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程導航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經歷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學會學習。“學程導航”是“學路優先”、“以學定教”,教師跟著學程走,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充分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當教師的目光聚焦在“學程”上時,會不由自主地站在學生的角度,預演學習過程,同時構想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導航策略”。這種優化的導航策略是真正指向學生實際需要的教學行為,是通向有效課堂的必由之路。只有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我們的物理教學才會充滿活力。學生的自主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了主體作用,孩子們敢于走向講臺,敢于展示自己智慧的空間,更敢于表現自己。
合作學習是學程導航的一個重要抓手,“合作小組”是課堂學習的基本組織形式(并不是簡單的圍坐);少數教師對其斷章取義、望文生義。比如:把合作學習等同于小組合作,把合作學習當做一種教學模式,再就是對合作學習畏之如虎,似乎合作學習就是“流于形式”、“雜亂低效”。課堂教學是極為復雜的,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呢?我想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一、構建規范有序學習小組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要完成共同的任務,就必須與其他成員互相協助,有效溝通。要使這些溝通與合作取得效果,教師在課前就要進行規范有序地組織。我們常常看到一些課,光有小組合作的形式,實際上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既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未曾注意解決小組學習中每個成員機會均等地參與,一些優生頻頻發表自己的意見,其他學生只有旁聽的份,在熱熱鬧鬧地課堂氛圍中,仍然掩蓋不了“少數學生爭臺面,多數學生作陪客”的事實。有序的組織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操作規范、明確責任、分工明確
1.小組合作中,規范的操作是必要的。教師首先要制定一系列操作規范,有明確的合作要求,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使小組間的交流能有序地進行。
2.教師要向合作學習小組成員明確任務,即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每個組員所負的責任是雙重的,既對個人負責任,對小組成員也負有支持鼓勵、幫助輔導、合作的責任。這樣學生會以爭取完成小組任務為目的,主動進行合作交流。
3.合作學習不僅要求有專門化任務,還要制定支持有序完成任務的專門化角色。在一個小組中,必須確定一個能有效組織開展活動的人,即小組長。組長一般可以是相對固定的人選。對于小組長,教師應給予相應的任務和培訓,教給他們一些組織合作學習的方法。如組織者必須對要學習討論的內容非常明確,在學習中要顧及每個組員的實際學習情況,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能在組內進行一定的協調。同時,在全班交流時,每個小組要有中心發言人,中心發言人代表的是小組的意見。中心發言人的角色要求輪流擔任,每個組員的機會均等。這樣做能在合作學習中消除權威,體現地位平等與機會均等。同時也強化了組內的合作意識。
(二)學會合作、培養習慣
學會合作是時代對人的基本要求。課堂上小組合作的形式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自我和欣賞他人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學會人際交往,優勢互補。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合作習慣,則合作只是空談。在不少課堂上,當一個同學發言時,有些同學并沒有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一味地舉著手說“老師,我、我”,有的甚至在別人發言時,勇敢地站起來,為發表自己的見解而數次打斷發言人的思路。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傾聽,處理好踴躍發言與虛心聽取的關系。作為討論中的每一個人,包括教師自己都要以最大的熱情參與到討論中去,并認真思考大家的發言而不是敷衍了事。其次要讓學生學會互相尊重。當出現不同意見時,應該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進行討論,求同存異。再次要鼓勵所有的人積極參與,大膽表達。教師要特別關注小組學習中保持沉默的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二、制定小組學習評價體系是合作學習的動力
制定小組學習評價體系,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及時恰當的評價,能大大提高小組成員的整體意識,淡化競爭,增強合作,提高學生合作的積極性和實效性。在課堂中,教師的評價往往側重于對個體的評價,即使是在小組的匯報時,有的教師也往往只對小組中心發言人給予評價,而忽略了學生表達的結果是小組整體合作努力所得,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組內成員的積極性。教師應明確對小組中心發言人的評價不應是對其個人的評價,而是對這個小組的評價,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小組的整體感覺。其次,對小組的評價要注意不僅是對合作成果的評價,還包括小組合作的組織情況,每個成員參與的積極性等等。
三、選擇適當時機是合作學習有效的重要環節
在一堂課上,我們會看到教師提供了很多合作學習的機會,但往往合作學習時討論的問題缺乏思考性,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做答,而且答案單一,這種合作學習并沒有什么效果,反而浪費了不少的時間,降低了課堂學習效果。可見選擇適當的合作學習時機非常重要。什么時候適合開展合作學習?我們認為下類情況適合采用小組合作的策略:
(一)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學生熱情高漲,舉手如林,個別的回答無法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而且該問題的答案又是豐富多彩的時,讓學生進行交流,能最大程度的滿足學生的表達需要,而且能真正達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
(二)當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資源共享時,或單靠個人的力量無法順利地完成任務時,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非常必要。
(三)當問題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群策群力時。小組合作學習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集合學生的力量,通過思維的交流碰撞來激發靈感,促成問題的解決。當遇到有一定的挑戰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時,學生往往會有與別人交流探討的欲望,尋求更多的思維支持。這時讓學生進行合作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四、教師的指導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證
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必須深入到每個小組,認真傾聽大家的發言,適時地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這樣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成效。 教師在教學指導中要規范各個小組的行為,及時發現學生的思維火花,幫助學生排除障礙,并引導升華
總之,合作學習不能“雜、亂、低效”,合作學習“未合先要分”,即:分組、分工、分享。此外,合作學習不能孤立于其它學習方式之外,應該與“自主”、“探究”包括傳統的教師“講授”相結合。
(作者單位:江蘇省金壇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