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用一水平恒力作用于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體,經過4s物體獲得100J的動能,若改用一半大小的水平恒力作用于同一物體,則物體由靜止運動8m后也可獲得100J的動能,則該物體的質量是多大?
這是吉林省東北師大附中2005—2006學年度高三第一次知識競賽的第18題,試題中給出了參考答案。
解: 設水平恒力為F,根據動量定理 Ft=mv(1) 上式兩邊平方得
當對物體用力為■時,
根據動能定理
由(2)(3)聯立解得m=50kg
在解的過程中用到了一個技巧,將(1)式兩邊平方,再和(3)式相比較得出m=50kg,這種技巧是學生不容易想到的,筆者經過思考給出了另外兩種解法。
解法1
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將產生一個加速度,物體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物體在4s末獲得100J的動能,根據動能
現在將水平恒力F減半作用在物體上,加速度也減半,在題目中交代動能還要達到100J,也就是速度還要達到原來一樣大,這樣我們就可以分析得出第二次運動的時間應該是第一次的兩倍,也就是8s鐘,在8s鐘內物體運動的位移也為8m ,所以有
由(1) (2)聯立解得m=50kg
解法2
當對物體用力為■時,
根據動能定理
根據(1)式可以求出F=25(N)
當對物體用力為F時,經過4s物體獲得100J的動能,
現在將F=25(N)代入得出m=50kg
這兩種解法都是比較簡單的,如果我們對這個題目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題目中告訴的兩次都獲得100J的動能是必須的嗎?也即是否一定要告訴兩次獲得動能的具體值?如果沒有告訴兩次都獲得100J的動能,只告訴兩次都達到相同的動能,這個題目可不可解。筆者在思考這樣問題的時候,受到上述兩種解法的啟示,發現只告訴兩次都達到相同的動能EK也是可以解的,具體解法如下:
當對物體用力為■時,
根據動能定理
從這個式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果,對物體用力為F時,要達到EK的動能,運動的位移應該為■,也就是說對物體用力為F時,在4s鐘內運動的位移為4m,所以有 。
由(1)可以得出F=25(N),由(2)可以得出
再根據F=ma,可以得出m=50kg
沒有告訴兩次都獲得動能的具體值,只告訴兩次都達到相同的動能EK,題目依然可解,那么可解肯定是有原因的,能否從理論的高度上分析一下可解的原因呢?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所涉及的物理量有七個F,m,a,v0,vt,t,s,所涉及的基本公式有四個
。根據數學知識知道,只要告訴七個物理量中的任意三個,再連立這四個基本公式,就可以把其余的四個物理量完全確定。在本題中t=4s,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體上時初速度v0=0,再根據達到動能相等可以知道所運動的位移s=4m,知道這三個物理量,結合四個幾個基本公式就能把F,m,a,vt這四個物理量完全確定下來。動能 ,由于m,vt都確定,動能也就確定了,所以題目是否告訴其具體值,也就沒有影響了。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