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看微博,小戎又跑到了青海湖邊。他拍了一組照片,讓朋友們看看他鏡頭下的青海風景有何不同。算起來,僅在今年,小戎已經獨自到異鄉行走3次了。
幾年前,我剛認識小戎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了“在路上”的生活。那時,他騎著自行車在國內不同的地方跑,行蹤不定,執著地拍攝有關古建筑的照片,花了不少錢。完成后,他找到相關單位,想合作辦古建筑攝影展,不想人家卻說:“我們這不接待推銷的。”小戎氣得夠嗆。
好在金子總是會發光的。因為古建筑的獨特價值,小戎的攝影展還是搞成了,而且搞得很大,大小媒體紛紛報道。再后來的發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為這個主題攝影展的成功,小戎從一個“北漂”的攝影師搖身成為待遇優良的事業單位公職人員,跌破了他父母及所有親戚朋友的眼鏡——在“讀書為上”的世俗觀念統治下,他竟然走偏門成功了。沒過幾個月,小戎突然辭職,又一次跌破親友們的眼鏡。但這在知己好友眼中,卻是情理之中。
小戎小時候很不喜歡上學,成績不好又叛逆。十幾歲時,他為逃學甚至離家出走很長時間。父母好不容易把他找回來后,再不敢提上學的事,對他的未來不抱什么期望了。
大約就是在這次離家出走中,小戎愛上了獨自漂泊,更愛上了攝影。他滿懷激情地跑去照相館當學徒,還專門到北京學攝影。同學們聽說小戎來自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以為他們家鄉都是乞丐,對他很不屑。小戎則把這種傷害變成了學習的動力,很快,他的攝影就學有所成,拍的照片總是被老師們推薦參加影展。
再后來,小戎留在北京當了“北漂”,跟人合伙拍片子。不過,他“漂”得相當有成果——拍攝的對象不是明星就是模特,好的時候一天就能有上萬元的收入。小戎雖來自貧困縣,可他的家境相對較好,父母幫著、自己掙著,在北京迅速買了房。但很快,小戎就厭倦了大都市里看似光鮮實則單調重復的生活。他選擇了另一種狀態——四處漂泊,永遠在路上。
最驚險的一次,他一個人從新疆徒步走到西藏,晚上在帳篷里睡,半夜醒來,外面竟然蹲著3只狼。小戎和那3只狼一直對峙到天亮。
讓人遺憾的是,與他豐富的精神生活相比,小戎的感情生活則是一片空白。從他來北京學攝影,就算是獨立生活了,十幾年過去,小戎仍是單身一人,甚至沒有交過正式的女朋友。檢討原因,小戎說,可能是拍明星和模特的那一段經歷影響了自己。這也難怪,對一個來自邊遠地區的純真大男孩來說,整天對著一群美艷無比的女子拍攝,完全有可能讓青春期的情感嫩芽還沒長成就“窒息而亡”。據說,有一次,一群模特集體裸體更是直接讓小戎的“視野”被顛覆了。
我想,或許還有一個原因:常常走在路上,孤獨成了他的一種習慣。小戎說話從來很直接,沒有在都市里待久了的人的委婉、圓滑,他既會說出他所看到的真相,也會說出一般人以為的天真話語。可這種直來直去略顯幼稚的話很難討女孩喜歡吧。
有一年,他跟我說喜歡上了一個女孩。為了這個女孩,那么不愛學習的他甚至去參加了一個枯燥的文化類論壇,為的就是能夠多有接觸。可惜,無果。
后來,小戎又碰到一個女孩。認識沒幾個月,他獨自騎自行車橫穿亞洲。朋友們都覺得小戎在創造壯舉,我偶然才得知,那次騎行是因為與這個女孩戀情未果,他很傷心,漂泊療傷去了。
常常在路上,小戎的經濟活動主要就是支出。隨著年齡漸長,前兩年,他覺得自己應該回去做點正經事,有些進賬了。于是,他開了一家小公司,還雇了幾名員工。但很快,他就又行走在異鄉。公司繼續開著,員工照常養著,業務似乎沒有著落,而這個小老板卻事不關己似的在異鄉騎著一輛自行車,手里拿著相機,邊走邊拍。
都市里的繁忙迷茫了很多人的內心,于是,有人選擇了在路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不過,與那些都市上班族相比,“小戎們”的代價,或許是無窮無盡的孤獨感。畢竟,人是一種群居動物。希望有一天,小戎漂泊的心,也能有一個停靠的港灣。
編輯|王晶晶 美編|苑立榮 圖編|傅聰 編審|張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