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家PC廠高調發布智能電視產品,毫無意外,有人立刻說這事兒不靠譜。不過我對智能電視的趨勢還是看好的。有人說現在大家都不看電視了,所以在電視上動腦筋沒意義,必失敗。但我要從另一個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智能電視其實可以和傳統意義上的電視沒多少關系。
有人說手機、平板電腦、PC加在一起好像完全能覆蓋我們的娛樂需求,不少人不再看電視就是明證。 但是我們需要注意一點:大家不看的其實是傳統電視臺的節目,并不是電視機本身。
其實美劇、韓劇、下載的電影,這些內容你也可以在電視上看,只要連上一臺PC或者一個幾百塊的播放器。另外,還有一些內容傳統電視網仍然有優勢,比如春晚、奧運會或者足球比賽。夫妻倆一起在電腦前看電影或許可以接受,但全家老小一起看春晚,24寸的顯示器也不夠大吧,我不認為幾年以后我們就不再需要與家人朋友進行共享式的觀看體驗。所以,電視機在家庭中還是需要的。
如果把PC或者播放器和一個50寸的屏幕做成一體式的設備,再插上一根網線,豈不就是現在的智能電視了么?即使不接入有線電視信號,它也能滿足很多人的需求。那么這個東西是不是還屬于傳統意義的電視范疇并不重要,關鍵是人們對這個設備有需求。
這樣的智能電視如果要讓人滿意,顯然內容源、操作易用性兩大門檻是必須邁過去的。如果沒有在線點播的內容,或者只有數量少、質量一般的在線內容,智能電視無法拉開與傳統電視的差距。而如果操作復雜,控制困難,家庭用戶也很難接受它的使用體驗。
從內容角度來看當前的四個屏幕:手機用來創建和處理輕量的內容,平板電腦用來消費內容,PC用來創建內容,而電視用來分享內容。隔離這四類應用模式的邊界是屏幕尺寸,如果屏幕技術突然革命,比如我們可以用視網膜投影替代液晶顯示器了,手機、平板電腦和PC都將面臨融合,因為它們是針對個人應用的設備,但大尺寸的電視不太可能跟他們混在一起。
所以,智能電視必然有自己的發展空間,而且是取代傳統電視的那一塊巨大空間。如果把智能電視看做一臺分享使用的大屏幕PC,而不是加上網絡播放能力的電視,或許能對它的未來看得更清楚一些。
既然智能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應用程序。目前智能電視還在傳承為平板電腦或手機開發的應用,因為它們使用一樣的操作系統。但是這遠遠不夠,因為不論使用距離、操作方式還是用戶數量各個方面,智能電視與平板電腦都有很大差異。當開發者們創意足夠的時候,智能電視應當有屬于自己的特色應用,而這些應用也將進一步加強智能電視的價值,甚至會讓用戶為了這些特色應用而購買電視。
智能電視與網絡連接之后,同樣也能讓傳統電視節目的觀看體驗更好。有的電視已經開始支持邊看邊發微博了。往年大家看春晚還要到電腦上發微博交流,現在可以在屏幕上直接看到朋友的點評并且互動起來。另外,如果有足夠的數據庫支持,關于當前播放節目的演員、導演信息可以隨時查看,下載劇本、歌詞甚至相關節目的推薦等等都可以實現。傳統電視節目的觀看甚至電視產業可以因此而發生改變。
我們只需要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