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批注作為一種傳統的閱讀方法,能讓學生動腦、動口和動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了教學的價值引導和自主構建的功能。筆者結合自己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的探索和實踐,就語文批注閱讀的教學方法略談淺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批注閱讀
批注是常用的讀書方法,其內容大致歸為三類,即注釋、提要和批語。積極推行批注式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如何通過批注式閱讀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呢?下面以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語文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半截蠟燭》為例,談談我在課前、課中、課后批注的主要引導方法。
一、課前預習,自由批注
預習是學習課文前的一個重要環節。每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前,我都要求學生首先把課文多讀幾遍,標明自然段,并把課文中的生字、新詞以及難理解的句子畫下來,通過查字典、找參考書,給生字注上讀音,弄清詞義,指明出處,為把文章讀得正確讀流利作好準備。其次,任何文章都有一定的寫作背景,學生在預習時可根據課文內容,運用資料、工具書或網絡等對作者的生平或文章的相關資料進行查閱,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理解課文打下基礎。最后,學生在閱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大意,并將要點簡明扼要地用自己的話寫出來,為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鋪墊。
例如,在學習《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時,一位學生做批注如下:讀了課文,我知道這篇課文是一篇記敘文。文中的主人公是伯諾德夫人和她的大兒子杰克、小女兒杰奎琳,以及三個德國軍官。從查閱的資料上我了解到這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法國的一戶普通家庭里,課文描述的是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機智、勇敢的作斗爭的過程。
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課文是圍繞“正義必勝”這個主題而安排的。《半截蠟燭》這篇課文記敘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參與秘密情報傳遞工作的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官斗智斗勇,并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故事。從學生的預習批注中可以看出,學生不僅了解了文章大意,而且關注課文的時代背景,初步感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生的預習批注促進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為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二、課中感悟,主題批注
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重點內容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而且,學生在細細品讀課文的過程中,總會遇到感受特別深刻的地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抓住關鍵詞句動筆寫批注,它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段評論,通過點點滴滴的感悟,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這篇課文是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描述來體現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的機智和勇敢,體現他們熱愛自己祖國的精神。該生的批注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以及神情等,通過抓住文中有價值的字詞句及片斷進行自悟,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提供了“抓手”,不僅讓學生對文章有了比較深入的體會,而且,通過讀讀、品品、寫寫,表達自己真實感受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與文本的“傾心交談”。
三、課后總結,升華批注
學生學完課文之后,其思想、認識、情感比初讀時必然會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拓展批注,它可以是對原有批注進行補充、修正、升華,進一步的檢驗閱讀效果,提高閱讀能力;也可以讓學生積累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成語、名言、詩句,或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小練筆,通過將課堂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在遷移表達的過程中所有鞏固和提高。
例如,在學習完《半截蠟燭》這篇課文后,我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拓展批注:學了課文,我們看到了文中主人公用自己的機智和勇敢將一場生死危機化險為夷。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危機”,面對生活中或學習中的難題,你們會怎么辦呢?如何化解呢?寫一寫自己的心里感受。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在寫下自己對生活或是學習中的挫折的看法時,進一步升華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使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得到發展。一位學生做批注如下:讀了這篇文章,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今天,我們雖然生活在和平安寧的時代。但是,我們在學習中也會遇到別的問題,有時候連小小的困難或誤會都會手忙腳亂。有一次,我在做作業的時候遇到了很囂張的“攔路虎”,幾次思考都沒能把它打倒。于是我很生氣的把作業本往地上用力一扔。現在我學習了《半截蠟燭》這篇課文,明白發脾氣是于事無補的。我應該向課文中的伯諾德夫人一家學習,遇到困難保持冷靜和理智,才能轉動自己的頭腦解決難題。
在經歷了“學生、教師、文本”間的深沉對話后,學生的感悟更深刻了,課后的批注也就成了學生敞開心扉后的真情流露。所以這再一次的與文本間的傾情對話,也是學生在思維、情感、體驗上發生了較大變化的基礎上,思維得到碰撞后的智慧釋放,因此,在課后批注中提出的觀點與問題也是理性的、有見地的。
總而言之,批注能有效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閱讀時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和自學的能力;而且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當然我們也應該意識到,良好的批注習慣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因此,需要我們教師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訓練,讓新課標倡導的“個性化閱讀”得到真正的落實,定能讓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孫正香.引導批注,學會自學[J].學校管理,2012,1:30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