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已提出好多年了,但不少學校辦學觀念還很陳舊、保守,片面追求升學率,在此大環境下,美術學科的地位可想而知。有的學校美術課形同虛設,尤其是九年級的美術課更是如此。再有許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沒改變,講課呆板、缺乏激情,課堂氣氛低沉,或圖省事,只教學生臨摹作品,這些都是學生失去興趣的重要原因,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興趣的培養。
我校是“南通市活動育人特色學校”、“中國基礎教育教改實驗學校”、“南通市體育藝術2+1特色學校”,美術教育得到長足發展,碩果累累,這得益于領導的重視、學生對一周一節的美術課的珍惜、教者的教法得當。那么怎樣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呢?下面就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創設民主、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
說實話,現在學生的學習和精神壓力都很大,所以為學生創設民主、輕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尤為重要。我在第一節美術課上就給學生吃了一個定心丸,我說我是一個重過程而不太重結果的人,只要大家上課認真地聽了、做了,我就會給你一個滿意的評價,同時我也給他們提出了幾點課上的要求:積極參與、勇于表現、團結合作。
課上參與的方式有許多種,課前預習、查資料、帶材料、上課發言、繪畫、設計制作、小組合作等都是參與。每個學生只要在美術課上盡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份力,就是參與,就應該鼓勵。
表現,用語言闡述自己的觀點,用繪畫、制作、設計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鼓勵學生敢于表現自己,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現力是為了鼓勵那些缺乏自信、抱著懶散的態度學習的同學。我尤其強調“表現”在他們今后學習、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用經過努力表現所得到的成就感來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愿望。
合作,是新課改方案對學生所作的新要求,也正迎合了這一代學生在學習、生活上的需要。根據課程需要,對學生進行分組,或同桌兩人、或前后四人、或一排八人、或按“一二四學習小組”來分,也可自由搭配,這種學習方式很受學生歡迎,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學習,培養了他們的互助協作精神,更容易成功,激發了興趣。
二、堅持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有益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1.小組合作教學。結合學校每月一次的班級黑板報的評比,先對學生進行手抄報的設計、制作的要點進行講解,欣賞以前學生的手抄報,請他們選擇認為很好的、一般的、較次的,講出其優點和不足,并提出改進措施,然后分小組合作,先練習排版,自定主題,可用剪貼、手繪或電腦設計等形式作業。接下來進行命題手抄報制作,內容涉及文學、體育、自然、軍事、科技、學習生活等方面,每小組選擇一個喜歡的主題進行創作,選出一個組長,統籌安排。開始學生們還挺犯愁,可一旦動起來還真沒有閑的,找資料的、排版的、寫美術字的、抄文章的、美化的、描邊的,各盡所能各盡其才,忙得不亦樂乎,學生的積極性空前的高,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寫生教學。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他們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只要教學內容涉及到寫生的,都盡量安排寫生,室內靜物寫生或室外對景寫生。在上第十六冊造型表現單元《變遷中的家園》一課時,我一改以前都在教室內作業的方式,讓學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尋找、發現家鄉的變化,通過繪畫、攝影等形式感受家鄉的變化,描繪理想中的家園;在第十三冊第二課《身邊的物品》的教學中,讓學生選擇身邊的物品,擺放一組靜物,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構圖,完成一幅素描寫生練習,可以用線或明暗造型的方法,學生興趣盎然,作業效果明顯提高。
3.巧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制作時要精心選取圖片或視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起學生興奮、愉悅的感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4.展示作品,彰顯風采。學校定期舉辦全校性的書畫作品展覽,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三、注重評價方式的多角度
新課標明確指出,美術課程的評價不僅要看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更多的要關注學生的潛力和發展趨勢,力求評價簡明,方法易行,評價活動應該貫穿整個課堂內外。對于學生,多看到他們的閃光點至關重要,只要參與,就給予鼓勵,要善于抓住學生活動中情感和行為的細微變化,適時點評,適度點撥,如“你的理解真深刻”、“你很會欣賞”、“你的思維很奇特”、“你能有獨特的見解,真棒!”等等。每堂課都要有評價,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肯定每一位學生的長處,有針對性地提出不足,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學、評價有助于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放松心情,在有限的美術課中培養他們感受、欣賞、創造美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紫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