的“新進展”之一。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作為華夏文明的傳承者,我輩有義務更有責任讓硯文化走向世界?!泵看握劦匠幬幕叱鰢T,向世人展示其無窮魅力的話題,劉紅軍都有一種深深的使命感和強烈的緊迫感。
為了開辟中華硯文化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劉紅軍把弘揚中華硯文化與中國書畫文化藝術緊密結合,于2012年2月24日成立了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書畫院,并啟動了“龍騰盛世”系列活動。
全國政協副主席林文漪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張黎上將共同為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書畫院成立揭牌,歐陽中石為《龍騰盛世·萬龍書畫長卷》題寫卷名。書畫院以硯文化為紐帶,緊密結合書畫藝術,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展。
于此同時,劉紅軍意識到,弘揚中華硯文化不能僅僅局限于國內,他把目光投向了世界。
2012年3月14日,由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選送的《中華硯》宣傳片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播放,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各國觀眾駐足觀看。
這次驚艷亮相,讓劉紅軍更加堅定了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信心。
2012年8月12日,聯合會將舉辦“出國(境)展覽精品硯評選暨青少年書畫大賽頒獎典禮”,中央領導、武警部隊領導及各部委領導等都將出席。劉紅軍還將在頒獎典禮上向壽嘉華、郭海棠、閆振堂、羅伯健、馬自樹、高玉家、龍宇翔頒發中華硯文化發展聯合會名譽會長頒發聘書。
此次活動是為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將書法列入中小學生必修課的要求,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作貢獻。
其中,出國(境)展覽精品硯的遴選,從2012年2月就開始籌備。并于2012年5月23日評選出精品獎作品8件,優秀獎作品23件。
評選前,有專家提出四大名硯種是否都得有代表的疑問。劉紅軍則特別強調:“這次評選要秉承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堅持高標準、不湊數字,堅持實事求是、不照顧硯種的評判原則?!?/p>
評選當天,劉紅軍親自到場督導。他仔細地觀摩每一方硯臺,并不時拿起硯臺,與評選專家討論,交流,對硯臺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弘揚中華硯文化是抵御外來文化的侵略,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的具體行動?!眲⒓t軍說,“雖然退休了,但在黨的號召下,能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祖國的統一大業做點貢獻,很滿足。”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在弘揚和傳播硯文化的道路上,劉紅軍說未來的路還很長,“旗手”的任務還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