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想一下,如果給你100個足球場那么大一片土地,你會如何使用?對很多人來說,一時恐怕難以回答,而對美國傳媒大亨約翰·馬龍來說卻是小菜一碟,因為他所擁有的土地數量遠遠多于此。根據美國地產月刊《土地報告》的年度調查顯示,馬龍在2011年底坐擁220萬英畝(約合8903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為美國最大的私人土地所有者。現在,這位美國頭號“大地主”考慮的,是如何物盡其用地使用它們。
在資本控制一切、土地可自由買賣的美國,要買下這么多的土地自然需要巨額資本,因此,美國的大地主幾乎都是億萬富豪?!陡2妓埂冯s志公布的2012全球富豪榜上,馬龍以51億美元(1美元約合6.24元人民幣)的凈財富排名第199位。當其他富豪熱衷于投資基金、房地產、古董時,馬龍卻始終對土地情有獨鐘。在他眼中,土地是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也是最值得保護、投資和開發的資源。
傳媒界的成吉思汗
現年71歲的馬龍是美國自由傳媒集團董事長。該集團是美國主要的電視娛樂、體育傳媒之一,旗下擁有探索頻道、電視與網絡購物公司、星光娛樂、天狼星XM衛星電臺等。他是美國有線電視行業的先驅,擅長資本運作,曾被稱為美國傳媒業的“成吉思汗”,而他的創業故事也算得上是典型的“美國夢”神話。
1941年,馬龍出生在美國東北部的康涅狄格州米爾福德,他的父親是通用電氣公司的一名工程師。小時候,馬龍就顯露出非同一般的賺錢天賦,他的生意之一就是以1美元一部的價格購買那些壞掉的收音機,修好后再以7美元一部的價格賣出去。在學校里,馬龍的成績非常優異,朋友們公認他智商很高。26歲那年,他已經先后獲得耶魯大學電氣工程學士、紐約大學工業管理碩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等3個學位。
博士畢業后,馬龍認識了一位得州農場主,此人在科羅拉多州創建了一家名叫“有線電視公司”(TCI)的企業,但一直經營不善。1973年,馬龍受該農場主委托,把TCI從重重債務中解救了出來,此后,馬龍陸續收購了很多小型有線電視公司,逐漸把TCI打造成了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運營商。
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馬龍逐漸成為美國有線電視行業最有權勢的人。在資本市場上,他總能搶在其他人之前發現投資機會,并在別人買進股票時高價賣出。在TCI的發展史上,平均每兩個星期,馬龍就會完成一項交易,他的理財手段和操縱股票的手法常常令華爾街的投資者也看不明白,這些充滿“魔力”的投資手腕讓馬龍成了美國最成功的有線電視業投資商。美國著名作家斯蒂芬·金曾這樣評價他:“馬龍在每筆生意之前都要從每個角度精心地計算一番。他簡直就是一臺商業機器。”
1999年,馬龍把TCI公司賣給了美國電報電話公司,他的個人財富因此猛增了480億美元。隨后,年近60歲的他開始了第二次創業,自由傳媒集團成了他的新基地。時至今日,他依然是美國電視媒體業的幕后大鱷。
美國式“圈地運動”
大約20年前,馬龍慢慢開始了自己的圈地運動。在地產界,“地段為王”是人們信奉的投資信條,但馬龍對土地的胃口并不局限于某個區域或某個氣候帶。他在美國西部的懷俄明州、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收購地皮,到2010年,其名下的土地面積已近100萬英畝。
精明的馬龍在商海翻騰幾十年,對談判買地駕輕就熟。2010年8月,他收購了新墨西哥州東北部占地29萬英畝的貝爾牧場。該牧場創建于1824年,久負盛名。2006年,該牧場掛牌出售,當時標價1.1億美元,但馬龍不出手,非要等到這塊地的價格降到他心中的“合理價位”。2010年,牧場價格降到了8500萬美元,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馬龍最終以近600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收入囊中。2011年初,馬龍又大手筆買下了美國東北部橫跨緬因州和新罕布什爾州的100萬英畝林地。至此,他擁有的農田、牧場和林地總面積達到220萬英畝,在美國私人土地所有者排行榜上拔得頭籌。
目前,馬龍擁有的土地超過了上海市面積(2009年末為6340平方公里)。盡管如此,馬龍仍不打算罷手,在接受《福布斯》雜志采訪時,馬龍表示:“我永遠對土地感興趣?!睋嘎?,最近又物色到了一塊位于美國東北部、緊鄰加拿大的林地,“如果拿下了,我的林地面積就會翻番?!?/p>
永久保值的資產——土地
為何要買這么多土地?對美國政府債務膨脹頗有微詞的馬龍表示,購買土地是為了保值、對抗通脹。他曾經說:“就財務和投資的角度看,土地是硬資產,土地的附加值還在于農產品這類大宗商品帶來的價值,這決定了投資土地是一種極好的對沖貨幣貶值的手段?!瘪R龍認為,黃金不能生產出新的東西,而他對那些不具生產功能的資產也不感興趣,“在歷史長河中,生產性的土地是少有的能永久保值的資產之一?!?/p>
