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病床上消瘦的媽媽,靜靜地看著她,只想記住媽媽的樣子,記住她那看不膩的臉頰。”“媽媽今天竟然能走兩步了,我們都會陪著你,陪著你幸福地走下去。”“媽呀,再睡5分鐘吧,就一會兒,一小會,乖啊!”“媽媽要幸福哦,因為看到你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這是一位22歲大四女生的微博,里面記載著自己帶偏癱母親上學的點點滴滴。真實的傾訴、樸實的孝心感動了網友。許多網友感慨,一雙稚嫩的手和單薄的肩,讓癱瘓的母親活得如此尊嚴體面、如此開心幸福,這個女孩也該是天下最幸福的女孩。
我也要讓她活得有尊嚴
微博的博主叫樊雅婧,出生在江西省余干縣農村,從小父母離異。隨后,她隨母親與繼父組建了新家庭,但生活一直很艱辛。2008年9月,樊雅婧考進湖北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油畫專業。
今年4月的一天,母親突然昏倒在地,鄰居急忙將其送往醫院,后被診斷為腦溢血。醫生說:基本沒有希望了,即使奇跡般地保住了生命也是植物人。面對高昂的醫療費,倉皇失措的繼父默默地離開了,原本堅持治療的舅舅也逐漸失去了信心。
急忙趕到的樊雅婧擦干了眼淚后,寸步不離地守在床前,緊握住母親冰涼的手,不停地呼喚:“媽,你忍心拋下我們嗎?媽,你快醒醒,女兒好想跟你說說話……”
突然有一天,奇跡真的發生了。樊雅婧感覺到母親的手指動了一下,她欣喜若狂,飛跑去叫來醫生。一個月后,母親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可是左半身完全不能動彈了,被接到江蘇農村舅舅家中照顧。7月6日,學校一放假,樊雅婧就急忙趕往舅舅家。原本想象著母親正在愉快地接受理療,但她一進門卻看到母親整個身體都浸在尿里,背上多處出現了嚴重的褥瘡。
樊雅婧想到母親平時非常愛干凈,即使是干農活也打扮得整整齊齊。看著母親一臉痛苦卻無法言語,她知道,此時的母親一定“生不如死”,內心比身體更痛苦。她趕緊換掉床單,幫母親洗澡,穿上干凈的衣服。母親這才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
樊雅婧突然意識到只有自己來照顧,母親才能每天干干凈凈,開開心心。于是,她決定把母親帶到她上學的湖北黃石市。“即使癱瘓在床,我也要讓她活得開心,活得有尊嚴。”7月15日,樊雅婧推著輪椅上的母親從江西一路輾轉,在7月17日回到校園,并在校外租了一民房安頓下來。但是,還沒等她悉心照料,當晚母親就再度發病。在同學的幫助下,樊雅婧緊急將母親送往醫院。
活好當下就不會有遺憾
近日,記者來到醫院,看到樊雅婧正在為母親整理床單。她告訴記者,偏癱的母親經常大小便失禁,常常幾分鐘甚至幾十秒就要小便一次。每天,樊雅婧都會耐心地為母親擦身洗澡,一口口地喂水喂飯。病中的母親心情波動較大,樊雅婧就像逗小孩子一樣,用幽默輕快的語言逗她笑。忙完了母親的事,樊雅婧就開始打掃病房,將衣服、食品及醫療器械等擺放整齊,然后在桌子插上一兩朵鮮花。記者在病房里轉一圈,完全聞不到一般病房里常有的那種難聞的氣味。“媽媽愛干凈,我要讓這里跟家一樣。”
