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出真知,實踐是能力鍛煉和素養提升的必然途徑。探究能力是新課標下學生所應具備的三大學習能力之一,是有效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根據高中數學學科特點,從學生探究情感的激發、探究方法的傳授以及探究習性的樹立等三個方面出發,對高中生良好探究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粗淺的論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探究能力;學習能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更是學生學習領會“真知”、有效樹立“品質”的重要途徑。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客觀存在體,具有良好探知未知領域問題及現象的內在潛能,同時,在實際學習活動中,總是對未知問題或新授知識充滿主動探索和解答的能動性。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新知、講解問題活動中,采用“直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往往簡化或省略學生探知解答新知及問題的過程,導致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實踐,對新知的內涵以及問題的解答宗旨不能有清晰完整的掌握和了解。而當前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春風”的“勁吹”,讓學生主動探究、分析、解答新知及問題,領悟探究實踐的要領方法,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已成為數學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和追求目標。本人現結合教學實踐,簡要論述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實踐能力的方法舉措,請予指正。
一、利用學生內在能動性,設置激勵探究情境,使學生愿意探究
長期以來,部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忽視學生學習情感的培養,采用單板、單一的教學模式,強制灌輸學習內容,機械教授解題過程,忽視學生主體能動性,毫無“趣味”而言,致使學生內在積極性得不到激發,成為學習活動的“機器”。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不斷進取的源動力。這就要求,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將主動探究情感激發作為學生探究能力培養的首要條件,利用數學學科在表現形式上的多樣性、數學語言的生動性等情感“因素”,設置出具有情感激勵特性的教學情境,點燃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內在情感,使學生探究激情“燃燒”在整個教學活動始終,為有效探究活動開展提供思想“基石”。
二、利用問題解答方法性,注重探究要領傳授,使學生能夠探究
問題:已知A(-1,0),B(1,0)兩點,C點在直線2x-3=0上,且 · , · , · 成等差數列,記θ為 與 的夾角,求tanθ。
這是一道關于“平面向量”方面的數學問題,學生在該問題的探究實踐活動中,發現該問題解答時,需要抓住平面向量線性運算以及向量的數量積等知識以及等差數列等知識進行解答,其解題過程如下:
解:設c(3/2,y),則 · =5,所以 · =y2+5/4,
· =-1。
又∵三者 · , · , · 成等差數列。
∴5/2+2y2=4,∴y2=3/4,∴y=±,
∴c(,±)。
當c(3/2,)時,CA=(-5/2,-),CB=(-1/2,-)
cos=,∴0°<θ<90°。 tanθ=
同理c(,-)時, tanθ=
通過上述解題過程可見,方法要領是解決問題的“鑰匙”。解題方法的有效掌握,能夠對探究活動效能的有效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促進和推動作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將傳授學生解題要領作為重要環節,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提供探究實踐時機,探究和掌握問題解答的要領方法,實現學生在正確解題要領指引下,探究問題活動的有效開展。
三、利用評價教學指導性,開展探究活動評析,使學生善于探究
由于高中生學習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思想素養等方面經過一定時期的積淀,逐步積累和形成了一定的解題技能和素養。但在問題解答中,考慮問題的全面性,審查題意的片面性以及解題思想的狹隘性等不足依然存在,這對學生良好探究習慣的養成和探究效能的提升起到阻礙作用。而教學評價在解答問題和分析問題上所具有的指導性,能夠對學生不良探究習性的糾正起到促進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在學生探究解答問題基礎上,開展生生評價、師生評級等多樣評價活動,鼓勵學生找尋探究不足,反思探究缺處,形成探究習慣。
總之,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需要長期的鍛煉和實踐,高中數學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內在特性,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使學生愿意探究、能夠探究、善于探究,實現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