事實也證明,盡管因為次貸危機美國住房市場一蹶不振,但是農地價格卻直線上漲?!敦敻弧冯s志報道,從2011至2012年,美國中部艾奧瓦州的農業用地價格上漲了27%,即便是原來不被看好的牧場也成了香餑餑。美國一家牧場經紀公司的總經理吉姆·泰勒表示,買主大多是那些握有巨額凈財富而又不追求短期現金回報的投資客。
除了保值考慮外,還有一些非經濟因素在起作用。當被問到對土地的渴望來自何處時,具有愛爾蘭血統的馬龍笑著說:“按我妻子的說法,是愛爾蘭基因在作祟。歷史上,好幾代愛爾蘭人被剝奪了財產權,在長達400年里,愛爾蘭人只能租種英格蘭地主的土地。因此,愛爾蘭人對土地的渴望特別強烈。”
另一個原因,則是受到他的好朋友、同為傳媒巨頭的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創始人特德·特納的影響。馬龍和特納相識已久,并且是長期的合作伙伴。在福布斯2011美國400富豪榜上,特納的凈財富為20億美元,排在第212位。在之前長達15年的時間里,美國最大地主的頭銜一直是特納所有?!锻恋貓蟾妗凤@示,目前特納名下的土地共計210萬英畝,略遜于馬龍。兩人在新墨西哥州擁有相鄰的優質牧場,馬龍曾笑言,是特納傳染給了他喜歡買地的毛病,“我和特納都熱愛土地,我們買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認為土地需要保護,而且我們有能力這么做,特別是在利率很低,而且土地經營又能保本的情況下?!?/p>
馬龍曾經說過:“行走在這些土地上,你會感到情感和心智的變化,感到一種敬畏之情?!庇纱丝梢?,馬龍對土地的投資還帶有幾分浪漫主義情愫。
保護式開發的“土地哲學”
對于如何利用這些廣袤的土地,馬龍有自己的想法。他采取的是“保護式開發”策略。特納曾評價說:“約翰非常明白自己作為土地所有者的責任,我也一樣。我們都認為買地產是一項私人投資,同時也是造福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及其居民的一個機會。”
不過,雖然二人保護土地的目標一致,他們的理念和采取的手段卻不盡相同。特納是個極端的環保主義者,總是盡量保持土地的天然狀態。在他位于蒙大拿州的飛行地牧場中,成群的野牛漫步山野,鮮有人跡,用馬龍的話說,“特納的想法來源于前歐洲時代”。
馬龍則是個開明派,他曾強調:“我的牧場從來離不開人。”他堅持的是土地保護加可持續開發的理念,“我并不是個激進的環保主義者,相反,我是一個農民?!瘪R龍相信,人類在砍伐樹木的時候,可以做到既不破壞生態系統,也不傷害野生動物?!笆聦嵣?,如果做得好,開發土地可以改善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促進休閑運動的發展?!痹隈R龍看來,土地私有產權的一個優越性是,“你會更加悉心地照料土地,而不會讓它被毀了?!?/p>
正因如此,在“可持續發展”之余,馬龍也希望他的土地生意能夠“收支平衡”。比如,對于在緬因州買下的林地,馬龍要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同時兼顧經營:“我有長期的時間規劃,以發展這些長期資產。我們會砍掉老樹,讓其他樹木能更快生長。但是,我們不會過度砍伐,以防止河流和湖泊泥沙淤積。與此同時,你還得讓那些依靠林業生存的人有工作。”至于如何經營牧場,馬龍采取了與林地相似的管理方式:“我告訴我的牧場管理人員,我們的目標是實現盈虧平衡,而且要不斷提高牧場的質量,要有更好的水、更好的草、更好的圍欄、更好的建筑和牲畜。這就是可持續經營。”
此外,馬龍一直關注在其土地上利用風能的機會,并遵循緬因州的傳統,讓土地一直向公眾開放,人們可以到那里打獵、釣魚、滑雪。同時,他也在打造經營性農場,在他西部的土地中,比如貝爾農場,就飼養了大量牛馬。馬龍還透露,下一步想買農田,來生產更多飼料,這樣他的農業就可以實現一條龍生產,也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成本。
在美國,像馬龍和特納這樣的大地主還有很多,通常是億萬富豪或者百年家族的繼承人,對于土地的利用,他們有著近似的做法,大多從事可持續發展的畜牧業和種植業。比如擁有120萬英畝土地的歐文家族,這一加拿大家族在緬因州持有土地,其中大部分可持續采伐;煙草業富豪布拉德·凱利在得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和佛羅里達州擁有170萬英畝土地,主要用于繁殖珍稀動物;擁有110萬英畝土地的辛格爾頓家族,在新墨西哥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經營著牧場。
馬龍有兩個孩子,但作為大地主,他并不打算把他的個人財產留給下一代。他曾經表示,將來要把家產全部捐給慈善事業,不會給自己的子女留下半個子兒。馬龍說,這樣做的理由很簡單:太多的財產非但不利于孩子們的成長,還會毀了他們的前途。
對于未來,馬龍有著清醒的認識:“我不會自欺欺人地認為,能永遠維持土地的現狀不變。500年后,當人口大量增長時,政府或許會往我的土地上安置人口。但是至少我現在努力過了。”
編輯|尹潔 美編|黃浩 圖編|傅聰 編審|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