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并改進初中的思想品德課教育,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共同課題。本文從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同人文教育方法相結合,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法進行了新的嘗試。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人文教育方法;探討
人文教育,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如何教學生做人的問題,包括教育學生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問題。當前整個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即是實現各學科教育同人文教育之間的融合,下文重點就初中品德課教學同人文教育方法的融合進行探討。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人文教育觀
作為一名中學思想品德教師,首先應樹立一個科學的教育觀,應將思想品德課的根本目標定位在促進學生思想發展,提高其素質,著力開發其潛能上。要想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進行人文教育思想的滲透,就必須堅持人文教育,樹立以人自身的完善和發展為出發點及歸宿的教育目的觀。
其次,應樹立人性化、差異性的學生觀。以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為依據,同學生進行心靈的對話,培養其積極的人生態度,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如講解環境問題時,可運用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模式來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在課余通過實地觀察、網絡搜索、調查訪問來發現當前環境中所存在的問題;然后在課堂上對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行探討,分析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巨大危害,明白保護環境必要性,將保護環境內化為自身需求并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去;根據所收集的資料得出自己的結論,并撰寫調查報告,鍛煉學生的組織整理能力,整個過程使得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最后,應樹立“致力于導”的教師觀。人文教育的教師觀認為,當代教師角色應有別于傳統教師,其應當是一位“促進者”,對學生的發展進行“促進”,而不是“訓練”或“教導”,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鼓勵者及幫助者。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應逐步適應自身角色的轉變,由“教”者向“導”者轉變,由課堂的“主宰者”向“引導者”轉變。
二、深入挖掘思想品德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對于思想品德教師來說,不應將對課程的把握僅僅局限在教材中,而應廣泛地拓展到一切具有人文教育的方面去。任何一個情景、活動、榜樣等都能夠開發學識、刺激想象、激發愛心、鼓舞人性尊嚴,正確與人溝通等內容都應納入人文教育范圍中。例如,誠信原則作為人文教學的一個很好的素材,在教學過程中,為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教師可通過市場上所出現的詐騙、欠款等失信行為作為問題,組織學生對其進行課堂討論,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充分運用到實際問題的分析過程中去,使整個教學過程超出了純粹的對知識的把握,而上升到人文精神的層面上,達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對于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還應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如教師可在課堂上利用課前5分鐘,讓學生上臺充當“時事小評論員”,對當天的時事進行發布和點評,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社會熱點的關注熱情,增加學生的見識,還可以增強其通過所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還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此外,還應加強對學生法制觀念及法律意識的培養,這也屬于人文教育范疇。例如,講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時,教師在課堂上播放“3.15晚會”相關典型案件,并將其延伸到課堂內容中去,提高學生對此的關注程度,通過對晚會中所曝光的侵權案例的反思和討論,加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及道德觀念。
三、體驗式教學是實施人文教育的最基本手段
體驗式教學指的是通過教師創造實際或重復經歷的情景,呈現、再現或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經歷的過程中加深感悟、加深理解并產生情感、建構知識、生產意義、發展能力的教學模式,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教學實踐,總結了如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1.角色扮演法
此法主要是讓學生以一種類似游戲的方式,表演出自己的心理或行為問題,進而起到增進自我認識,發展心理素質,端正人生觀價值觀的作用。如誠信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帶著學生開展“模擬盲人”的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扮演盲人購物,將模擬活動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和親身感受表達出來,然后發現,學生的感受五花八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家的收獲都很大,不僅使學生懂得了人與人間應互相幫助和信任,還體驗到了幫助別人,被人信任的快樂,因而課堂中人文氣氛濃厚。
2.社會實踐法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是實現人文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讓學生真正認識社會、適應社會,提升整體素質。例如,組織學生到社區訪問、到企業工廠參觀等,進一步體會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開放對我國經濟的推動作用,提高學生的理論素質與思想覺悟水平。
3.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可以延伸課堂,拓展課堂容量,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健康情感,使學生更有效和完整地在體驗中學習知識。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的《唱響自信之歌》一課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我國成功發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的場景,并配合播放歌曲《歌唱祖國》,渲染課堂氛圍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與自身情感達成共鳴,激發信心。
由上可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初中思想品德作為人文教育的主要陣地,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思路,將人文教育滲透到每一節課堂中,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實現人文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蔣平.人文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作用探析[J]. 湖北社會科學,2010,(10)
[2]翟斌.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培育人文精神[J]. 資質文摘,2009,(02)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南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