每天,樊雅婧都會把這些點滴瑣事記錄下來發到微博上。母親做康復治療的第一天,她就寫道:“接下來的時間或許很長,可是我并不在乎,因為至少還可以看著媽媽這樣活著,開心尊嚴地活著就夠了。不管以后的路有多艱辛,活好當下就不會有遺憾。”
為了讓母親躺在病床上也不落伍,樊雅婧經常自拍和母親的合影上傳到微博上。“正陪美女娘做理療呢,來來來,娘,親一口,就一口嘛,別害■。”照片里的母親,雖然一臉憔悴,面容黃瘦,但還是笑呵呵地擺出“耶”的姿勢。“她很趕時髦,把她發到網上她會很高興,也有利于治療。”
樊雅婧母女的“幸福”感動了同學,也觸動了繼父。班上的同學都自發地抽空到醫院,給她打下手,陪她們聊天解悶。繼父也“回心轉意”,主動來到黃石。稍微閑一點的樊雅婧又想著做兼職賺錢。“我要給媽媽買一件新衣服,經常有同學來看她,給她穿得好看一點,她會很高興的。”
于是,她白天堅持在醫院照顧母親,晚上,趁母親休息了,就到美術培訓班當老師,一直忙到晚上11點多再回到醫院。在所有這些事情的間隙,她還要抽時間準備畢業論文。
在一個從醫院回來的晚上,樊雅婧在微博中寫到:“眼前走過一對‘勾肩搭背’的母女,望著她們漸漸遠去的背影,直到已聽不見她們之間的談笑聲。頓時,不知咋的眼淚不禁流下來,心也跟著絞痛起來,什么時候能這樣帶著媽媽來逛街?”
愛心行動通過網絡延至社會
慢慢地,樊雅婧的微博受到了許多網友的關注,每天都有近百名粉絲加入。“樊雅婧,加油!你要學會堅強!我們會一直支持你的!希望你母親能夠早日康復!”這類的祝福如潮水般涌來。
網友“yuefan”說:愛的天使在縈繞,夢的奇跡在創造。感恩的你會永遠堅強。
也有網友評論說:學美術的樊雅婧能夠讓美常在,即使面對苦難,也一樣美美地生活。這種難能可貴的愛與美讓人動容。甚至,還有男性網友發來了求愛留言:覺得你很美,心很美,希望能跟你交往。
同時,樊雅婧的微博也被同學在BBS、QQ群以及微博間頻繁轉發。許多同學還號召組織校內募捐。于是,僅兩天時間,美術學院學生會收到愛心款就超過2.5萬元。
這起愛的行動也通過網絡延伸到社會,許多市民在網上看到消息后主動聯系捐款,社會捐助款幾天內就超過了10萬。樊雅婧將其中的1萬元捐給黃石市慈善總會,成立了黃石“至孝慈善基金”。
“其實,我不覺得自己是一個好孩子好學生。”樊雅婧說,由于兒時曲折的經歷,再加上是1989年生的,接近“90后”,從小性格很叛逆,很任性。“我經常跟媽媽頂嘴,對著干,讓媽媽很傷心,很失望。”
進入大學后的樊雅婧懂事了很多,不過在媽媽面前依然是一個“死丫頭”的形象。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她從大二開始就在校外打了兩份工。樊雅婧說自己也曾想過放棄,但最終選擇了堅持。正如她微博所說:“這種生活規律對于一個沒有選擇余地的我來說,已經習慣了……可是我真的想違背一次,但理智告訴我不可以……”
在熟悉的同學看來,樊雅婧外表堅強,內心也很自尊。同寢室的好友田芳說:“她非常感激大家幫助她度過了難關,但她一般不希望別人幫助她,更想靠自己”。
樊雅婧在微博中寫道:“不想你們因為我媽媽的事情變得多么同情我,我不想要這種感覺,我媽媽也不想要,我會盡量表現得樂觀,開心,無所謂。”
樊雅婧告訴記者,她有個夢想,就是開一間服裝店,里面配上自己的畫,和媽媽一起經營。“我要媽媽將來一直都這樣幸福地活著。要她看見我有了自己的事業和美滿的家庭。媽媽能活多久,我就能讓她幸福多久。”
翁德林摘自《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