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辛苦,學生痛苦,效果甚微”是目前傳統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者,如何實施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師生智慧共同成長,是一個值得不斷反思和實踐的永恒話題。筆者在中學生物課堂中通過嘗試角色扮演實施有效教學,較為成功的利用了學生的生活體驗,通過創設情境﹑任務驅動﹑問題中心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釋惑解疑,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機智地處理了預設與生成﹑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之間的關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角色扮演;有效教學
怎樣成為成功的教師?怎樣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什么是一堂好課?怎樣提高教學的效率?如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等等,這一系列問題一直是學校教育以及相關研究的焦點。對這些問題的實踐和研究,其核心就是“有效教學”。“有效教學”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追求,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關注主題。現代教育界普遍認為,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
課堂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是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因此,教與學方式的改變、優化課堂教學是有效教學得以真正落實的重要保證。而高中生物學科是一門“提高生物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基礎性學科。基于課程內容和學情,如何開展有效教學,促進師生智慧共同成長,一直是廣大一線教師苦苦探尋的境界之一。筆者結合自己幾年的教學實踐,試圖通過嘗試角色扮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角色扮演”就是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心理因素,在一個開放狀態中,讓學生來扮演課程知識中的主人公,讓其身臨其境(盡量逼真),讓他們自己把知識的生成過程通過自己的下水實踐演練自我總結提煉出來,從而獲得知識、能力、快樂。夸美紐斯說過:“知識的開端永遠必須來自感官,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情都應該盡量地放在感官前。”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嘗試這種“角色扮演”能充分尊重學生的各種生活關切和實踐,教師真正處于主導的位置,而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的中心,給了學生一個巨大而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自主的學習,給了他們思考的空間,在不斷的角色扮演中感知領悟,并在同學之間的思維探究中產生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思想。
下面以普通高中生物新課程《分子與細胞》模塊中“細胞的能量通貨——ATP”一節為例,談談角色扮演的設計和實施感受。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一節的教學內容不多,主要教學目標是:
1.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2.寫出ATP的分子簡式。
3.解釋ATP的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學習重點和難點:
1.ATP化學組成的特點及其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2.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本節課內容看似簡單,但比較抽象,再加上相關化學知識的欠缺,給理解ATP分子的結構,ATP水解以及合成過程增加難度。針對這些問題,本人將本節內容設計成“角色扮演”的呈現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掌握知識。
材料準備:七個硬紙板,一個代表A(腺苷),三個代表P(磷酸基團),一個代表─(普通化學鍵),還有兩個~(高能磷酸鍵)。
課堂實施設計:
步驟一:交待任務 將全班分為四小組,每組任命一小組長,要求認真閱讀課本內容,然后通過角色扮演展現自己對教材知識的掌握。扮演項目為:1.ATP的分子結構式;2.ATP水解過程;3.ATP的合成過程。
步驟二:角色扮演 把ATP的分子結構式交給一個小組,其他三組幫助評定。學生的熱情都很高,該小組的成員自發的選出能完成任務的七個同學,其他的人參謀。他們先各自找到自己代表的紙板,然后討論誰該站在哪里才能體現ATP的分子式。不一會兒七個人就呈現出了ATP的分子結構:A~P-P~P。其他的同學立刻七嘴八舌的評論:不對不對,然后第二小組的一個代表上去將錯誤同學的位置調換了一下,結果是這樣的: A-P~P~P。小組長介紹:因為本結構式是由三個磷酸和一個腺苷組成的,因此中文名稱為三磷酸腺苷。那時他們已經完全投入進去,等他們覺得已經完成該有個人幫他們評定時才想到站在一邊的我。然后我再以提問的形式,讓臺上代表各部分的同學舉手對號入座,比如:誰是腺苷?(第一個同學趕緊舉手示意)你又是由什么構成的?(學生回答:腺嘌呤和核糖)誰是高能磷酸鍵?(第四個和第六個也不甘示弱,舉手示意)你們和那個普通化學鍵又有什么不同?(他們開心的不得了:我們擁有更多的能量),學生雖然有點手忙腳亂的,不過整體表現超出我的想象!(全班鼓掌)
接下來請第三小組的同學出演ATP水解和合成過程,其他小組作為評判者。我先提議可以由小組長來解說,其他同學配合表演整個過程,給了他們5分鐘的準備時間,同樣請出一個小組完成這兩個過程。他們先是確定人數,然后稍微排練了一下就和我說:“老師,OK了!”
解說者:大家可以看到現在臺上是一個ATP分子(七個人手拿紙板和剛才扮演ATP的分子結構式一樣站成一排),可是他生性活潑,總想給別人貢獻一點自己的能量,這不離腺苷最遠的這個高能磷酸鍵已經按耐不住了,(這時隊伍中的第六個同學開始活潑起來,同時推開代表遠離腺苷的那個磷酸的同學(第七個),學生一片笑聲),結果就產生現在的組合ADP(二磷酸腺苷)和那個單獨的磷酸,整個過程代表ATP的水解。接下來請大家欣賞ATP的合成過程(剛剛走開的代表高能磷酸鍵和磷酸的同學又回到這個隊伍中來,重新形成一個ATP分子)。同樣他們的表演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步驟三:活動講評 以上他們的表演酷似一小品,既生動又形象的演繹了水解和合成兩大過程。ATP水解的表演形象的顯示了水解過程中是遠離腺苷的那個高能磷酸鍵被水解,釋放能量。當然整個過程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水解的過程需要水和酶的參與,合成過程會產生水,同樣也需要酶等等。這些我會適當的進行補充和講解,做到該放手時則放手,該講解時不放棄。本節課中他們能用這樣的形式表現出分子的結構以及兩大過程足以說明不是在機械的接受知識,而是在思考問題了,學習效率明顯提高,學習興趣大增!
角色扮演實施后的反思:角色轉換只是實施有效教學途徑之一,不過角色扮演并不適用所有的教學內容,在面對較復雜的知識時學生并不能很輕松的扮演出來,這時反而動畫課件結合講解效果更好,有時我還嘗試用搶答法回顧已學知識。因此實施有效教學并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總之,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教學內容,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通過小組活動,建立一種融洽的生生交流機制、師生交流機制,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所以當教師回歸課堂的本真時,真正靜下來反思并改進教與學的行為方式時,我們的教育必將展現一片亮麗的天空。
(作者單位:江蘇省白蒲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