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科因其所要揭示的多是微觀世界的、“肉眼看不見”的規律,在教學上存在著不同于其他學科的難度,教具的使用價值隨之凸顯。在教育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多媒體”成為解決生物教學難點、把微觀問題視覺化的常用而有力的手段,但制作多媒體課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事實上,我們的肢體語言也是非常好的教具,它能夠簡潔、經濟、高效地化解生物教學中的難點,幫助教師把教學內容和意思表達的更生動,更清晰,更準確,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最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這里就肢體語言化解生物教學難點問題,舉例加以說明。
教學案例一 相對性狀
在講解生物的相對性狀時,需要列舉一些相對性狀的例子,這時我們的身體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豎起拇指,指尖能向后彎和不能向后彎是一對相對性狀;又如,自然狀態下,雙手交叉嵌合時左手拇指在上和右手拇指在上也是一對相對性狀。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現象,當學生從生物學的角度去重新審視它們時,所激發出來的趣味是顯而易見的。
教學案例二 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在學習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時,為了使學生牢固的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我作了如下處理:
師:兩臂側向平伸并對學生說:如果我是一個氨基酸的話,我的軀干表示中心碳,右手臂如表示相連的氨基,則左手臂表示相連的羧基,那么,兩個下肢表示相連的氫。R基怎么表示呢,就用頭,同時張嘴說“啊”。由于每個人的頭面部不同,也就是R基不同。
生:模仿老師表演,體會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通過這樣處理,學生不但快速的掌握了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而且很容易就理解了不同的氨基酸是由于R基不同。
教學案例三 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及脫水縮合時產生的肽鍵數和脫去的水分子數
高一學生由于沒有學過有機化學,在學習蛋白質知識時遇到很大的困難。如氨基酸之間的脫水縮合反應就比較難理解。怎么辦?我就做如下設計:讓我和一個學生表演這一過程。我走到這位學生面前,伸出右手(表示羧基),讓學生伸出左手(表示氨基),握手不放,同時對在坐的同學說,這握著的手表示已經形成的肽鍵。由于握手握得久,手掌會流汗,表示形成肽鍵時脫水現象。
為了理解氨基酸脫水縮合時產生的肽鍵數和脫去的水分子數,我請了10名同學站到講臺前面面向同學,告訴他們,你們的右手代表氨基(貼上課前準備好的標簽),左手代表羧基(貼上課前準備好的標簽),現在請前一個同學伸出左手(羧基)與后一個同學的右手(氨基)相握,問同學們:“這個過程表示什么?相握的手表示什么?”學生回答:“氨基酸的脫水縮合,相握的手表示肽鍵。”然后再問:“請你們數一數這10個氨基酸脫水縮合時產生的肽鍵數是多少?”學生很快數出有9個肽鍵。隨后又讓這10個同學分成2組,每組5人,形成2條肽鏈,問:10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2條肽鏈共有幾個肽鍵?以此類推學生很快得出氨基酸脫水縮合時產生的肽鍵數= 脫去的水分子數=氨基酸數-肽鏈的條數。
此時還可以讓學生觀察同學手上貼的標簽,看一條肽鏈至少有幾個氨基,幾個羧基?(由于脫水縮合是由前后同學的兩手相握實現的,貼在手上的氨基,羧基就被握在手心了。所以同學們可以直觀的看到一條肽鏈至少有一個氨基,一個羧基。)
教學案例四 解釋質壁分離內因
在解釋質壁分離內因時,我用兩只手掌做示范:兩只手掌豎直并攏,左手掌表示細胞壁,右手掌表示原生質層(右手掌左右兩面分別表示液泡膜和細胞膜,它們之間表示細胞質)。先解釋由于細胞壁和原生質層伸縮性不同,前者小后者大,當細胞失水時,就會出現質壁分離。然后讓左手掌不動,右手掌向右側彎曲并與左手掌逐漸拉開距離,表示質壁分離現象。質壁分離復原也用這種方法演示。最后要求學生也模仿做一遍,加深印象。
教學案例五 染色質和染色體
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物質在不同時期細胞中的兩種形態。“同一物質”和“兩種形態”的矛盾就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其實一樣可以“一手”解決。首先,手指緊握,作“拳頭”狀;然后,手掌攤開,手指展平,即“巴掌”狀。如“巴掌”表示染色質,“拳頭” 表示染色體,那么“巴掌”和“拳頭”都是手(同一物質),卻是兩種形態。
教學案例六 同源染色體
同源染色體是指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形態、大小結構相似的兩條染色體。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讓學生觀察我的左右手上相同名稱的兩只手指,以理解同源染色體的形態、大小基本相似,且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然后我又讓左右手慢慢的靠近,模仿同源染色體的聯會。通過這樣直觀、形象的比喻,學生很快理解了同源染色體以及聯會的概念。
教學案例七 染色體組
染色體組是指二倍體生物配子中的所有染色體,它們是一組非同源染色體,這些染色體形態、大小、結構各不相同,但含有控制該種生物性狀的全部遺傳信息,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叫一個染色體組。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觀察我的雙手:
師:這是一個二倍體生物的一個細胞,請你們觀察這個細胞中有幾對同源染色體?分別是哪幾對?
生:觀察,回答。
師: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有何行為變化?產生的配子中有幾條染色體?這些染色體在形態、結構、大小上相同嗎?
生:同源染色體分離,產生的配子中有5條染色體,這些染色體形態、結構、大小各不相同。
師:歸納:這樣的一組染色體就是一個染色體組。請同學們再利用自己的雙手,觀察理解染色體組的特征。
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重點、難點知識,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輕松愉快集的掌握知識。我是一名肢體語言的受益者,我和我的學生都喜歡這種方式,我們在教學中想到的例子比較多,其中這幾例較好,寫出來與大家共享。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馬陵中學)