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向全國人大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為7.5%。這是我國近八年來經濟增速目標首次低于8%。中國經濟正在放棄“保8”的崇拜,但這并不意味著放松經濟發展的要求,調低經濟增速大有含義。
我們知道,在經濟周期處于下行期的時候,經濟增長速度適當放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不能還幻想著像經濟高潮期那樣兩位數的增長。如果為此而急功近利,不僅不能保增長,反而會損害健康持續增長的基礎與條件,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經濟規律。
其次,在我國政府穩中求進的總體策略下,我國經濟仍將繼續軟著陸的進程,這就需要一個穩定的發展速度作為緩沖。我國政府擁有足夠的資源保證經濟增長減速的過程平穩有序,而通貨膨脹率在2012年基本上都會在政府設定的4%目標以下。同時,政府有足夠的空間來調整貨幣和財政政策以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進而實現經濟軟著陸的目標。
再次,GDP目標下調,為我國經濟“調結構”留下了空間。我們知道,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尤其是初始階段,不可避免地會導致經濟增速的下降。因為舊產業關停是即時性的,當這些企業被關停之后,現有的這些經濟總量和經濟拉動速度當然也就隨之沒有了。可是,新產業的培育則是漸進性的。新的企業從孵化、培育到真正能產出是要有相當長一個時期的,在過渡期產業空白不可避免導致經濟增長的減速。
如果通過投資加大刺激經濟增長的力度,我國經濟仍然能夠高速發展。但是,與之相伴的將是重復投資、犧牲環境、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等惡果。因此,通過降低增長速度的目標,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發展戰略得以真正實現營造空間,就成為了很重要的戰略舉措。
最后,經濟發展從來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經濟增長速度與社會物價水平從來都是正相關關系,過快的經濟增長速度、過高的投資必然導致通貨膨脹,帶動物價上漲。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CPI漲幅一度高企6.5%,全年5.4%的漲幅遠遠超過年度預期目標,人民群眾的生活感到了極大的壓力。雖然,今年2月份的CPI初步回落到了3.2%,讓我們看到了已經久違了20個月的好數字,但是這一數字的基礎還不牢固。此次主動調低GDP增速目標,為經濟“減負”,是為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使經濟發展模式從重視GDP轉向重視民生,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才能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