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頭抓起,從小抓起,腳踏實地地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讓我們的學生將來走上社會以后,都能夠成為能文能武對社會有用的全才,而計算機課堂教學作為一項操作性較強的教育教學活動,更要注重和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鍛煉和培養。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實踐;創新;能力培養
胡錦濤總書記2010年7月13日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高瞻遠矚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強國必先強教。”毋庸置疑,我們教育工作者肩負的教育和培養好下一代的任務是光榮而艱巨的。教育事業培養出怎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是祖國和人民明天的希望所在。近年來,在全世界甚為流傳的中國學生高分低能的說法,固然失之偏頗,可是,至少可以說明我們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為此,我認為應從以下兩大方面抓起:
一、實踐能力的培養
電腦必須多學多用才能比較熟練地掌握其操作精髓,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真正要比較熟練地學會電腦的使用,其實并非是件輕而易舉的事,還是要下一定功夫才行,尤其是要多練習。為了讓同學們不斷提高實踐能力,本人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指導和培養:
1.自動性
所謂自動性,就是讓同學們把動手實踐變成自己的自覺主動行為,堅持在每一節計算機課程教學活動中,都能夠努力做到“五動”,即口動、手動、眼動、耳動、腦動。大家知道,計算機課本的內容不是很多,但是由于是特殊專業學起來比較麻煩,有時候特別需要上機操作后才會理解得透,記得牢,所以,我就要求同學們不懂就問,爭取多上機,多看看課本上的理論,再看看如何實際操作,多聽聽老師的指導和同學們的小竅門,重要的是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要勤動大腦多思考,養成勤學苦練的好習慣,從而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2.參與性
在學習電腦中,不少同學比較懶惰,自認為簡單的不愿去多做,認為復雜的又怕費事不去做,遇到新課題新問題或者搞活動不是積極參與,而是逃避或者不想參加。面對這些同學,本人就耐心細致地引導他們投身其中,去多做,多操作幾回,多體驗其中的奧妙和樂趣,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張揚個性,展示才華,我有時還為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和平臺。在教學PowerPoint時,組織同學們進行了一次演示文稿小競賽,結果,面對大家百花齊放的制作作品,同學們在欣賞之余,廣泛地體會到了參與的樂趣和表現自我的自信。
3.合作性
加強合作促進團結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現在的學生大多比較孤僻,不太合群,這是操作實踐的一大障礙,于是,我就積極鼓勵同學們通力協作,常常開展一些有益的互動活動,盡量讓他們做到資源共享,這樣就大大增加了他們的實踐面和深廣度,同時也讓同學們分享到了合作以后的成功快樂。
二、創新能力的培養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人類社會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由此可見,學生都是可塑之才,主要是看我們做老師的如何去培養挖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內在潛力罷了。
1.創設氛圍,誘發欲望
人們的求知欲往往像吃飯睡覺一樣,首先要有這種需求的想法和愿望才行,所以,在計算機課程開設初期,一定要注意能夠創設出一些引人入勝的情境和氣氛,讓同學們為之而吸引,比如利用軟件制作一些有趣的課件和小玩意兒等,使大家看了以后就有一種立刻想學的感覺和沖動,這樣以后教學的事情就好辦得多了。
2.巧設玄機,激發興趣
光有欲望還是不夠的,要讓想法變成行動,還必須有足夠的興趣。當然,由于種種原因現在的學生對于電腦早已很熟悉了,可是大多還是僅僅局限于聊天和游戲,真正懂得其他方面應用的不是很多,因此,我就利用這一現實情況,比較巧妙地設置一些難題和竅門,讓同學們嘗試用他們的現有知識本領去解決,當然,能夠正確操作的給予表揚鼓勵和引導,而對于絕大多數學生,趁機激發出他們學好計算機的興趣和動力。
3.多設質疑,開發思維
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也是多姿多采的,關鍵是我們要做好指導工作。例如在教學文檔編輯時,可以多多設計一些文字文稿編輯的常規方法和慣用技巧,多問幾個為什么,讓同學們既能掌握文檔編輯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同時又能啟發他們利用快捷方式等捷徑,更快更好更加準確地完成文字處理工作,并讓他們從中發現一些小奧秘和小訣竅,從而盡量拓展同學們的發散性思維,帶領他們去尋找越來越多的更好更新的操作方法。
4.建設交流,引發創新
要讓同學們最大程度地發揮創新能力,加強交流,集思廣益是必不可少的途徑。為了達到逐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我除了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注重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的交流外,還經常組織一些競賽活動,讓大家展示出自己的得意之作,通過評比、鑒賞和交流,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在相互交流中,不知不覺地提高了動手創新素質,甚至還培養鍛煉了他們人多智慧多的集體創新能力。
人們常說,教育事業的成效不應該只單純看學生是否能準確無誤地填寫好考試卷的標準答案,而是更要看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看他們是否掌握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還要看他們是否具備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堅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鄭集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