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社團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第二課堂, 是促進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但是, 目前我校中學生社團建設存在不少的問題。因此, 必須制定相應的對策來優化我校中學生社團, 以發揮社團活躍校園文化、服務社會、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功效。
一、中學生社團面臨的問題
1.中學生社團缺乏正確的導向
社團是社會團體的簡稱,指的是由群眾自發組織的非正式組織。由于中學生社團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發組織起來的,許多社團沒有發展愿景,缺乏長期的發展規劃,有的社團活動往往是低水平的簡單重復,活動層次不高,更沒有遠大的目標,更談不上理想信念的培養以及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
2.中學生社團缺乏規范的管理制度
中學生社團大都是由學生會自行管理,校團委進行指導,多數社團活動都是由學生自行策劃、自行組織的,而由于中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比較粗淺,組織活動的經驗不足,加上團委會的老師因事務多,指導不到位,沒有建立較為嚴格的規章制度,使得一些社團管理松散,活動流于形式,社團成員參與面不寬,大大影響了活動效果,以至于一些社團成員不愿參加活動,甚至退出社團。
3.中學生社團活動缺乏可持續性
由于中學生社團是由學生自發組織和參加的,限于組織者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在中學生社團中,社團成員的角色意識和參與意識普遍不強,較難形成一股合力;由于中學生社團是非正式組織,社團對其成員沒有較強的約束力,人員大量流動的情況比較普遍;由于中學生社團在自身建設上,機構不全,分工不明,活動的開展往往比較隨意,計劃性差,不少活動流于形式,導致中學生社團的發展沒有可持續性。
4.社團活動創新能力不足,缺乏內涵
社團成立之初,同學們信心百倍,底氣十足的要“干一番事業”,隨著活動陸續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嘗試了一番,沒有了新點子就不再吸引人了。同時也有部分學生抱著娛樂休閑的態度加入社團,當社團的活動滿足他們的需要時就積極踴躍,當活動不適合他們的口味時就退出。社團活動形式單一、內容空泛、缺乏內涵、重形式翻新輕文化底蘊、重娛樂效果輕素質提高,必然使得社團由轟轟烈烈逐步走向默默無聲。
5.社團缺乏教師有效指導
中學生還是未成年人,在學識、管理上還沒有多少經驗,需要老師適時的指導與幫助。相對于文學社、化學社等與學科關系緊密的社團,指導教師一般邀請學科教師,而對于大部分與學科無多大關系的社團如攝影社、京劇社、禮儀隊等,則需要專業人士進行輔導。社團要么自己聯系校外指導老師,要么自己摸索,這都是社團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在學校沒有對社團給予足夠重視的情況下,指導教師是憑職業道德義務為學生服務,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指導工作無保障。而目前,各學校均未對指導教師進行過培訓,完全由指導教師自己摸索經驗,也未對指導教師工作狀況、效果進行過評價。
二、改善中學生社團建設的策略與思考
1.確立良好的社團導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由于中學生社團是學生自發組織,自愿參與的,因此開展的活動往往僅限于娛樂目的,而對于擔負著教育使命的學校而言,這些由學生自發組織起來的社團是否有正確的導向,能否發揮教育功能則顯得至關重要。在每個社團成立之初,必須有一定數量的學生提出有成立該社團的意愿,通過在學生中進行調查摸底,對社團主題的價值進行探討,以及對核心會員的考察之后,才正式宣布成立,并納入學校社團統一管理。使社團主題具有良好的導向性,要求加入社團的學生必須視該社團的工作為己任,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理想奠定了實質基礎。
2.建立規范的社團管理制度,提高學生的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建立規范的社團管理制度,是保證中學生社團健康發展的必要措施。一個沒有規范管理制度的社團,就好比是一盤散沙,管理混亂,運作無序。學生社團需要在德育處和團委的直接指導下,依托校學生會社團部來管理,制定一套比較完善的社團章程,包括社團成立申請制度、社團活動定期總結、每學年社團納新制度等等。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將學生社團的有關制度固定下來,并且能在學生會干部更迭的傳送帶中,每屆每個學生社團都要總結社團管理的經驗,為下一屆社團部的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提升社團文化內涵,發展社團創新能力
社團的活動具有吸引力,才能使社團長久運營。娛樂性是許多社團具備的特征,為吸引更多同學參與,許多社團喜歡在形式上做文章,花樣不斷翻新,內容卻經不起推敲。開始會得到眾人的追捧,但活動過后索然無味,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參加的動力。社團若想長久保持活力,必須提升文化內涵。
4.加強中學生社團自身管理
作為社團本身,不斷完善自己、練好內功,是社團健康持續發展的最大動力。完善健全的規章,使社員分工明確、日常管理有章可循,又能調動社員積極性,提高社團凝聚力和活力。為保證社團順利發展,社團內部應制定適合本社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社團章程,細化納新、出勤、例會、權力、義務、干部選拔、考評、獎勵、總結等方面內容,通過活動使社員熟悉了解本社的各項規定,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同時,伴隨社團活動的開展,針對出現的新問題、新現象,社團制度也要不斷作調整,在實踐中修改完善。
總之,社團建設是在摸索中前進,希望本文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從而促進學校素質教育的真正發展。
作者介紹:徐志萍,女,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管理系2009級教育碩士;江蘇省泰州中學附屬初中生物教師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中學附屬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